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师范生探究式教学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落实“创新型国家”重大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而探究式教学是高校师范教育提高职前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理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理科教师,必须提高探究式教学知识水平.要提高理科师范生的探究式教学知识水平,鼓励他们多阅读相关探究式教学文献,引导他们观摩经典课例并进行案例分析,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项目式学习和场馆资源的开发已在基础教育掀起一股热潮,很多学者研究了场馆资源和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价值,但是可参考的实施案例并不多.《解锁红嘴蓝鹊攻击人的奥秘》项目学习中,将场馆资源融入项目式科学活动,从项目的产生、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项目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项目式科学活动的实践与重构的过程,挖掘其育人价值.
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科学学习的融合正日益深入.在《设计制作小车(一)》一课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全息智能交互终端设备,组织学生基于运动与力的科学原理,通过虚拟技术开展小车的原型设计、模型测试、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活动.这对于以往的工程设计过程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更充分地经历着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认知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高水平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求真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核.研究表明,科学阅读在活跃学生思维、认识科学本质观、建构科学概念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科学教学中通过科学阅读去培养低年段学生求真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阅读,奠定求真基础;对话阅读,营造求真氛围;课外阅读,夯实求真目标.
教科版四年级教材“岩石的组成”一课要求从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方面对矿物进行观察和描述,但教材中的实验存在选取标本不够典型、外表颜色描述不对、条痕颜色无法看到、透明程度判断不清、比对光泽观察不准等问题.从提供原始结晶状态的矿物或有新鲜断面的矿物标本、提供色轮卡观察描述矿物外表的颜色、采用深色无釉瓷板代替白色无釉瓷板、用手电筒照射矿物碎片的边缘判断透明度、和六种典型光泽进行比对观察等方法进行实验改进,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容易操作且描述特征准确.
审辩式思维是具备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关键时期.依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几个案例,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策略,即: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设计反思导向型任务,实现合作学习中的审辩式思维互动;捕捉课堂“意外”,促进审辩式思维课堂的生成;应用虚拟实验平台,助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审辩式思维.
研学旅行为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真情实景.学生在山水园林间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能玩有所学、研有所悟、动有所感、劳有所获.在丛林漂移中的运动与摩擦、瀑布下的彩虹、独轮车中的杠杆与平衡等活动中,科学课教师要精心指导实践活动的行前、行中和行后,有效介入,让课内外教学更有实效,构成了学科教学、研学基地活动、学生实践体验三赢的格局.
学位
“未来口罩”项目是在“疫情”背景下,针对口罩的性能缺陷进行优化和改进,并安排8个课时具体展开,即:组建小组,明确任务;问卷调查,知识储备;构思方案,设计“口罩”;了解特点,“购买”材料;制作口罩,测试效果;检测迭代,解决问题;组间交流,多维评价;细谈收获,总结反思.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优势的口罩,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十四节气包含了丰富的天文、气候、物候知识,是农业生产的时间指南,大量的诗词、歌谣、谚语也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诵读经典、体验习俗和文化传承等方式进行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可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
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具有逻辑性、结构性、进阶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精心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积累起丰富的直接经验,动态生成新的认知,助力学生高效建构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