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不该冷落的教学方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校级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引发了教研组内教师的争议。具体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出示例题:一辆摩托3/1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你会列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18÷3/10)
  师:18÷3/10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请大家自学课本的推导方法,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如果你们小组还不理解,可在全班集中交流时提出来讨论。
  (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而后进行全班交流)
  ……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1:我们组对第一步“求1小时行的千米数”用18×10/3来计算,经过讨论还是不明白。
  生2:我们组也是这样的。
  师:有没有哪一组能解释一下呢?
  (教师扫视全班,但无一学生发表意见)
  师:(手指黑板所画线段图)1小时是几个1/10小时?
  生3:1小时是10个1/10小时。
  师:大家都知道1个1/10小时行了——
  生4:18×1/3(千米)。
  师:那么10个1/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生5:1个1/10时行18×1/3(千米),那10个1/10小时应行10个18×1/3(千米),即18×1/3×10(千米)。
  师:对,也就是1小时行的千米数是18×1/3×10(千米),即18×(1/3×10)(千米),所以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就用18×10/3(千米)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学生边听边看,终于纷纷点头,恍然大悟。
  课后评课时,教研组内的教师对上述教学环节产生了争议,会场上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观点1:有些教师认为,在交流过程中,当有学生提出对“1小时行多少千米”为何用18×10/3来计算时,教师没有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而是采用了“师问生答”式的讲解进行处理,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观点2:对于观点1,又有教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对生1提出的问题,在其他小组的学生根本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结合线段图进行直观明了的讲解,是教学处理的最佳选择,无需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从学生课堂倾听的状态与听后的反应可以看得出,执教者的讲解是有效的。
  上述两种观点,到底孰是孰非呢?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两种观点争议的实质,就是两种不同教学观念的碰撞,其碰撞的焦点就在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如何对待讲解的问题。
  
  1.数学新课堂,还需要讲解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标所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仅仅是“重要方式”,而不是“惟一方式”,因此,数学新课堂并不应该排斥“讲解”,认真解读上述教学片断,也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的有关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简洁凝练,即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依赖自身的认知水平,恐怕一时也难以理解。执教者采用“自学生疑——小组探究——启发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疑问,带到小组中也不能解决,进而产生了需要教师讲解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准确精当的讲解及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有效突破了认知难点,这样的教学融自学、探究、讲解等多种方式于一体,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2.数学新课堂,什么时候讲解呢?
  既然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还需要“讲解”,就有必要对讲解的时机作出选择,只有适时而需的讲解,才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并没有讲解,而是当学生在小组探究之后,产生的问题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时候,选择了讲解,学生听时全神贯注,听后恍然大悟,这样的讲解,时机恰到好处,贴切到位。由此可见,教师讲解时机的选择,对讲解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说来,下列情况下教师应当讲解: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易被学生忽视和混淆的概念;知识单元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时间不容许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索;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等。
  当然,讲解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思想就会赋予它不同的实质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种仍然视学生为容器,把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机械接受的讲解是应该废弃的,因为这种讲解已经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了。
  (作者单位:海安县曲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 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课堂活动的全方位开展过程中,江苏宜兴烟林中学践行“让学习深度进行,让师生真正成长”的“共生课堂”. 学生的生长在于学生的思维深入,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重点、难点开展精准的课堂实践. 文章阐述在一轮复习中,以“微专题”为复习方略,如何开展共生复习课堂.  [关键词] 微专题;共生;一轮复习;初中数学  初三是初中的冲刺阶段,学生即将迎接中考,由中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否能顺利升入高
[摘 要] 文章基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为例探究了基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 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以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为重点,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应用”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经历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 问题解决;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借用课文后练习进行评价,初步的实践使我们感到以“课文后练习”为媒介进行教学评价,能把握住训练重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板块来巩固落实基础,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个体有差异,课堂学习时关注的内容也不同。课文后练习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螺旋上升的语文能力提高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对待同一课文
[摘 要] 计算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学生和老师对其并不重视,原因在于这项能力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项软实力. 学生在平时计算的过程中,如果细心一些、慢一点,或者给他再一次验算机会的话,某些做错的题目学生还是能算对的. 殊不知,这种现象正是学生计算能力欠缺的表现,也是我们当下数学课堂需要重点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 计算能力;兴趣;主观;持续;初中数学  提升學生在初中数学中的
近日,有机会欣赏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冯勉老师执教的《学弈》一课,获益匪浅。《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亲和力减轻压力    冯老师在课前让学生齐背古诗,她的一句“听你们背古诗,有一种南方孩子独特的韵味”让孩子们会心一笑,拉近了和这个北方老师的距离。最后冯老师送给孩子们一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设计
[摘 要] 文章以“定义与命题”为载体,以“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活动经验归纳,提炼出了对概念教学的若干再思考.  [关键词] 三个理解;概念教学  案例背景  有幸参加区教学设计的比赛,笔者选择的是苏科版教材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与证明的整合教材的一节概念课,并付诸教学,效果不错. 数学概念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概念思维、迁移能力. 概念教学不仅仅是传授
拜读胡海舟老师《语文创意教学,从对文本陌生感的关注开始》(刊于《江苏教育·小学版》2007年7~8合刊)一文后,收获颇多。尤其是文中关于“文本陌生感”的论述,对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解读文本,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如何进行“老课文”的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在胡老师的启发下,就新课改下“老课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所谓“老课文”是对教师而言的,它是指我们
[摘 要] 有理数的学习是数系的进一步扩充,随着数系的扩充,数的抽象程度越来越高,离生活实际也越来越远,学生对无理数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选取苏科版、人教版以及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比较无理数概念部分的编排.  [关键词] 无理数;初中教材;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  课程标准中对于无理数概念的要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本文通过比较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讨论、倾听、争辩与表达中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文章从构建优质的学习小组、营造团结共进的氛围、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合作学习的成效四方面着手,具体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中打造人文课堂.  [关键词] 合作学习;人文课堂;竞争机制  共享作为人文课堂所提倡的新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出师生的彼此接纳、包容
[摘 要]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是对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方法的梳理和夯实,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以中考第一轮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具体阐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自主建构、典例深化、归纳提升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深化理解、熟练技能、开阔思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自主建构;典例深化;归纳提升;一元二次方程  中考数学复习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