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古诗里的丝路风情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发展,无数文人或游边或入幕或奉使,伴着马蹄声和驼铃声行进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写下了荡气回肠的边塞诗歌,勾画着壮美的丝路风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
  陇关
  从长安西去踏上丝绸之路的第一道自然屏障即为关陇之间的关山(古称陇山)。
  经陇头分水
  ○【唐】岑参
  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
  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陇西之地虽然不是“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荒寒之境,但对于那些远走塞外的行客而言,关山的艰险与崎岖,承载着太多的悲苦和无奈。离开“秦中自古帝王都”的长安,潺潺的陇头流水好像幽咽断肠之声,寄托着行人无尽的思绪和悲愁。因而,从汉代陇头歌古辞开始,关于陇关的感发汇成不绝如缕的歌声,飘荡在古老的关山之间。岑参的这首《经陇头分水》借呜咽的陇头流水表达了其羁旅行愁中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怀念。
  凉州
  翻越关山,经过南北两路皆可到达凉州,凉州自古以来为河陇重镇。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同时又被视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咏日纵横”的商埠重镇。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那精美的夜光杯中盛满甘醇的葡萄美酒,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曲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王翰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又名《出塞》,它既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句句精彩,妙绝千古。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露出一股慷慨之气,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阳关和玉门关
  古丝绸之路到敦煌分为两道,自玉门关出是北道,自阳关出是南道。阳关和玉门关是毗邻胡、戎的战略要地,是唐代诗人着意刻画的西域门户。自汉代班超上疏曰“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后,“生入玉门”成为此后西出大漠文人的口头禅。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輕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人多在渭城送别,友人要奉命前往安西了,诗人特来相送。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就再也没有旧友了。
  诗中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然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倍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这杯酒是浸透了诗人深挚情谊的感情琼浆。
  从军行七首(其七)
  ○【唐】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其中第七首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人们戍边传递消息的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那里山深林密,马跑过一会就看不见踪影了。虽然已经看不见马了,但仍然能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
  天山
  出阳关与玉门关,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在描写西域风光的诗人中,岑参最具代表性。作为来自南方的诗人,西域与内地迥异的自然风光引起诗人发自内心的惊叹,凝成壮丽奇伟的诗篇。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岑参
  天山有雪常不开,
  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
  一夜天山雪更厚。
  正是天山雪下时,
  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
  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前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后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送别时大雪纷扬,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在冰天雪地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但戍边将士乐在其中。全诗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同学们,如果你喜欢这些诗歌,就有感情地吟诵它们,然后扫描杂志封面二维码,将音频发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魅力。
其他文献
漫漫长冬过去,还有什么比绿色恣意洒满大地的春天更令人期待呢?风儿轻拂大地,小草便探出了绿油油的脑袋;风儿淌过小河,鱼虾们便兴奋地跳起了水上芭蕾;风儿淘气地吹乱孩子们的头发,孩子们便派一条条“龙”和一只只“老鹰”飞上天去捉风儿……阳春三月,让我们奔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呼吸最新鲜的空气,享受大好春光。  TA说吧  徒步七藏沟,用双脚丈量原始森林  菲 菲  爸爸妈妈是资深驴友,我跟着他们去过许多城市
期刊
春是四季之首,是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结束冬眠、农夫下地播种的季节。古代把历史称为“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关于春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衣时猛
期刊
丢丢是我家小区中的一只流浪狗。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有洗澡了吧,所以毛都是黑灰色的,看不出原来的毛色了。丢丢是一只卷毛狗,虽然毛色不是很好看,但那黑黑的眼睛总是看着来往的人,可怜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惜。  不知什么时候,丢丢就来到了我居住的小区。因为它是一只走丢了的狗,所以大家给它起名为丢丢。丢丢很乖,我没见过它发脾气,它有时还向人眨巴眼睛。它总是一副可怜样儿,从不冲人大喊大叫,也不会讨好似地摇尾巴。  由
期刊
学校通知本周三下午要举办“跳蚤”市场,同学们听了,个个兴高采烈,异常兴奋。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开始布置自己的摊位。我们这一组的交易主要以图书为主,有《西游记》《淘气包马小跳》《儿童文学》等。我们几个先把衬布铺在地上,然后把书整齐地摆在上面。  接下来,到了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我们小组一开始就是个开门红,卖出了一本书,收了10元钱,真是不赖!接下来却是等待、漫长的等待。
期刊
苏心童,你回答一下這道题。
期刊
从中国飞向世界  风筝是中国人骄傲的发明。起源已不可考,传说鲁班将其师所创的木鸟改造为竹制,从而演变成今日的风筝。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纸鸢”。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早先的风筝上有琴弦,在天上飞时声如古筝般悦耳,这就是“风筝”叫法的由来。在古代中国,风筝可不单单是人们的玩具,它除了用作军事上的侦察和通讯外,还有测距、越险和载人的历史记载。  相
期刊
说到丝绸之路,你也许会首先想起汉朝,想起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丝路延绵2000多年,人们从未忘记那些励精图治的人杰。这个暑假,就让我们沿着“男神”们的足迹重走丝路,看漠北扬沙,听驼铃悠悠……  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功垂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虽然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但张骞是第一个开通西域的人,并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张骞不仅是探险家和
期刊
《学生天地》即将迎来20岁的生日。20载寒来暑往,她陪着无数小读者走过美好的成长岁月,仿佛不经意间,她已经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下面的这首《学生天地赞》是不是道出了我们大家的共同心声呢?  《学生天地赞》  高维新/词  你是良师,你是伙伴,  开心的课堂令人流连。  登高好望远,乘风快扬帆,  知识的海洋任凭行大船。  你是音符,你是琴弦,  动人的旋律尽情拨弹。  巧指弄风雨,
期刊
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散播到了世界,也为国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看世界的窗口。在茫茫的大海上,风云变幻,让我们来看看曾经叱咤风云、乘风破浪的古代舰船吧!  根据甲骨文和古代史书记载,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水战已经成为常规的作战手段。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5年,吴国的徐程率领水师从海上进攻齐国,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中国水师第一次海上军事行动。此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拥有相当规模的水军
期刊
從嘉峪雄关出发,带上丝绸  带上丝绸包裹的夜明珠  带上芨芨草,带上一滴雪峰圣水  带上黄河的问候,带上温暖的驼铃声  带上夕阳  沿着长城古道,打马而过  穿过河西走廊的风声  穿过玉门关隘  穿越暗夜,穿越黎明  ……  我们在黄河的汹涌澎湃里  种植时代的梦想  在时代的梦想里  传承丝绸养育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