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研究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与关注生态安全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合理、稳定的生态体系,引导城市用地与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各国、各地区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本文对于东莞的生态安全底线、生态景观格局、生态控制线的用地组成及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控制线;生态承载力;景观格局;管理实施
  1 前言
  1.1 生态安全
  面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以期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随之提出生态安全的概念并迅速成为各学者评价一个城市或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的重要指标。
  1.2 全国各城市生态规划概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粗放式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矛盾等日益凸显,城市建设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深刻的反思。当前,生态规划已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和公众的热门话题,以期用“反规划”理论来控制和引导建设用地的增长,并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相适应,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应;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生态规划的热潮。
  东莞市与时俱进,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寻求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加强生态安全保护力度,这对东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2 理论基础
  2.1 城市生态环境学理论
  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理论、城市环境容载力理论,对东莞全市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生态安全底线等方面的分析,论证划定生态控制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生态控制线的规模底线。
  2.2 景观生态学原理
  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连接度和面积最大化原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全市生态绿地的结构和布局,确定生态控制线的范围。
  2.3 碳氧平衡理论
  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要求森林面积能达到碳氧平衡的要求。根据现有的生态资源状况,如何控制一定的人口规模,也是划定生态控制线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东莞市生态控制线研究
  3.1 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容量研究
  东莞市到底维持多大的生态面积,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态安全?这是划定生态控制线的首要问题。
  受城市最短缺资源(水、土地)以及生态环境最低容量的影响,一个城市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人口容量问题。考虑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人口的阈值分析中将分别采用土地、水资源指标作为考虑因素,同时结合环境容量进行预测,确定东莞市的人口容量,进而确定生态用地面积。
  通过对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结合相关规划,预测未来东莞市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生态用地安全底线为1000平方公里。
  3.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分析
  为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干扰。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理想的生态“斑块”是接近圆形并保持自然曲线边界的,它应该与向外放射的指状“廊道”相连,通过廊道与外部的“基质”相通。在保护现有自然景观格局和自然地理过程的基础上,本规划通过构建生态控制区、保护原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建设生态通道、建设关键点位,打破生态城市中生态岛屿的隔离局面,提高自然板块之间的连通程度,构建东莞市生态格局,形成“三轴、四廊、三区、多节点串连”的生态格局。
  3.3 生态控制线的内容与方案确定
  在生态控制线划定过程中,根据系统性原则、统筹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以及环境保护的原则,结合工程地质要素、部门规划控制的刚性要求、市域整体控制要求以及地方发展诉求关系进行划定,统筹与协调各镇区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以下用地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
  (1)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
  (2)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海拔高于50米的高地;
  (3)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
  (4)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
  (5)其他需要进行生态控制的区域。
  4 生态控制线的管理实施
  生态控制线规划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如何划定,最终体现在由生态危机转向生态保护、建设,培育生态文明的重要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制度环境,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应体现政策约束刚性,在管理效果上应体现——“不敢”、“不能”、“不愿”的过程。
  4.1 规划体系完善
  (1)指导总体规划修编
  城市生态规划要与规划体系相适应,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引起某些镇区城市空间格局的改变,建议政府组织片区协调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总体规划的修编,配合生态控制线规划的贯彻落实。
  (2)加紧编制相关专业类型规划
  加强专业类型规划的编制,如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特别强调部门间的合作,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
  (3)完善规划审批程序
  生态控制线对于保护基本城市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方案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 因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或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需要对生态控制线进行局部调整的,应遵循总量不减、占一补一原则,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程序严格审批,避免规划调整的随意性。
  (4)加强规划的部門综合核审制度
  生态控制线规划涉及规划、国土、水利、环保、林业、农业等多个专业部门,不仅纳入城乡规划审批体系,成为纵向各层规划审批、土地使用项目开发建设的法定依据,也应遵从横向行业部门、相关专业规划的内容与要求,强化部门行业规划综合核审,体现各行业法律护航的合力。
  4.2 公共政策引导
  (1)产业筛选政策
  制定和实行产业项目的综合评价标准和空间差异性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对产业项目进行合理筛选。对重点耗能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加强审查,达不到最低效率标准的项目,不予核准和备案。
  (2)招商引资政策
  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项目招商到产业招商转变、由圈地招商向节地招商转变。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把产业关联度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更多的引进研发机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的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
  (3)生态补偿政策
  加大对生态控制区的樟木头林场、水濂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银瓶嘴森林公园、大屏障森林公园、东江水源保护区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生态控制区面积较大而使镇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可给予补偿,补偿经费由莆田片、水乡片、沿海片、市区片补偿;对东江南支流沿线各镇(区)的上游地区因保护水源而使发展经济受到限制也可给予补偿,补偿经费可由下游地区列支。
  对于关键节点、廊道、生态敏感区的合法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拆除或不允许建设的,通过市政府的财政补偿(经济补偿)或者用地置换(用地补偿)进行有效的补偿落实。
  (4)制度环境的建立
  ①强化政府对市域空间资源的干预政策
  突破以镇区为单元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与利用模式,提高发展平台,在市域层面上进行空间资源的调控,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兴产业和新增的城市功能预留发展空间。实现区域统筹,科学持续发展。
  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生态控制线范围是一个复合区域,存在部分已建成的合法建设用地、原农村居民点、各类违法建筑以及已批未建用地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用地和建筑物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不同情况制定分类处理现状建设用地办法。
  ③强化公共参与机制
  为确保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民主化,建立专家论证制度、部门协调制度、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力度;通过制作宣传手册、网络、广告等方式加强对本次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控制线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5 结语
  在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生态规划是整个规划理念与方法转型的必然趋势,而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这一理念的实际行动。它将不可建设用地规模与空间分布提到优先关注的地位,加强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适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生态控制线规划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步,要使之真正得到落实实施,仍需大量后续工作跟进与支持。如对生态控制线精度進行细化、对生态线内用地保护情况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对线内部分冲突用地进行调查与清理、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支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干峙. 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J]. 城市规划,2008,(8).
