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学的每一步深入都离不开问题设计。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阅读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反之,低效、无效、负效的提问,只能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提问艺术 针对性 启发性 曲折性 发散性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精心设计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失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无疑是问号。”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它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师生交流手段,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如何提问,才能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其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发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的胸襟这一深意。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上句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下句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o曲问的妙处,是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所不能比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4.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牛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地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臣服。
  总之,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创设和谐课堂都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我们应继续努力探索阅读课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地把握提问的原则,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二十一世纪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中,通过开展“游戏作文”的教学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作文的参与兴趣,而且让学生切实获得了一些体验和感悟,满足了他们的内在发展需要,从而创造性地促进了学生内在素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游戏作文 感悟 成长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写作的阶段目标提到:七到九年级“写作感情要真挚”“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一代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地分必要的。  关
期刊
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的迅猛发展,陆续发展了近代原子分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与核技术、原子核能的利用、激光物理学和激光技术、半导体物理学和器件、固体组件、超导电物理学与技术、光电子学技术、X光技术、粒子物理,以此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与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各种有关的新科学技术产业。它们大大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在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
期刊
摘要:当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之兴起的就是网络教育。目前,经教育部审批授权试办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已达67所。尽管开展网络教育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然而对网络教育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对网络教育实践进行科学的反思却不多见。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时期的网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教学 多媒体 竞争 网络游戏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他集多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抓住实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尤为重要。  一、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平均速度二者的区别。  在物理课中速度的概念是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而实际的运动多是变速。匀速直线运动是少见的,甚至是理想化的。引入平均速度是把变速运动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当作单间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平均速度只能在近似地反映变速运动的情况,是对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或者在S这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
期刊
摘要:现今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从沟通角度上建立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到及时反思。在沟通评价中常会出现如对学生的学习全面、客观的评价沟通不足,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师生与生生间的沟通等。沟通方法上的单一,诸如不客观的表扬肯定都会影响到评价沟通的质量。因此教学中的归因整理便显得更加重要,目的性的明确需要科学理论的建构,它会给教学已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备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所以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积累语言,成为我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目标。  关键词:朗读中积累 背诵中积累 运用中积累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积累,“学理如登塔,学文如积沙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关键词:信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学习方式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上至国家教育改革规划,下至微观课堂教学实践,学习方式在各个层面都备受人们关注,对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实践途径,甚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但在热潮的背后,一个令人忧患的问题浮出水面,"变革已成为共识,但变什么、如何变?"对这一本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将阻碍这场变革从自发走向自觉,变革的根本生命力不在于改变对象的形式,而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