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我只是如实地唱了这时代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云蓬,生于辽宁沈阳,中国大陆独立民谣歌手、诗人。因患眼疾,他在九岁时失明,后入盲人学校学习。1994年長春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一家工厂领取保障金,1995年到北京圆明园开始了卖唱生涯,其后四处游荡并进行创作。他几乎游历全中国后又回到北京,期间创作诗歌及民谣阐述自己的思考。
  2003年摩登天空买断发行唱片《沉默如谜的呼吸》,2005年初获得了《南方都市报》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年度最佳民谣艺人奖提名。2007年自费录制唱片《中国孩子》,音乐反映社会现实,风格优美伤感,一举拿下第八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和最佳作词人两项大奖。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2000年,周云蓬住在树村,那时候他来北京五年了。据他自己说,当时不好意思跟人说我是搞民谣的,因为在血气方刚的摇滚斗士中,民谣意味着软弱、矫情、不痛不痒。
  周云蓬的家在沈阳铁西区,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中心的一个典型。9岁起,他开始看不见了,失明的岁月里一度熟悉的一幕是,拿着小砖头一样的收音机,电台信号不清楚,不断变换方向听,听着邓丽君甜蜜的声线飘渺地从远方传来,这是音乐最初给周云蓬最强悍的杀伤力。
  在发表在《独唱团》第一期的文章《绿皮火车》中,周云蓬这样回忆十六岁的自己:“我是个像张海迪一样残而不废的好少年。我可以拄着棍子满大街地走,能躲汽车过马路,能进商店买东西。”
  周云蓬的第一把琴是花二十块钱买的“百灵牌”吉他,学会的第一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时,他上的沈阳盲校附近就是师范学校,“会吉他的男同学总是能吸引更多的女孩”。盲校图书馆里盲文书少得可怜,就找人念书。后来周云蓬考上了长春大学中文系,那时候读书是用劳动换来的,教别人一小时琴,那人帮他念两个小时书,“本来也想听点武侠小说,但觉得让别人念这样的书,自己就太亏了。但世界名著的确容易让人犯困,可别人读得辛苦,自己也只好强挺着不能睡着,所以《复活》《红与黑》《恶心》都是半梦半醒中读完的。”周云蓬那个班是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因为招收的都是特殊学生,毕业后就业不容易解决,后来就停招了。
  毕业后,周云蓬被分配到一家生产色拉油的福利工厂,不用去上班,每个月到了固定时间去领取150元的救济金。他也申请过当地盲童学校的教职,但是被校长拒绝了,校长说:哎呀,你都看不见,孩子们也看不见,那怎么教啊?!他甚至在澡堂浴池干过按摩推拿,但是只干了一天便无法忍受。
  1995年,周云蓬怀里揣着父母给的600块钱来到了北京。他在圆明园画家村租了一间小房子,每个月租金是80块钱。每天清晨,他和小商小贩一起出发,背起吉他,扛上音箱,卷一张大饼,到北大南门、海淀图书城附近卖唱。卖唱也要看天气,有时候连着下雨不行,风太大也不行,把钱都刮跑了。
  周云蓬说,卖唱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它就要求声音大、动情,你必须选那种走过去两米,就能把人击中的。如果走过去二十多米再想起来,那还有什么用。给钱率特别高的是像《你的样子》《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灰姑娘》这样旋律简单、老少咸宜又耳熟能详的。卖唱收入不稳定,低的时候一天就四五块钱,最高的时候一天挣了四百多。
  带着卖唱一年攒的1500块钱,周云蓬开始了第一次长时间的漫游。在株洲的一家夜总会献唱时,和周云蓬同台演出的是跳艳舞的、翻跟斗的。介绍到他时说:“这是来自北京的金甲壳虫乐队的主唱周云蓬!”“那时,就感觉音乐挺遥远的,唱歌是为了谋生。”
  途中,他遇到了后来的好朋友,也是新民谣阵营主将的小河。
  再后来,2000年,周云蓬回到北京搬到了西郊的树村。那里麇集着进京打工的、拾废品的和搞摇滚的,周云蓬在树村的那段时间“生活上焦灼,音乐上也没什么出路,反正就是苦闷”。另外就是,一次周云蓬和几个玩金属朋克的朋友去五道口的酒吧看“野孩子”乐队的现场,“第一次看他们的现场,真是牛,一曲连着一曲,好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绿色的火车,咯噔噔地从你身上开过去,又美好又有力。”
  到后来“野孩子”的主唱张佺和小索,开了“河”酒吧,各路潜伏于地下的民谣干将云集响应,那是后话。
  2003年“非典”,周云蓬在独立音乐厂牌摩登天空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再之后,周云蓬演出的重大转折点,是2005年在“无名高地”酒吧演唱,“那时有个民谣日,我和东子、王娟、小河,谁有空谁去。”罗永浩记得,第一次在无名高地见到的周云蓬,“身材魁梧,长发披肩,戴一副墨镜,在昏暗的酒吧灯光下显得很严肃。”
  2007年4月30日,周云蓬在“无名高地”最后一次演出,带了刚刚出厂的《中国孩子》唱片。这张唱片是周云蓬在小河的家里录制的。周云蓬对台下的观众说,这是我自己做的,刚刚出炉,还热乎呢,谁买呀?“当晚,卖了18张,大卖呀,高兴得不得了。”就是这张专辑里,《中国孩子》、《买房子》等充满现实冲击力的歌在周云蓬的全国巡演和网络中传唱开来。也是凭借这张专辑,周云蓬获得了“第八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发的“最佳民谣艺人”“最佳作词人”两个奖项,并被人赋予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音乐人、音乐公民、抗议歌手等称号。但是周云蓬说,“人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为了一个角色而骑虎难下。”
