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齐聚博鳌共襄盛举,迈向命运共同体
3月26—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的演讲紧扣“命运共同体”,首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各国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此外,习近平还重点提到了“一带一路”构想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今年博鳌论坛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与会,多国政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建立“命运共同体”的赞同与支持。
在习近平的演讲中,“命运共同体”十多次“出镜”,成为论坛的“核心”热词。十多位外国政要在演讲中对这一提法进行了积极呼应,认为“命运共同体”已超越亚洲地理概念,东西方国家应倾力合作,携手为人民谋求更大福祉。中国深悉自身作为现有国际机制受益者的国际责任,正在结合自身实际用崭新的理念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的实际策划和构想均以“共商共建”“合作共赢”为内核,最终指向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终极形态。在此过程中,中国“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二、沙阿联军空袭再起,也门危机政治解决前景黯淡
3月26日,沙特阿拉伯集结十国联军,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展开代号为“决战风暴”的空袭行动,也门的国内斗争从而升级为地区冲突。也门危机由国内政治权力分配不平衡引发,并涉及区域大国核心利益。2011年“阿拉伯之春”导致地区动荡,时任也门总统萨利赫下台,职位移交于副总统哈迪。属于逊尼派的哈迪总统上台后无力控制境内各部族武装势力,尤其是属于什叶派的胡赛武装,全国和解对话失败。2014年7月,政府燃油补贴改革引发也门国内新一轮抗议,胡塞武装乘机发动“人民革命”,进入首都萨那,并全面夺权。哈迪逃离萨那,最终避祸沙特利雅得。
在也门维持一个“友好的”政府是沙特的底线,此番什叶派胡赛武装崛起并试图染指也门政权,尤其有“伊朗在后”的阴影,沙特无法容忍。此战更像是“沙特和伊朗的代理人战争”。此外,由于也门国内战事逐渐升级,权力真空给“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以做大之良机,也门安全局势雪上加霜。
在4月21日沙阿联军短暂停止空袭、试图寻求政治解决也门危机未果后,于4月26日重启对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在内多地的空袭。也门危机的解决,唯一的出路是包括胡赛武装在内的国内各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启动顾及各派别利益诉求的国内和谈,方能达成可行、有效之框架协议,否则难有结果。
三、日本再改历史教科书贯彻“病态史观”,东亚稳定堪忧
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2015历史教科书结果发布,首度在其中将与中韩两国分别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及独岛称为“日本固有领土”。消息一出,世界哗然,包括中韩在内,国际社会对其再度试图洗白、篡改历史的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日本否定、篡改历史的行径始于20世纪50年代岸信介执政期间。从岸信介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出大陆”开始,日本战后教育一路畸变。到安倍时,修正主义历史观已被贯彻到日本社会,据《朝日新闻》民调显示,46%的受访日本人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卫战争”而非“侵略战争”。身为岸信介外孙的安倍本身就是这种史观教育的最典型范例。日右翼甚至试图用国家力量干涉别国学生课本修订。2014年11月,日驻美总领事馆要求美国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对《新全球史:传统与交流》一书中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记述进行修改,遭到拒绝,引发美国媒体批评、学界抗议。其偏执已令智昏。
4月22日,安倍在亚非会议上发言时“对过去的战争深表悔意”,但其可信性令人质疑。真正的诚意是正视历史,还其真实面目。如果日不终止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可以判断,其反省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且在这样的“病态史观”教育下长大的日本年轻人与其他国家历史观迥异,必将影响东亚稳定。
