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最终揭晓,它们是五个福娃,形象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而呼声很高的中国龙最终落选了。专家解释说“龙”最终落选的原因是龙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它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因此,用“龙”做奥运吉祥物容易产生误解,最终被放弃。由此,我想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和修养。
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我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做一定的介绍,是很难讲解清楚教材的内容的,学生也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也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
一、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和听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包含丰富的知识,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对于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你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如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则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在做听力时,如果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可以做好听前预测,提高正确率。
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能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和学生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方面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而造成沟通困难。所以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否则学生学好了英语也无法有效地与外国人沟通。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诸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打招呼时,不明知故问(如:您在看书?),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除非你想请对方吃饭);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还有中西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不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你要是想吃想喝,就接菜接酒,不要假装斯文,不要指望主人会敬第二次,否则就会挨饿受渴。在餐桌上进行对话、交际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习惯有所了解,否则你可能会饿肚子吃不饱,或是把整个场面弄得很尴尬。
三、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被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警察的命令“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假如这位留学生懂得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以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四、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可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教材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中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而且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之所在。
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我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做一定的介绍,是很难讲解清楚教材的内容的,学生也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也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
一、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和听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包含丰富的知识,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对于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你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如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则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在做听力时,如果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可以做好听前预测,提高正确率。
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能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和学生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方面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而造成沟通困难。所以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否则学生学好了英语也无法有效地与外国人沟通。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诸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打招呼时,不明知故问(如:您在看书?),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除非你想请对方吃饭);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还有中西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不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你要是想吃想喝,就接菜接酒,不要假装斯文,不要指望主人会敬第二次,否则就会挨饿受渴。在餐桌上进行对话、交际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习惯有所了解,否则你可能会饿肚子吃不饱,或是把整个场面弄得很尴尬。
三、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被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警察的命令“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假如这位留学生懂得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以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四、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可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教材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中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而且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