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调强放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崭新放疗技术,IMRT 被认为是21世纪放疗发展的方向和主流[1,2].对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毗邻关系复杂的病例,IMRT技术在保证肿瘤组织得到足量照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所受剂量,从而可提高治疗增益比[3,4]。
【机 构】
:
442000,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442000,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442000,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442000,湖北十堰,郧阳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强放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崭新放疗技术,IMRT 被认为是21世纪放疗发展的方向和主流[1,2].对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毗邻关系复杂的病例,IMRT技术在保证肿瘤组织得到足量照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所受剂量,从而可提高治疗增益比[3,4]。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同时放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之间蛋白质组的差异,识别和鉴定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之间差异表达蛋白,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时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治疗前的中晚期宫颈癌组织标本10例,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在进行同时放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将宫颈癌组织标本分为高敏感组(5例)和低敏感组(5例).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得到凝胶图谱;采用PD
食管癌放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和复发,除了肿瘤某些生物学特性(如乏氧、肿瘤加速再增值)是局部复发重要因素外,靶区定位不准确(脱靶)也是治疗失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近来,食管癌放疗越来越多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精确放疗实现有赖于靶区精确定位。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临床上对放疗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一治疗计划和执行好坏的评价便尤为重要,因此治疗验证是放疗中的一个急待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1]提出后变得更加突出.由于IMRT的剂量分布在单一二维平面上并不是均匀的,并存在剂量梯度很大区域,所以仅用电离室等工具做点剂量的测量不能证明整个剂量分布是合理的.一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以综合治疗为主,2年生存率只有27.3%左右[1].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加速超分割放疗、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肺鳞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2-4].笔者进行了Ⅲ期肺鳞癌后加速超分割3DCRT协同化疗的临床Ⅰ和Ⅱ期随机分组试验,现将远期疗效和预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放疗后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评价其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行放疗的颅内肿瘤患者40例,在放疗前后分别观察和测量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酐(Cr).计算肿瘤组织放疗前后的NAA/Cr、Cho/Cr、Cho/NAA的比值,并以Cho、Cho/NAA为观察指标,随访1年.结果 颅内肿瘤放疗后,1HMRS表现为Cho明显降低,
西门子K型加速器电子线常规使用的剂量率是300MU/min,并由系统控制其稳定在±20%的波动范围内,当因某种原因超过该范围时会引起与剂量率相关的连锁,中断治疗。
目的 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经验和结果.方法 5年内采用调强放疗初程鼻咽癌患者147例.T1-2期38例鼻咽原发病变靶区(GTVnx)和阳性淋巴结(GTVnd)的处方剂量为70.0~72.6 Gy,高危区(CTV1)处方剂量为60Gy,低危区(CTV2)处方剂量为50Gy.T3-4期109例GTVnx74`78Gy,其他靶区处方剂量同T1-2期.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
目的 评价全身γ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对43例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全身γ刀治疗,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慢速CT定位扫描和三维治疗计划.PTV边缘总剂量50%剂量线50 Gy分10次2周完成(肺门肿大淋巴结40 Gy),中心最大剂量80~100 Gy,70 Gy覆盖GTV 90%以上.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结果 治疗后3~6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
目的 评价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kV X线锥形束CT的图像质量.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锥形束CT系统,重复扫描Catphan 504体模,用图像分析软件评价获取图像的质量;并用电离室测量扫描体模时等中心点的辐射剂量;并扫描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图像均一性较好,大部分测量点的CT值偏差在±3 HU以内,图像边缘均一性略差,最大偏差值16 HU;空间分辨率达0.63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