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逝世 走完一小步 留下里程碑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8月25日逝世,享年82岁。1969年7月20日,担任阿波罗11号任务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了,留下了一句伟大的格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格言包含着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探索奥秘,探索月球,探索宇宙,这是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的激发之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开拓视野,不断走向文明,每一步都是一个进步,每一步都是一次伟大的探索,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就是人类文明的智慧进步。
  一生都与航空航天有关
  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是家中长子。1947年入普渡大学学习,1955年毕业获得航空工程学学士。1970年在南加州大学获得航天工程硕士学位。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6年担任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在这次“人类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
  阿姆斯特朗1970年至1971年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总部任高级研究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从宇航局退职后,任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至1979年。1985年3月任太空问题全国委员会成员。1986年2月任调查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八十年代起,他还曾担任多所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副总统戈尔在仪式上将“兰利金质奖章”授予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埃德温·奥尔德林以及驾驶指令舱的迈克尔·柯林斯。
  曾经是一名海军飞行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出生在俄亥俄州,在小学时第一次开始创作模型飞机,他当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飞行器工程师。
  阿姆斯特朗曾经是一名海军飞行员,后来在担任试飞员期间驾驶X-15火箭动力飞行器创造多项纪录,这些经历成为他宇航员生涯的宝贵经验。
  据报道,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公认的阿波罗11号最佳指挥官,但在他开始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务之前,是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却常常将自己比喻成“书果子工程师”,曾驾驶过X-15等火箭动力实验飞行器等x系列试验机。
  朝鲜战争中,阿姆斯特朗是美国海军飞行员,飞行机型有格鲁曼公司的F-9F豹式战斗机,后来他进入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担任试飞员,重点执行了各种x系列试验飞行器的试飞任务,比如贝尔航空公司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打造的贝尔X-1试验机、北美航空生产的X-15试验机等,共计200多个不同类型的喷气式和螺旋桨式飞机。在试飞X-15火箭动力飞行器期间,阿姆斯特朗证明了他能胜任操纵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这为他驾驶宇宙飞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在担任试飞员期间,阿姆斯特朗共执行过七次X-15试验机的试飞任务,爬升到20.75万英尺的高空。在进行X-15火箭动力飞行器试飞时,阿姆斯特朗也参与了波音公司生产的X-20试验机项目,其绰号为“动力翱翔者”,可以认为该飞行器是航天飞机的前身,并作为当时美国空军空间计划的一部分。阿姆斯特朗作为一名试飞员和工程师改飞道格拉斯F-5D型战斗机。阿姆斯特朗在试飞x系列火箭动力超音速飞行器中显示的心理素质使得他后来能冷静处理阿波罗宇宙飞船任务中出现的问题,此外美国宇航局还通过月球着陆训练飞行器训练宇航员,通过小型推进器控制登月舱的下降高度。
  在1968年进行的一项月面低重力环境的飞行训练中,飞行器失控坠毁,而阿姆斯特朗在极短时间内判断跳伞。在1966年,阿姆斯特朗作为一名新成员加入了双子座8号宇宙飞船任务,进行了第一次空间对接试验,但推进器的故障导致了飞船以每秒一周的速率进行翻滚,阿姆斯特朗果断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分离,通过重新控制以减慢翻液。
  曾估计成功概率仅50%
  “在我看来,最令人激动的就是着陆月球的一瞬间,那是人类第一次触碰这个星球。我们感受着月球的环境、月球的引力,在我看来那一刻是那么的情绪高涨,而当我从梯子上慢慢下来时印象就没有如此深刻了。”
  这是在1988年的一次采访中,阿姆斯特朗说的话。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阿姆斯特朗迈出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是他在阿波罗11号(Apollo 11)上的最终使命。
  在所有的挑战中,阿姆斯特朗和他的船员认为着陆月球是阿波罗11号面临的最困难和最具挑战的任务。即使没有任何故障或者其他技术问题,飞船降落将是对整个阿波罗团队能力、任务控制能力以及宇航员自身能力的一次考验。阿姆斯特朗和副驾驶奥尔德林需要在据月球五万英尺、时速上千公里的轨道中进入“鹰号”登月舱,并控制登月舱安全降落到月球表面平坦之处,而这一切都要在短短的12分钟内完成。在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飞行翼和降落伞都无法使用,唯一控制降落速度的方法是改变“鹰号”登月舱助力着陆火箭的推力大小。其中,调整登月舱的飞行轨道尤为棘手,飞船由火箭推力来控制平衡,改变方向需要将整个飞船向一个方向轻微倾斜。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都很清楚,燃料仅够一次着陆尝试。难怪他们离开月球后,阿姆斯特朗曾私下总结当时安全返回地球的概率为90%,而成功着陆月球的可能性仅为50%。