四、阮富仲访华,中越以“友好大局”“发展大计”为重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4月7—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中共十八大换届以来,越共最高领导人首次访华。访问期间,阮富仲分别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高级别会见,双方就南海问题交换意见,并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越两党的合作机制、反腐反贪、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建设与合作进行交流。两国签署了“两党合作计划(2016—2020)”等多项涉及党、政、军、警、民等多层次的协议。由于中越之间的海上问题背景,此访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2015年是中越共庆建交65周年,也是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美越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与中国的海上问题争端令中越关系陷入低谷,越共在国内也压力巨大。在越共即将迎来高层换届十二大的当口,越方首选与“最重要的邻居”缓和关系,再叙传统友谊。越先迎俄高规格代表团,后再赴美,也不耽搁大国平衡外交。而受沙特、美国、俄罗斯日益加剧的石油价格战影响,越南采油获利锐减,近期经济持续走低。面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两项多边共赢计划,越南悉知此为促进国家基础建设与经济大发展之良机,不容错过。种种国内外情况综合考虑之下,巩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管控分歧,以中越友好大局和两国发展大计为重,势在必行。
五、美洲首脑峰会“大团圆”,美古破冰诸方各取所需
4月10—11日,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本届峰会以“繁荣与平等:美洲国家合作的挑战”为主题。“被缺席”峰会长达五十多年的古巴首次与会,使美洲国家组织成员首次实现“大团圆”。劳尔·卡斯特罗与奥巴马的“历史性”会见使本次峰会成为美洲首脑峰会的里程碑。虽然会议最终未发表任何重要成果性文件,但美洲局势得到明显缓和。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一直遭到美制裁、孤立。1962年,古巴被美“踢出”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国家对古巴被制裁怀怨久矣,历届峰会中,各国联合声讨美对古制裁已成为“传统项目”。在多国以古巴缺席为由拒绝与会后,奥巴马深悉对古制裁政策已不可持续。美对古长期制裁阻碍其改革与经济发展,激化古国内反美情绪,也损害美在拉美的形象,贻害无穷。反复权衡,不如顺势而为再留外交遗产,奥遂成破冰推手。 此外,与古缓和关系是奥巴马试图重塑美在西半球领导角色的关键步骤,在与劳尔握手言和消解古困顿的同时,奥也在美政府来年预算案中做出对中美洲的全方面援助计划。而拉美整体经济面临压力,前景黯淡,亟需美递来的“橄榄枝”。至于奥氏对古示好而对委内瑞拉示强的做法,更像是在外交政策上令国会安心的平衡手段,生意照做,马杜罗大可安心。
六、中巴再叙“守望相助”之谊,亚非会议致敬历史
4月20—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了访问,为2015年习近平首访。20日,习近平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中巴确认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1日,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向习近平授予了对外国领导人的最高勋章“巴基斯坦勋章”。中巴双方畅叙友谊,洽谈合作,签署了五十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各种领域,其中半数以上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相关。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构想,在南亚西侧获得大幅推进。中巴合作再创新高,为中巴叙写“守望相助”、“世代友好”之情谊再筑坚实基础。
4月22日,习近平主席转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4日,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向先贤致敬,再现“历史性步行”。时光回溯一甲子,由亚非国家发起了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讨论亚非事务的万隆会议,中国于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是万隆精神的倡导者,更始终是坚定实践者。此番再次率先垂范,承诺将以实际行动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驾驭时代浪潮,中国、亚非与世界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赋予万隆精神以新的内涵,合作共赢的前景可期。
七、伊核谈判初步框架达成,阻力难消前景难断
4月22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欧盟与伊朗在维也纳开始了新一轮磋商。这是继4月2日谈判各方在瑞士洛桑达成伊核问题框架性解决方案后,首次为达成全面协议展开新的磋商。彼时美伊发布了“共同行动”计划,却是一份计划,两种解读。其中,就协议有效期、法律约束力、伊朗做出让步的关键内容等方面,双方均存在重大差异。
原本看似永远“在路上”的伊核谈判之所以能望见“终点”,是美伊各有所需之故。巴以冲突无解,“伊斯兰国”壮大,也门战乱又生,美国急需伊朗协助平息中东乱局。并且奥巴马希望在所余任期内,将伊朗核谈也纳入其外交遗产。伊朗则急需西方解除制裁,解冻资金,恢复国内经济。但同时美伊谈判方都受到国内政治的掣肘和相关国家搅局:奥巴马面临府会之争、来年大选影响、犹太裔群体和以色列、沙特等相关国家的压力;而伊朗国内强硬派也对核谈非议不断。4月20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纽约时报》发表了致美国民众的公开信,敦促美国加强合作并协力推进谈判。凸显外交智慧之余,也可见谈判形势不容乐观。
伊核框架协议的达成结束了美伊多年“外交隔绝”状态,为国际社会所乐见,但核谈阻力巨大,障碍难消,令人对6月30日前签署全面协议的约定能否如期达成的期待不敢甚高。
(执笔:徐海娜)
