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而快乐的综合实践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从众多的教学研究问题中,选出一个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研究成果的辐射力,是宜昌市西陵区滨江小学数学教研组一直思考的问题。
  踏破铁鞋有觅处 —— 我们这样选题
  上学期学校数学组成员一起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它主要包含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前三个领域都有清晰的知识体系,明确的知识点,而“综合与实践”侧重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融通,强调学生参与和兴趣激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们认为,以“综合与实践”为课题,能更好地将学科教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关联起来,是探索“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理念的具体途径。此外,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编排量较少,再加上《课程标准》指出“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这样灵活的处理建议在实际教学中的现实困境是“综合与实践”处于虚化、弱化的境地。怎样选择内容?如何组织和实施?如何开展评价?……这些问题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集中团队的智慧,来撬一撬“综合与实践”这块学生数学能力的短板,啃一啃数学教学研究的硬骨头。
  咬定青山不放松 —— 我们这样做研究
  为了使研究组成员对综合与实践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数学团队组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分三步深入研究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步,“人人读”——研究组成员每人一套资料,40岁以上骨干教师读中做标记,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边读边批注,并将其他教师的标记整理汇总,汇总后的资料复印成册,分发给全体数学教师学习。第二步,读“薄”——将相关内容梳理成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实施实例五个方面。第三步,读“厚”—— 全体教师对照学习课标与课标解读,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标的内涵,并且把课标和解读对应内容的页码做好批注,以便后期进行资料查阅。
  深入地学是为了扎实地做。下面笔者将结合两个课例谈谈具体做法,一节是六年级的《我们的队伍有多长》,另一节是三年级的《校园中的测量》。
  研究素材的选取。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包括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在选择活动主题过程中,研究组成员发现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车队有多长”的内容不贴近学生的现实。因为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测量大货车的长度不具备现实条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实,他们对“自己的队伍”才有更直观的体验,如做操、集会、表演都离不开排队。于是,最终确定以学校运动会为问题情境,研究“我们的队伍有多长”。因为只有尊重了学生的现实,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环节的设计。环节清晰是行动明确的保证。《我们的队伍有多长》一课共分为四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一次小型科研活动。
  1.发现并提出问题——“选题”。科研活动首先要确定对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对象(问题)怎么来呢?以下是三位教师的不同尝试:A教师出示情境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诸如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有多少人观看了等问题,教师经过“梳理”后确定了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队伍有多长”。课后观课者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过零散,没主题!提问梳理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效率低下!看似“梳理”出的“队伍有多长”的问题,实质上是教师抛出的问题,与其他学生的提问没有关联。于是,研究组成员决定进行课堂重构,这就有了B教师“出示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果然,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但看似流畅的课堂进程中却没有将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激活。症结在哪里?全组教师仔细分析后发现:A、B案形式上有区别,但实质上都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因为教师已经定好了研究主题,学生只能局限于此。看来,要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就必须还学生思考的空间!接下来的讨论中,研究组确定了C方案:“请同学们当当设计师,来设计我们全校的学生队伍”。这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队伍排列方案,不同的队伍排列就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一下激活了。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对象确定需给足学生自主选择权!
