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种种现状,及学生培育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学生国家意识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即抓好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弘扬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大量涌入,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偏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虽然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探讨,但是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依旧存在众多不足,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一直在认真落实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产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仍面临着众多实际问题。
1.1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团结奋战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目前,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只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对其丰富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识,更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这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上不能够认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心。
1.2 大学生缺乏较强的国家和集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精力除了用在学习上之外,越来越关注个性与时尚,但在追求个性、时尚,满足自身精神物质需求过程中由于自律意识较差,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丧失了国家和集体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鲜事物和思想观念传递到了大学生群体之中,大学生虽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但是这些丰富而复杂的东西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对我国青年的文化渗透,使他们逐渐抛离了国家、民族和集体观念。
2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今社会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问题,虽然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是只有我国公民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其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从大学的功能和属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准则。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2.1 抓好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
高校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先提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因此,只有优先解决培育的问题才能顺利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高校党团员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必须要将理论剖析透彻,把道理讲清楚,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从而自然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队伍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要构建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与广大大学生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同时,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自我教育。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实行授课教师评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确保授课内容积极健康。此外,高校要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2 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高校要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找准专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契合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以致用,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求。高校可以学生专业的差异而建设不同功能的学生社团,如国情讲习班、法律援助团、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社会进行密切的接触,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并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进去,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对社会实践这个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个期间将社会实践融入其中,合理选择能够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学”、“真信”“真用”。
参考文献
[1]许鹏奎,孙萍,孙娜,王亚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孙国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党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4).
作者简介
吴娟(1980-)陕西省韩城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
作者单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大量涌入,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偏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虽然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探讨,但是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依旧存在众多不足,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一直在认真落实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产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仍面临着众多实际问题。
1.1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团结奋战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但目前,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只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对其丰富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识,更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这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上不能够认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心。
1.2 大学生缺乏较强的国家和集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精力除了用在学习上之外,越来越关注个性与时尚,但在追求个性、时尚,满足自身精神物质需求过程中由于自律意识较差,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丧失了国家和集体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鲜事物和思想观念传递到了大学生群体之中,大学生虽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但是这些丰富而复杂的东西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对我国青年的文化渗透,使他们逐渐抛离了国家、民族和集体观念。
2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今社会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问题,虽然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是只有我国公民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其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从大学的功能和属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准则。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2.1 抓好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
高校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先提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因此,只有优先解决培育的问题才能顺利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高校党团员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必须要将理论剖析透彻,把道理讲清楚,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从而自然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队伍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要构建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与广大大学生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同时,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自我教育。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实行授课教师评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确保授课内容积极健康。此外,高校要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2 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高校要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找准专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契合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以致用,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求。高校可以学生专业的差异而建设不同功能的学生社团,如国情讲习班、法律援助团、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社会进行密切的接触,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并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进去,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对社会实践这个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个期间将社会实践融入其中,合理选择能够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学”、“真信”“真用”。
参考文献
[1]许鹏奎,孙萍,孙娜,王亚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孙国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党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4).
作者简介
吴娟(1980-)陕西省韩城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
作者单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