(责任编辑:苏童)
3月26—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的演讲紧扣“命运共同体”,首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各国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此外,习近平还重点提到了“一带一路”构想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今年博鳌论坛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与会,多国政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建立“命运共同体”的赞同与支持。
在习近平的演讲中,“命运共同体”十多次“出镜”,成为论坛的“核心”热词。十多位外国政要在演讲中对这一提法进行了积极呼应,认为“命运共同体”已超越亚洲地理概念,东西方国家应倾力合作,携手为人民谋求更大福祉。中国深悉自身作为现有国际机制受益者的国际责任,正在结合自身实际用崭新的理念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的实际策划和构想均以“共商共建”“合作共赢”为内核,最终指向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终极形态。在此过程中,中国“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二、沙阿联军空袭再起,也门危机政治解决前景黯淡
3月26日,沙特阿拉伯集结十国联军,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展开代号为“决战风暴”的空袭行动,也门的国内斗争从而升级为地区冲突。也门危机由国内政治权力分配不平衡引发,并涉及区域大国核心利益。2011年“阿拉伯之春”导致地区动荡,时任也门总统萨利赫下台,职位移交于副总统哈迪。属于逊尼派的哈迪总统上台后无力控制境内各部族武装势力,尤其是属于什叶派的胡赛武装,全国和解对话失败。2014年7月,政府燃油补贴改革引发也门国内新一轮抗议,胡塞武装乘机发动“人民革命”,进入首都萨那,并全面夺权。哈迪逃离萨那,最终避祸沙特利雅得。
在也门维持一个“友好的”政府是沙特的底线,此番什叶派胡赛武装崛起并试图染指也门政权,尤其有“伊朗在后”的阴影,沙特无法容忍。此战更像是“沙特和伊朗的代理人战争”。此外,由于也门国内战事逐渐升级,权力真空给“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以做大之良机,也门安全局势雪上加霜。
在4月21日沙阿联军短暂停止空袭、试图寻求政治解决也门危机未果后,于4月26日重启对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在内多地的空袭。也门危机的解决,唯一的出路是包括胡赛武装在内的国内各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启动顾及各派别利益诉求的国内和谈,方能达成可行、有效之框架协议,否则难有结果。
三、日本再改历史教科书贯彻“病态史观”,东亚稳定堪忧
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2015历史教科书结果发布,首度在其中将与中韩两国分别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及独岛称为“日本固有领土”。消息一出,世界哗然,包括中韩在内,国际社会对其再度试图洗白、篡改历史的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日本否定、篡改历史的行径始于20世纪50年代岸信介执政期间。从岸信介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出大陆”开始,日本战后教育一路畸变。到安倍时,修正主义历史观已被贯彻到日本社会,据《朝日新闻》民调显示,46%的受访日本人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卫战争”而非“侵略战争”。身为岸信介外孙的安倍本身就是这种史观教育的最典型范例。日右翼甚至试图用国家力量干涉别国学生课本修订。2014年11月,日驻美总领事馆要求美国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对《新全球史:传统与交流》一书中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记述进行修改,遭到拒绝,引发美国媒体批评、学界抗议。其偏执已令智昏。
4月22日,安倍在亚非会议上发言时“对过去的战争深表悔意”,但其可信性令人质疑。真正的诚意是正视历史,还其真实面目。如果日不终止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可以判断,其反省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且在这样的“病态史观”教育下长大的日本年轻人与其他国家历史观迥异,必将影响东亚稳定。
四、阮富仲访华,中越以“友好大局”“发展大计”为重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4月7—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中共十八大换届以来,越共最高领导人首次访华。访问期间,阮富仲分别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高级别会见,双方就南海问题交换意见,并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越两党的合作机制、反腐反贪、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建设与合作进行交流。两国签署了“两党合作计划(2016—2020)”等多项涉及党、政、军、警、民等多层次的协议。