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从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阶段,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显示,黑龙江、山西等4个省份无缘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也不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之列,面对我省当前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创新驱动不足等发展挑战,大庆市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性矛盾、多重性瓶颈和路径依赖难题,是当前从上至下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大庆市肇州、肇源、杜蒙、林甸四县,立足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不断深化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构建符合大庆地域特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县域经济。
   一、大庆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 肇州县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县情实际,把握阶段特征,坚持以营造“亲清”新型营商环境为支撑保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做强二产、倒逼一产、优化三产”,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兴县理念,突出优势资源和强势产业发展,以绿色食品和生物科技为主攻方向,围绕汉麻精深加工、肉牛产业战略升级等14条产业链,实施全领域、全产业、全要素“三全”招商,加速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2019年以来,签约21个重点项目,引资额30余亿元,其中工业大麻产业链综合体项目,集汉麻种植、皮杆分离纤维加工、麻屑全效利用制炭、汉麻纱加工于一体;“老街基”成为黑龙江著名商标,农副产品加工推出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打造6个循环经济全产业链。
   2. 肇源县发挥自身优势,构建“1+3+N”主导产业体系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资源禀赋理念,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突出差异化特色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以清洁皮革、文体旅游、现代物流为支柱,以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1+3+N”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发挥肇源经开区承载能力优势,积极对接谋划项目建设,采取“专班+园区”专业化招商方式,优化审批代办程序、强化驻场跟踪服务,2018年实现肇源经开区辖粮食物流加工园、绿特色食品产业园、清洁皮革工业园入驻企业98家,实现产值52.6亿元。依托沈铁新肇内陆港便利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初步形成“南联北开、东接西进、外向辐射”大流通格局。
   3. 杜蒙县抓实项目经济,县域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思路,抓项目建园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9年杜蒙县利用内资项目入库数量、资金总量分别位列全省县级第3名和第8名。扩容升级工业园区,与大庆经开区合作挂牌共建,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实现产值56亿元,其中规上食品工业企业20家,产值占比66%。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抓“三农”夯基础,着力补齐“三农”短板,种植业基础更加巩固,多元牧业健康发展,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特色旅游成效显著,阿木塔、嘎日迪岛等景区础设施日益完善,连环湖温泉景区被评为“黑龙江省健康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南岗村入围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杜蒙县获评“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县”。
   二、大庆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及制约因素
   1. 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
   从前面的分析看,近年来大庆四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加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经济和产业经济规模和总量还不够大;产业、项目发展仍然以农业为主,真正把种植、养殖业做大,把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做强的还不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低端低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产独秀、二产薄弱、三产虚高”的实际现状,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2. 区域县域没形成良性互动
   2010年以来,以资源、投资拉动的四县经济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当下高质量发展要求下,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大庆市区GDP占全市比重高达87.8%(四县仅为12.8%),但受经济转型、石油减产等不利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在规上工业行业分布、项目投资以及研究开发上,区域与县域产业相互借力发展意识不强,转换流动机制还不健全,直接影响大庆区域与县域经济的协调高质发展。
   3. 金融支持县域力度不够
   当前,农业在大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处于基础性地位,产业化程度不够高,产业化组织数量偏少,应对风险和偿债能力有限,进而导致涉农贷款投放较难;工业企业主要以中小民營企业为主,大型、龙头企业屈指可数,相对传统、保守的产业发展模式对银行服务需求和承载能力有限;县城传统型服务业依然占主流,而现代服务业发展长期低迷,一定程度制约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三、大庆市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 强化统筹发展意识,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大庆市县域经济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关键也在县域。新形势下,务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四县实际,有为创新驱动,合理规划路径,建立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切实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活力,辟出一条区域、县域经济深入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康庄路。
   (2)坚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看,那些高居中国百强县榜首的,往往都紧邻上海昆山、河南郑州等周边地带,实践中围绕中心,积极推进,融入发展。一方面在产业上承接中心城区“外溢”,另一方面在资源上弥补中心城区需求,甚至在价值链上与中心城区实现对接。实践中,大庆市要充分发挥好四县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等的比较优势,同时在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县域有力支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集聚,切实打造推动大庆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3)务必牢固树立克难思维。油城大庆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要打赢突破县域经济这场战役,全市上下务必坚定信心,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谋求大庆区域、县区产城融合发展可行之策。坚持“核心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路径,顺应产业方向和政策导向,在农业现代化、工业特色集群化、服务业提档化上,真抓实做突破创新,以区域、县域经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成果,切实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壮大区域综合实力,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1)明确区域经济的核心作用。从大庆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庆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究其深层次原因,过去长期资源型城市特点的产业结构,以及接续产业替代产业规模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区吸纳农村人口、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还不够强。新形势下,唯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切实形成以大庆城区为核心的经济中心,才能够有效提升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2)打造高度优化的营商环境。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激活发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安商富商、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缩减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做实“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等便民服务,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
