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五年三次急转弯中迷失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在电影《听风者》观影会上,美亚董事局主席李国兴问毕胜:你投资的好几家公司都很赚钱,自己做的公司却一直不赚钱。
  这似乎戳中了毕胜的痛点:2008年毕胜离开百度创业以来,乐淘五年经历三次转型:从卖玩具的网站,到卖鞋的网站,再到做鞋类自有品牌。当时,作为“鞋类电商”的乐淘曾风光无限,号称国内鞋类电商的老大。作为鞋类自有品牌的乐淘也信誓旦旦地称要做百年老店。每一次转型都有足够的理由,但最后都没有走下去,陷入入行——转型——自我否定的怪圈。
  在数次转型之后,乐淘日渐式微。2014年4月,已经淡出大众视野的乐淘传来被收购的消息。来自工商部门的确凿信息显示,2013年年底,乐淘被鞋类零售商冠鹏鞋业收购。2014年3月前后已完成所有相关手续变更。该信息也被毕胜本人证实。毕胜曾不避讳地称自己是“做快生意的人”。这正是他创业历程的写照。创业几年,垂直电商的佼佼者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问题出在哪里?
  “挖井”的故事
  毕胜入行电商,要从2005年说起。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作为百度市场总监、总裁助理的毕胜实现财务自由,离开了百度,赋闲一年半时间,做一些投资。此后开始寻找创业机会。
  为何选择电商领域创业?毕胜的答案是:“因为‘不懂’。一股热潮嘛,就进来了。没从生意的角度考虑,只觉得它是个事。”


  乐淘起初卖玩具,是雷军给他的建议。毕胜说,雷军跟他是十几年的朋友。他对“雷老大”的话从不怀疑。不过,玩具卖了不到一年就没有卖下去。6个月后,乐淘日营业额才刚过万元,利润只有几百元。他无法忍受这样的业绩,决定转型。毕胜日后反思,当时中国父母不愿意花钱买玩具,中国不具备这种文化。导致乐淘成长一段时间之后,面临巨大的瓶颈不再成长。整个团队分析调研后发现,事实上玩具市场在中国很小。他当时算了一笔账,卖玩具一年的营业收入是3000-5000万元,而如果卖鞋子,至少可以达到一个亿,甚至更多,因为鞋类的市场更大。
  转型做鞋类电商的两年,是乐淘和毕胜最风光的两年。高峰时期,乐淘在北京王府井商业圈的繁华地带租下了澳门中心两层办公楼,员工超过400人。那段时间,毕胜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鞋,逢人便猜测下对方穿鞋的码数。
  2011年,乐淘销售额超4亿。当时,时任乐淘网副总裁陈虎雄心勃勃地说,2011年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行业面临大洗牌。从某种角度上讲,鞋类B2C谁能先做到10个亿,谁就是行业老大。
  但不成想,鞋类电商的路,到2011年年底就到了终点。在2011年年底中欧商学院的演讲中,毕胜抛出了“垂直购销电商是骗局”论,对这次创业给予否定。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商成本肯定是低于线下的。毕胜仔细算了这笔账后,发现电商的成本高出线下20%-30%。
  这笔令毕胜两眼发黑的账是这样得来的:垂直购销类B2C电商公司成本=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加起来50%左右。对比来看,在整个电商行业,毛利能超过50%的品类非常少,在价格战下,毛利能够达到10%就不错,这样净利是-40%。
  “错了,所有的人都错了。电商真是赚不了钱的一个行业。”毕胜说,想明白这件事,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向了鞋类自有品牌。“如果大家听到鞋类电商老大又转型了,不要惊讶,因为再不转型我就饿死了。”
  过于极端的“急转弯”
  确立了鞋类自有品牌的方向后,乐淘经历了转型的阵痛。
  作为转型的标志,2012年上半年,乐淘推出了Chance Chance(恰恰)、Lavis Lavie(乐薇)、Imosii(茉希)、MANWILL(迈威)、C+(斯伽)5个自有品牌。同时,乐淘断臂——砍掉了此前的电商平台业务。
  这就意味着,乐淘进行了一个危险的急转弯。转型前,乐淘是一个零售商,需要的是品类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流量获取能力;转型后,乐淘是一家品牌商,需要的是品牌塑造能力、供应链能力,体现品牌溢价。
  从零售商到品牌商,不得不进行结构大调整,供应链换血。转型半年的时间,动荡是主旋律,员工从400人降至40人。
  2012年中旬,陈虎曾披露乐淘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利润比以前翻倍。“销售端容易发力,关键是商品,需要一季季地试,当供应链进入品牌商的操作步骤—即提前一年设计,提前半年订货,一旦进入正循环,商品和买手通过市场检验,后面销售端很好发力。”
  他当时说,如果乐淘做到月销售额5000万元,即可以打平,“说不定还不用5000万。”流露出对自有品牌的信心。
  事实证明,做鞋类自有品牌并不像乐淘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位员工说,转型后,乐淘自有品牌销量不佳,产生了大量库存,从2012年冬天至今一直在清理库存,并没有推出新款产品。
  不少电商同行为这位曾经的竞争对手惋惜。在他们看来,做自有品牌的方向没有错,但把原有的鞋类电商平台彻底砍掉过于极端,这使得新诞生的自有品牌缺少强大的母体支撑。本可以在原来平台运营的基础上植入自己的品牌,慢慢培养,同时去各大渠道进行分销。乐淘的激进做法相当于小孩一生出来,就不让他喝奶。这样一旦断掉流量,自有品牌支撑不起来,整个公司会陷入恶性循环。
  传统鞋类品牌商不能理解为何乐淘要一下子推出5个品牌,他们的经验显示,运营团队无法同时驾驭5个品牌。因为做一个品牌就非常不易,同时做5个品牌是异想天开,太低估了做一个品牌的辛苦程度,与其能源、能力、人员配备不符。百丽虽然有很多个品牌,但是通过20年不断的摸索、整合、收购,才做到今天的规模。火力分散到太多的点,很难聚焦把一个品牌做成。
  缺乏足够的耐心
  什么是品牌?毕胜曾经这样回答:“我理解的品牌就是,只要把品质、价格、款式、定位做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接受认可了,自然就形成了品牌。”
  做自有品牌显然不是一个快生意。有人问毕胜:“你觉得你是做品牌的人吗?可以慢慢地磨吗?”毕胜回答:“我觉得我不像。我是做快生意的人。”但他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化的。以前乐淘做B2C电商成功的几率是负数,现在好歹是个正数。”