  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似乎想起了当年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回答说:“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邢大军据新华网整理
其他文献
马思泽从1953年出生起,就同祖父马寅初一起住,1961年马先生辞职归家时,他只有8岁。“爷爷每天非常平静地写作、锻炼,我们当小孩子的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每年“五一”和“十一”天安门广场晚上的联欢。“往年这个时候爷爷都会带着我们到天安门城楼上看焰火、联欢,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国家领导人。但1958年晚会那天,我们觉得到时候了,爷爷却说不去了,身体不舒服。“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们,
期刊
作为一个工作很用心的演员,事业收获颇丰的同时,林心如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林心如的减压方式很另类:既不像有些明星那样出国旅游,也不喜欢呼朋唤友开派对……只要有空,她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做数理化试题。她还学以致用,把各种数理化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她的生括也因此多了别人无法想象的乐趣。  忙里偷闲,重温中学数理化  从台湾日新小学到静修女中,再到中兴高中,林心如一直特别偏爱理科,数理化成绩在班上一
期刊
占据了黄金一样的黄金周时光的《小崔说立波秀》,崔永元和周立波基本上没起到什么寓教于乐或娱乐于乐的作用,倒是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一加一等于二。  一加一等于几是个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常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就看用在什么情境上。强强联手时,我们往往喜欢不过脑子地将其形容成一加一大于二,而且这个定式也久而久之在脑海中会形成定律或说错觉。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一加一很有可能小于二,出现负数的情况也常有,估计陈景润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德累斯特的德国战俘营里欢呼雀跃,战俘们知道,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不远了。然而,这兴奋之潮却没能打动海军上尉邓尼茨,他仍像惯常一样沉默无言,刊登停战消息的报纸他看过了后就扔掉了。邓尼茨是在战争结束前夕被俘的。  在战俘营里发明群狼战术  1891年,邓尼茨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19岁加入德国海军,从此开始了长达35年的海上冒险生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邓尼茨
期刊
当年拍摄《红楼梦》的剧组,和当下很多剧一拍完就散伙的剧组不同,25年后的今天他们相聚,宛如同窗情谊。此次参加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策划的“87版《红楼梦》剧组二十五年再聚首”系列节目中,有“贾宝玉”欧阳奋强、“薛宝钗”张莉、“迎春”金莉莉、“惜春”胡泽红、“妙玉”姬玉、“王夫人”周贤珍、“贾琏”高宏亮等8个人,大家一起回忆《红楼梦》的拍摄生活……  欧阳奋强:当年导演给我特权是可捉弄刷组任何人  节目
期刊
专家简介  刘研,女,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刘燕池教授,是刘燕池教授的学术传承人。有30多年妇科和肿瘤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在回家叛学术期刊上发表多部论文及肿瘤学专著。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主持多项新药的临床研发工作。困其师刘燕池先生师承清代御医刘奉五,传承研究和治疗妇科疾病,症瘟疾病,月经病,乳腺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低,甲状腺瘤);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
期刊
《龙须沟》里的赵大爷、《茶馆》里的常四爷、《雷雨》里的周朴园、《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如果从1941年年底他在“四一剧社”扮演《日出》中的黑三算起,郑榕的艺术生涯已有整整70个年头了;而苦从他在大同中学首次登台,在《请医》中男扮女装反串算起,他的艺术道路早已走过了70个年头。在人艺新戏《甲子园》中,88岁的郑榕坐在轮椅上,再次登台……“话剧使我这一辈子生活得非常充实。话剧这个事业是我生活的全部。
期刊
蒋介石的“家事遗嘱”,应该早在其晚年时期,已经作了完整交代。真正算得上是蒋介石亲自授权的遗嘱,还是蒋介石病中,以颤抖的右手写下的那十六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病床上,他多次让护士给他念清明节的古诗  宋朝诗人黄庭坚曾经写过一首《清明》,诗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干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期刊
叶圣陶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家境清苦。中学毕业后曾任教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后进入开明书店,和丰子恺合作了《开明国语课本》。他是编辑,栽培了巴金、丁玲、施蟄存、戴望舒等;他是上世纪20年代第一位用白话文写童话的中国作者,《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儿童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他还是勇于战斗的新闻人和社会活动家;1949年之后他曾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
期刊
二战中“第一军事天才”朱可夫元帅挥师猛攻勒热夫,遭遇“防御之狮”莫德尔,25天损兵10万、伤23万,无功而返,为朱可夫军事生涯中的唯一败绩。  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二战德军将领中,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是德军进攻型将领的代表,同时也不乏防御战大师,其中瓦尔特·莫德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战争后期,哪里出现危机莫德尔就出现在哪里,深受希特勒的重用,多次力挽狂澜延缓了纳粹灭亡的时间,被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