  2沈清基,吴斐琼. 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J]. 城市规划,2008,(4).
  3俞孔坚.“反规划”途径[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Z],2006.
  5陈昆仑.城市生态廊道在武汉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6王荃.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策略——以天津市“中新生态城”解读[J]. 城市规划学刊,2009,(2).
  7王纪武,李王鸣.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以杭州西北部生态带为例[J]. 城市规划,2009,(3).
  8谢英挺. 非建设用地控制规划的思考——以厦门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5,(4).
  9姚庆峰,海热提,王瑾. 厦门生态功能区划及功能调控研究[J]. 城市规划,2007,(3).
  10陈志诚. 快速城市化冲击下城市生态隔离区的规划应对——以厦门市后溪北部生态绿楔片区发展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09,(3).
  11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Z],2008.
  12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3傅伯杰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园林铺装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对其表现、功能性、生态性等不同角度的分析,结合成都市东湖公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园林铺地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字:景观;铺装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
期刊
提要: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游泳馆为埋于地下的结构,地下室底板存在跌级变化,基础持力层起伏大。本文综合采用了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墩、柱下独立基础、抗拔锚杆等多种基础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游泳馆 基础混合设计   1.工程概况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河畔,联通大厦西侧,总占地面积约490000m2,包括体育场、游泳馆及相关配套训练场馆和
期刊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医院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解决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医院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是现在医院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医院文化内涵  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相关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整体性设计;节能设计  城市建筑是人民生存空间权利的场所之一,也是提供给公众一个“文明生活方式”的空间。  因此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正在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并不等于抛弃特色。  “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
期刊
摘要:本文簡述了珠江新城G3-1地块居住项目的设计构思,突出阐述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呼应和利用,对控制土建成本和提高商业价值的摸索,以及对设计中遇到的限制和难点的探讨过程。  关键词:城市中轴线 超高层 唯一步行街 商业群连廊骑楼 结构转换 控制层高 避难间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珠江新城兴盛路与冼村路交界处的东南向G3-1地块。用地位于城市中轴线的珠江新城区中段东侧、珠江新城和猎德地铁站的
期刊
摘要:随着星级酒店建筑在国内的大幅度建设,对星级酒店的给排水设计进行研究,以探讨酒店给排水设计经验。鉴于此,本文结合某星级酒店给排水设计实例,结合该地区给排水设计特点,阐述了该工程给排水系统,并对该酒店给排水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活给水、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项目简介  本酒店是集酒店、商务、餐饮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工程质量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入手,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工程质量是指建设工程满足业主要求的,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综合特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管好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和节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矿物燃料被大面积开采和消耗,全球的生态遭到了破坏,多种污染日趋加重,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目前,城市及河流被污染、土地沙漠化和废弃物排放,成为环境恶化的大问题。  当环境问题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反省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界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作为业主方的建设工程实例谈谈在项目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通過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情况、工程相关信息和工程合同实施有效管理,给项目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实施 控制 目标  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可研、项目实施到建成投入使用,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项目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外界因素的增多,必然会对一个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
期刊
摘 要:某水电站右岸重力坝基础开挖受场地限制,无法进行大面积放坡开挖。本文在前期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基础处理方案比选、分析、评价,并结合变形观测成果分析坝基处理后,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变形特征,最终提出稳定性评价结论及治理建议。  关键词:坝基处理;旋喷桩;人工挖孔桩;变形监测  1工程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由于本工程右岸重力坝地处河流冲积一级阶地前缘地带,地面高程6.76m~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