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而造血干/祖细胞纯化方法和细胞因子作用机理,以及造血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是体外扩增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的研究已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近几年的大量研究证明,DNA甲基化异常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血病的去甲基化治疗是建于白血病甲基化研究基础上,其作用机理不同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等传统化疗药物的新治疗方法,它对复发及耐药白血病有一定疗效。本文将去甲基化治疗概念、作用原理、代表性药物和临床应用给予综述。
凝血因子VII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因子,其在人类生理及病理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尿毒症时凝血因子VII异常可能是此类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心血管源性死亡高发生率的潜在原因,研究此异常及其可能机制对预防和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尿毒症时凝血因子VII的异常,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
绝大多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部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存在Ph染色体,即9号、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该易位产生BCR-ABL嵌合基因,并表达BCR-ABL蛋白。后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目前认为,高酪氨酸激酶活性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针对性地研究阻断BCR-ABL蛋白激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的药物成为白血病治疗的热点课题。本文综
干细胞因子是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一种重要的造血因子,与多种组织细胞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血液病中的研究近况及其在基因治疗和其它相关疾病中的意义。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①癌基因的活化;②抑癌基因的失活;③凋亡相关基因的作用。
随着脐血研究的深入,脐血移植展现出诱人的前景。研究脐血中HLA的表达与分型对于脐血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脐血中各类细胞上HLA的表达情况和常用分型方法。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KSHV/HHV8)与卡波济肉瘤(KS)、多中心Castleman病(MCD)、原发渗出性淋巴瘤(PEL)等多种疾病相关,最近又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中发现其DNA存在,且有病毒源性白介素6-RNA(v-IL6-RNA)的转录。HHV8在这些疾病发病中的地位和致病机制尚不很清楚。本文简要介绍HHV8的病毒学
有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肿瘤及白血病生物治疗中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关于DC起源、分布、分离纯化及体外扩增,特别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免疫系统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提示DC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ITP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子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M)因其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而使传统的化疗以至骨髓移植等治疗结果不甚理想。本文就MM的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干扰素、单克隆抗体、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及树突状细胞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