  而音乐公民的影子背后,周云蓬又出了另一张古典韵味的《牛羊下山》,名字来自《诗经》,里头,周云蓬悠悠然唱着李白、杜甫的诗,也唱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在一次集体演出时,另一位出色的民谣歌手万晓利唱到耳酣之际说:“民谣是什么,民谣就是机器人。”而周云蓬则在自己的诗《民谣是什么》里头写:民谣是你骑自行车远行/后面带着女友/路旁有大片的麦田……民谣是你骑自行车寻找你的儿子/他被人贩子拐走了/你辞了工作身上带着所有的银行卡/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找呀找/见了墙就贴寻人启事……”十年磨一剑,周云蓬说,不为伤人,只为自由诚实地歌唱。他最大的愿望是他和他的民谣伙伴们,能有福活到白头,“像《乐士浮生路》里那些哈瓦那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唱到生命的终点,对着死亡开心地张开我们一望无牙的嘴。”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其他文献
糟糕的记忆不仅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它们还会残留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新的研究表明,积极地试图忘记不需要的记忆可以帮助消除这种意识残存的痕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让参与者们看几对图片,有时会让他们试图忘记对第一幅图片的第一印象。研究人员想看看这样有意识的忘记是否可以轻易改变之后参与者对目标图片的印象,这是隐藏在实验背后微小的“视觉噪声”,或者是对图像进行几乎察觉不到的干扰。  一般来说,当人们
期刊
张发财本名陈芳茗,1977年生。平面设计师,历史爱好者,网络红人。现居南宁,著有《一个都不正经》。这个住在南宁的平面设计师,每天发布许多好玩的历史八卦,三五句话,引得无数粉丝竞折腰。几个月下来,张发财积攒了十几万字,现在印成书名曰《一个都不正经》。很多人坚信,张发财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他的段子体叙述,让千百年前的人物从故纸堆中爬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与今人同乐。  张发财有点儿“轴”。  他刚出了
期刊
看着老屋门上的那把锁,有了些锈蚀,心中便是一阵痛,然后,眼睛也开始刺痛。我转身逃开了,没有打开那把锁,没敢走进那扇门。——尽管我知道钥匙还在门头那块砖洞里,尽管我是那么的想念它。我回到它的身边,却不敢面对它。  我转身走到屋后,却迎面撞上了那棵枣树。  那是父亲的枣树,是父亲亲手栽种的枣树,有多少年了我不得而知。在我记得它的时候,它已经很粗壮了。每年一到季节满树就会开嫩黄细碎的花朵,微风拂过,那些
期刊
在毛里求斯的那些日子,温暖、明亮、斑斓,这边是炎炎夏日那里却是冬末春初,有时半夜刮风下雨,第二天一早却又艳阳高照。后来,我们去了誉为毛里求斯最美海滩的地方——莫纳山脚下,小住。第一眼便迷幻了,那水晶般清澈的礁湖海滩。或许,这里才算是静谧和优雅并存的天堂。  我入住的是莫纳山丽世度假酒店,四周有着漂亮迷人的景色,海水清澈见底。到的时候恰恰是午饭时间,行李直接给了服务生,就去餐厅用餐。去餐厅要穿过整个
期刊
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要好得多。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愈发觉得梁实秋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
期刊
一  在香港总是有人请硕哥吃饭,而每当这样的机会出现,他总是会腆着脸回一条信息:“我把女朋友带着吧。”然后软言软语地哄我一同赴约。  吃饭会选在某家最正宗的上海菜。红烧肉切得晶莹剔透,醉蟹黄凝得饱满欲滴。如果饭局上都是长辈也倒好,无非是些银行家投行家,聊天的话题也不过是纽约波士顿,还有我们的学业而已。但若有同龄人在场,气氛就相当诡谲了,开场台词变成了这位哥哥/姐姐的父亲是某名校校长某国企总裁某大行
期刊
读书人,想必为英文所苦。  如何学英文,有很多英文大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不乏真知灼见,但总觉得是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你果真如实照做,恐怕会丧生在英文的汪洋大海之中,难达彼岸。  何故?其心不坚,其力不遂,其时不达,其乐不知,其效不显。如此形成一个恶循环,尝不到甜头,终于坏了大事。实际上,学英文的方法也真的是各执一端,有无数方法能到彼岸。但学英文不偏执到底,得不到乐趣,只是苦学,无自我激励
期刊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钟书寄了一封信,不
期刊
在你的生命里,经历了一些很重大的事情,可是你并不知道。  5岁那年,爸爸下班回来,你跑去迎接他,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不过没有受伤。你并不知道,就在你摔倒的地方往左两厘米,立着一根小钉子,如果你稍微偏一偏,左眼就失明了。  10岁那年,你一个人在家煮方便面,刚把水壶放到煤气炉上,就接到妈妈的电话让你去姥姥家,你完全忘了开着的煤气炉,锁上门就走了。多么幸运,当壶里的水被烧干了,煤气正好用完了。一场势不
期刊
你幸福吗?央视的这个采访虽然大受吐槽,但毕竟引起了人们对幸福观的一些关注,虽然讨论了一圈还是不得要领。但最近听到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有所感悟。  某晚,一位多年不見的长辈朋友约父亲吃饭,席间两人把酒说末日。这位朋友说就算世界末日来临此生也值了,这几年下海经商,实现了人生价值,也在国外享受了荣华富贵,但他笑容里有些疲惫,自得中掠过一丝迷茫。  又一晚,父亲与一位即将合作的新朋友吃饭,席间朋友拿出刚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