  2.分析问题——“开题”。确定对象后,怎么去做?方法是关键。在《我们的队伍有多长》一课中,教师这样开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得到这些数据?”引导学生针对研究问题分析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讨论确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有的小组是将全校一千多名师生排成两列,他们认为只需要量出两个人之间的间隔、调查出全校总人数就可以计算出队伍的大概长度。有的小组是分班排列队伍,先测量每个班的长度,再算出队伍的总体长度……总之,学生根据自己的队形设计,自主选择需要的数据及搜集方式。明确“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学生进行小组分工。调查员、记录员、测量员等角色明确各自任务,约定活动时间。小组活动方案基本成型。
  3.合作实践——“做题”。有了方法的铺垫,实践环节才能有的放矢。由于《我们的队伍有多长》是学生的自主设计,而且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课内外相结合”的综合与实践的原则,研究组决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测量、搜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跟踪了解后惊喜地发现:合作能力强的小组搜集数据比较全面,能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如学生的间隔、班级数的差异等等。
  4.汇报评价——“结题”。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通过“汇报评价”可以一目了然。在《我们的队伍有多长》一课中,很多小组都选择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队形设计与队伍长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组的教师在欣赏学生灵动思维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汇报形式单一,还可以尝试多媒体技术、实践报告、数学日记等形式;汇报语言呆板,照本宣科,没有感染力;汇报中缺少质疑互动,没有激起思维的碰撞……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
  于是,研究组成员决定在《校园中的测量》一课中,坚持《我们的队伍有多长》中做得好的方面,即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的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题环节肯定学生的富有个性的方案,方法开放……并重点在提升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效上展开研究。   ①让学生觉得“有趣”。研究组成员选取了新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材《校园中的测量》一课。学生刚刚认识了长度单位,了解了各种测量工具。当一名工程师,测量校园中的物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玩”的事,于是他们对活动充满向往,对测量充满好奇。
  ②让学生会“测”。学生看似都会使用测量工具,说起测量也都是跃跃欲试,可是他们真的会“测量”吗?通过课堂观察,研究组成员发现:学生使用厘米尺测量的时候都知道将零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但皮尺上面没有零刻度线,而且正反两面的刻度不同,看起来很熟悉的“尺子”却不知道怎样使用;学生在测量弯道的时候没有将皮尺与跑道贴合,导致结果误差很大。因此,研究组成员决定:对于学生很少用的工具,在使用前教师要做必要讲解;对类似弯道这样的测量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起点、中间、终点各段的测量和读数都要有人负责。
  ③让学生会“讲”。为使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研究组成员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前有思考。测量之前,教师提出“你打算怎么测?”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中有记录。测量活动中,设计“小组记录单”帮助学生直观、简要记录。直接让他们在示意图上进行记录,并提示重点记录数据,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记录时间。后有整理。在学生实地测量完后,留出3分钟时间让他们整理数据,准备发言。这样学生汇报时条理比较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还可以提供这样的小贴士:“我们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这样测的:_________________;在测量中我们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困难,是这样解决的:_________________。”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们有了这样的收获
  学生变了。“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上综合实践课呢?”“老师,我还想测学校旗杆的高度。”“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不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呢?”……好玩的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度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相互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变了。课堂上,听课教师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身上,把学生当成自己教学的镜子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教师感慨:“解放了学生才能解放自己。”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数学组团队的力量变强了,心更齐,劲更足了!
  课堂变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教室可以在操场、可以在校外。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可以热热闹闹,可以安安静静,教师与学生一起置身于情境中,享受“大问题”带来的开放自由,沉醉于“探索研究”的自主灵动,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见证。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现在的思考
  怎样进一步把“综合与实践”课题研究做得更扎实有效?研究组成员做了如下思考:丰富研究资源。由于两个案例都是测量类的,可以在测量的内容上拓宽挖深:一是将测量类型进行横向拓展,开发出新的案例,如速度的测量、液体的测量。二是借助已收获的方法和经验应用拓展,运用到其他事物的测量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开展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滨江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数学四大领域之一。其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以自主设计的四年级下册《分蛋糕》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  首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设计要凸显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问题性。  综合性。“重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重点,相同主题虽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现在笔
红安县第二小学专注于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学校自创“金字塔式”校本教研模式,该模式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专业引领”为终极目标,把常规教
9月19日、20日,中国和西方的"原生态"将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大比拼.这次中西"原生态"的大比拼晚会总导演由吴祖光、新凤霞的女儿吴霜担纲.……
期刊
用寇氏法测定了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7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序贯法测出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的最小剂量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简算,顾名思义就是用简单的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学习简算的目的是化繁为简,使计算迅速、正确、灵活、合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敲门砖”——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的基础是口算,教师要将口算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从一年级开始,二十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口诀
肉狗为御席的“八珍”之一,随着消费观念的彻底改变,人们要求的是低脂肪高蛋白的保健食品而肉狗则可满足这一要求。目前在东南沿海售价均在每千克30元以上,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作为数学教育者,我们更关注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高。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在《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数学核心
三这个数很奇妙,值得一说.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先哲名言常在脑海中萦回.一天早晨刚醒来,睡眼蒙胧,忽发奇想:"老子为何止于三?"乍看,这是钻牛角尖,
期刊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重点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森林经营等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快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