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
一、倾注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关爱学生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因为师生关系融洽是主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任何一个教学策略的重要支撑点。那么教师怎样去爱学生,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接受我们的爱呢?
1.爱无偏见
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圣神不可侵犯”的派头,来体现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而是威严。因为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认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之爱。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还表现在推行班级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之成败。我在班级管理的很多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重要事情的决策,例如:我班在制定《班规》会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先由组长带领同学们讨论,订出初稿,再由班长带领班委、组长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订出《班规十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只作个别措辞上的修改。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认为,师生之爱应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2.理解、尊重之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到:“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教师都希望学生尊重自己,其实,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尊重、理解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也不能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容易造成师生对立。例如,每到周末,有些老师总爱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学生很不情愿去做。有的忘了,有的根本不做,试想经过一周紧张学习,孩子们多想放松放松,让他们去搞一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社区活动。学生乐意参与,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知识,又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还能学以致用。因此,我们不妨作个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站在孩子们的位置去观察、分析、认识问题。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师生必须真诚合作,才能实现认识目标。因此,我们倡导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爱、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厚爱中转化后进生
1.细心观察,对症下药
在学校里,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向导”,为人处事的“引导人”。教师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无时无刻不把爱洒向学生。
我做班主任除了常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人为善的态度来管理学生外,对于后进生,更要在倾注爱心的同时,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打消“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楚造成后进的原因。
我曾经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个厌学的学生这样写到:“金钱是生活的全部。如今绝大多数人都在为金钱而生活,知识贬值到了不能再贬值的地步,学问再高又有何用呢?难道卖麻辣烫也需要大专文凭吗?”看了他的日记,我在感慨“时风日下”的同时,也感到了我们教育界潜在的危机。我在他的日记下面写道:“不管任何时候,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当一个人空虚的时候,他想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金钱以外的充实。”以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终于使他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
2.热情关爱,注意批评艺术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何况是学生,尤其是个别后进生,有时会犯较严重的错误。语重心长的教育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剖析、少责难;多慰勉、少埋怨。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在批评中寄予殷切期望,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感到老师并没有因犯错误疏远他们,而是热情地给他们关怀与体贴,他们会因此而更觉内疚,唤起改正错误的决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正是教育的精魂吗?
总之,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一、倾注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关爱学生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因为师生关系融洽是主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任何一个教学策略的重要支撑点。那么教师怎样去爱学生,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接受我们的爱呢?
1.爱无偏见
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圣神不可侵犯”的派头,来体现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而是威严。因为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认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之爱。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还表现在推行班级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之成败。我在班级管理的很多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重要事情的决策,例如:我班在制定《班规》会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先由组长带领同学们讨论,订出初稿,再由班长带领班委、组长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订出《班规十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只作个别措辞上的修改。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认为,师生之爱应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2.理解、尊重之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到:“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教师都希望学生尊重自己,其实,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尊重、理解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也不能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容易造成师生对立。例如,每到周末,有些老师总爱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学生很不情愿去做。有的忘了,有的根本不做,试想经过一周紧张学习,孩子们多想放松放松,让他们去搞一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社区活动。学生乐意参与,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知识,又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还能学以致用。因此,我们不妨作个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站在孩子们的位置去观察、分析、认识问题。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师生必须真诚合作,才能实现认识目标。因此,我们倡导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爱、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厚爱中转化后进生
1.细心观察,对症下药
在学校里,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向导”,为人处事的“引导人”。教师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无时无刻不把爱洒向学生。
我做班主任除了常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人为善的态度来管理学生外,对于后进生,更要在倾注爱心的同时,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打消“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楚造成后进的原因。
我曾经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个厌学的学生这样写到:“金钱是生活的全部。如今绝大多数人都在为金钱而生活,知识贬值到了不能再贬值的地步,学问再高又有何用呢?难道卖麻辣烫也需要大专文凭吗?”看了他的日记,我在感慨“时风日下”的同时,也感到了我们教育界潜在的危机。我在他的日记下面写道:“不管任何时候,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当一个人空虚的时候,他想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金钱以外的充实。”以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终于使他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
2.热情关爱,注意批评艺术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何况是学生,尤其是个别后进生,有时会犯较严重的错误。语重心长的教育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剖析、少责难;多慰勉、少埋怨。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在批评中寄予殷切期望,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感到老师并没有因犯错误疏远他们,而是热情地给他们关怀与体贴,他们会因此而更觉内疚,唤起改正错误的决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正是教育的精魂吗?
总之,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