   (3)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庆市要走高端长足发展路线,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务必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紧紧抓住哈长城市群建设和黑龙江与广东省对口合作战略机遇,结合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级产业园区为载体,本着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方向,紧扣大庆强力推进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专业化、产业链招商。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3.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精进跃升
   (1)走全面融合发展之路。大庆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发展,不仅是县域与区域的融合发展,更是县与县、城与乡、三次产业上的融合发展。实践中,要坚定不移走板块集群式、共融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区域融合上,依托各自资源禀赋要素,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产业融合上,充分发挥农畜产品深加工、特色湿地旅游等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上,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的深度对接,切实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进一步明晰新形势下“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庆县域经济发展务必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重大机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鼓励回乡创业,发展“回乡经济”,政策引导在外创业者携带积累资金、技术和经验,从城市回到农村创业,或者将在城市创办的企业转移到乡村,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四县各自资源优势,从加强基地建设、品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上下功夫。采取转包、出租、招标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创办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奠定农业产业化基础。实施农产品绿色品牌战略,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名优农产品宣传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品牌农产品。落实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在粮食、农副产品等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财税优惠等方面,提供资源、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实施“统一化”标准生产、品牌包装、销售策略,全力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培植优势产业集群。立足各县乡培育发展特色主導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和强链,切实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要立足高远,要有“争”的干劲、“抢”的冲劲,跳出县域看县域,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资源配置、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承接油城资源优势的石化、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湿地休闲旅游基地,切实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展示大庆作为。
   参考文献:
   [1]黑龙江日报:大庆瞄准高质量县域经济再出发[EB/OL].[2019-11-15]. http://www. dqdaily.com/2019-11/15/content_5783327 _2.htm
   [2]林甸.着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EB/OL].[2019-11-15]. http://hlj.people.com. cn/n2/2019/1115/c220075-33542737.html.
   *本文为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DSGB2020032)。
   (作者单位:大庆市龙凤区行政事务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5月中旬,千年瓷都景德镇迎来一场大考,这场大考的试卷,是承办2021年江西省旅游发展大会.rn对于正在积极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这座城
期刊
1982年至1986年,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回应现实之问,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大幕随即开启,乘势而上.时隔18年之后的2004年,当一号文件的主题再次回归三农,中国的农村改革处在新
期刊
文章对目前纳入江苏省吴中区发改委楼宇平台监测的20幢楼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优劣势分析,同时结合苏州、上海等周边发达地区楼宇经济发展好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大量的商业活动,推进公路、地路、港口建设,投资设厂,有效响应了国家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提升了中国经济开放水平。   关键词: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祖国复兴梦就变成了中华儿女的中国梦,而中国古代留下“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这是祖辈与世界各地人民通商、交流之路,也是祖辈留给我們的宝贵文化遗产,
为了更有效发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利用莆田市35个区域自动站温度资料,结合茄果类蔬菜(番茄、黄瓜、茄子、青椒)生长发育气象指标,对莆田市大棚内茄果类蔬菜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对区划后的三个不同气候适宜性区域进行番茄测产验证。结果表明,大棚茄果类蔬菜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秀屿区、荔城区中南部、涵江区南部、城厢区南部等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厢区、涵江区和仙游县中低海拔地区,少量分布在荔城区和秀屿区较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仙游县中高海拔山区以及涵江区北部高海拔地区。适宜区番茄产量比次
摘要: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落实情况。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在“一带一路”官网上搜索相关数据等方式,利用“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认为虽然存在诸如中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够大,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整体贸易趋势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需要将“一带一路”项目下沉到民间、科学评估投资对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概念,是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文章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分析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产业区域合作的可行性,并提出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畜牧业产业等特色产业区域合作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产业;区域合作   “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离不开产业合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一、中国企业开展境外PPP项目的现状   当前,“一带一路”、“PPP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青睐国外投资,以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借助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更加强烈。   发达国家和拉美国家普遍采用PPP模式,并制定相关法律。非洲各国外债和贷款额度均已达到或者接近上限,已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新项目均倾向于以BOT或者PPP
摘要:建设豫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是南阳拓展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南阳市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政策机遇都为建设商贸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南阳也存在着商业氛围不浓、商贸业发展环境不优、商业对外辐射带动不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端消费外流严重、商贸物流人才缺乏等弱势瓶颈。南阳市建设商贸中心,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循环经济,如西北地区等都形成了固有的内循环经济,虽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内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