由于中越之间的海上问题背景,此访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2015年是中越共庆建交65周年,也是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美越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与中国的海上问题争端令中越关系陷入低谷,越共在国内也压力巨大。在越共即将迎来高层换届十二大的当口,越方首选与“最重要的邻居”缓和关系,再叙传统友谊。越先迎俄高规格代表团,后再赴美,也不耽搁大国平衡外交。而受沙特、美国、俄罗斯日益加剧的石油价格战影响,越南采油获利锐减,近期经济持续走低。面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两项多边共赢计划,越南悉知此为促进国家基础建设与经济大发展之良机,不容错过。种种国内外情况综合考虑之下,巩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管控分歧,以中越友好大局和两国发展大计为重,势在必行。
五、美洲首脑峰会“大团圆”,美古破冰诸方各取所需
4月10—11日,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本届峰会以“繁荣与平等:美洲国家合作的挑战”为主题。“被缺席”峰会长达五十多年的古巴首次与会,使美洲国家组织成员首次实现“大团圆”。劳尔·卡斯特罗与奥巴马的“历史性”会见使本次峰会成为美洲首脑峰会的里程碑。虽然会议最终未发表任何重要成果性文件,但美洲局势得到明显缓和。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一直遭到美制裁、孤立。1962年,古巴被美“踢出”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国家对古巴被制裁怀怨久矣,历届峰会中,各国联合声讨美对古制裁已成为“传统项目”。在多国以古巴缺席为由拒绝与会后,奥巴马深悉对古制裁政策已不可持续。美对古长期制裁阻碍其改革与经济发展,激化古国内反美情绪,也损害美在拉美的形象,贻害无穷。反复权衡,不如顺势而为再留外交遗产,奥遂成破冰推手。 此外,与古缓和关系是奥巴马试图重塑美在西半球领导角色的关键步骤,在与劳尔握手言和消解古困顿的同时,奥也在美政府来年预算案中做出对中美洲的全方面援助计划。而拉美整体经济面临压力,前景黯淡,亟需美递来的“橄榄枝”。至于奥氏对古示好而对委内瑞拉示强的做法,更像是在外交政策上令国会安心的平衡手段,生意照做,马杜罗大可安心。
六、中巴再叙“守望相助”之谊,亚非会议致敬历史
4月20—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了访问,为2015年习近平首访。20日,习近平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中巴确认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1日,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向习近平授予了对外国领导人的最高勋章“巴基斯坦勋章”。中巴双方畅叙友谊,洽谈合作,签署了五十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各种领域,其中半数以上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相关。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构想,在南亚西侧获得大幅推进。中巴合作再创新高,为中巴叙写“守望相助”、“世代友好”之情谊再筑坚实基础。
4月22日,习近平主席转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4日,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向先贤致敬,再现“历史性步行”。时光回溯一甲子,由亚非国家发起了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讨论亚非事务的万隆会议,中国于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是万隆精神的倡导者,更始终是坚定实践者。此番再次率先垂范,承诺将以实际行动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驾驭时代浪潮,中国、亚非与世界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赋予万隆精神以新的内涵,合作共赢的前景可期。
七、伊核谈判初步框架达成,阻力难消前景难断
4月22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欧盟与伊朗在维也纳开始了新一轮磋商。这是继4月2日谈判各方在瑞士洛桑达成伊核问题框架性解决方案后,首次为达成全面协议展开新的磋商。彼时美伊发布了“共同行动”计划,却是一份计划,两种解读。其中,就协议有效期、法律约束力、伊朗做出让步的关键内容等方面,双方均存在重大差异。
原本看似永远“在路上”的伊核谈判之所以能望见“终点”,是美伊各有所需之故。巴以冲突无解,“伊斯兰国”壮大,也门战乱又生,美国急需伊朗协助平息中东乱局。并且奥巴马希望在所余任期内,将伊朗核谈也纳入其外交遗产。伊朗则急需西方解除制裁,解冻资金,恢复国内经济。但同时美伊谈判方都受到国内政治的掣肘和相关国家搅局:奥巴马面临府会之争、来年大选影响、犹太裔群体和以色列、沙特等相关国家的压力;而伊朗国内强硬派也对核谈非议不断。4月20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纽约时报》发表了致美国民众的公开信,敦促美国加强合作并协力推进谈判。凸显外交智慧之余,也可见谈判形势不容乐观。
伊核框架协议的达成结束了美伊多年“外交隔绝”状态,为国际社会所乐见,但核谈阻力巨大,障碍难消,令人对6月30日前签署全面协议的约定能否如期达成的期待不敢甚高。
(执笔:徐海娜)
(责任编辑: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