  外界并非没有留给乐淘足够的转型时间。做一个品牌无疑要经历市场试错,需要花费3-5年甚至5-8年的心血耐心去培养。
  但是,似乎乐淘已经放弃了自有品牌这条“慢”道路。一位离职员工说,2012年年底乐淘已经放弃了在自有品牌方向发力。2014年,乐淘在杭州对接阿里巴巴的部门已经解散。
  如今,乐淘天猫旗舰店已经关闭,乐淘官网上鞋子款式寥寥无几。在被冠鹏鞋业收购的前后,业界有声音说,毕胜已经看准了下一个方向。
  不过,对乐淘而言,被其他企业收购还算是一个好的结局。被收购之后,包括毕胜在内的乐淘原有股东将全部退出。乐淘的员工,一部分离职,一部分进入新公司。至于毕胜自己,他表示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2010年7月,毕胜说过这样一段话:“资本是很有耐心的,又是最没耐心的,你失败两次可以,再来一次,如果第三次再选择错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一步踏对,能够快速地增长,保持公司健康的发展态势,这带给我最大的压力,也带给团队最大的压力。”
  经验教训
  1. 如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所说,乐淘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足够的坚持,转型总是太快,从玩具到鞋类零售,再到品牌电商,让人想起那个挖了很多井的漫画,每一个都没挖到水,有的只差一点点。
  2. 如乐淘的一家竞争对手所说,乐淘变化太快了。从一个方向转到另外一个方向,基本一两年就进行一次转型。越往后,越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纯互联网是他最擅长的。电商属于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的结合地带。做品牌需要自己控制设计,自己控制生产,更偏传统。
  到底自己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乐淘还没想清楚。
其他文献
“520”、“618”、“双11”、“双12”、“8.3男人节”……这些名目繁多的电商“造节”无一不打着降价的旗号。电商三天两头促销是常事。“这周什么在促销?”当HCR忙碌的研究员们空闲下来,其中一人打开电商网站时,周边就会有人如此发问。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也流露出这些人对电商促销的态度——你上不上,促销就在那里,不卑不亢。据HCR(慧聪研究)发布的“巴西世界杯期间电商促销”调查显示,56.9%的受
期刊
盘点2014上半年中国零售行业,“电商”、“O2O”、“全渠道”、“并购”等悉数成为关键词。电商对于传统零售业态的威胁不仅没有减弱,而且还在增长;为了应对电商挑战而兴起的“O2O”概念,在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之后,被证明并非传统商业零售行业最终的出路。  奥维咨询(AVC)认为,随着科技的推动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网店、移动商店和社交商店层出不穷,顾客拥有了更多的消费自主权。在这种商业环境及消费习惯的
期刊
“新兴市场”原本是泛指相对成熟或发达市场而言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某一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之为“新兴市场”,而在中国,低线市场则是真正的“新兴市场”。从2014年上半年最新出炉的GDP数据来看,虽然在GDP总量上,单一低线市场规模依然较小,但不少低线城市增速远高于一线城市,而从总体上看,低线市场的规模也同样不容小觑。  因而,消费下沉,成为了近年来最热的词汇,从最初的家电下乡到如今
期刊
怎样能促使技术团队实现高效、紧密的合作?该如何处理团队中的“坏苹果”?知名技术博客作家、Stack Overflow创始人Jeff Atwood有三十多年的职业编程经验,下面是他的切身经历分享。  谁是“坏苹果”  Robert Mieson发来了个关于项目病理学的故事。  我所在的团队曾经开发过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职位申请以及筛选系统(客户称之为“职位零售亭”)。我们的团队和客户商定了采用Windo
期刊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谈判的实质就在于利益的交换。如果谈判双方为了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或是为了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肯做出让步,甚至针锋相对,这无疑会使谈判陷入僵局,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事实上,谈判不同于一场棋赛,并不一定要分出胜负,更不是一场战争,要将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在谈判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会轻易妥协让步,想要得到更好的结果,双方需
期刊
二十年前,全球最大工业和家用水泵制造商格兰富(grundfos)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至今,该公司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地位: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近3亿美元,以近50%的份额占领着高端市场。尽管价格比中国竞争对手高出了近2倍,格兰富仍然凭借其丰富产品线,更高质量,更多功能取得了蓬勃发展。  但在过去几年,这家丹麦公司所在的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变化正是如今涉足中国市场的企业有目共睹
期刊
Uber最近以170亿美元的估值创下了新纪录。这家交通行业的新公司既破坏又利用了出租车和私家车的现有结构。家庭房屋租赁网站Airbnb最近的估值达到了100亿美元,超过了大多数传统的酒店预订服务供应商。天价估值已经司空见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公司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一些初创企业恰巧在正确的时间提出了正确的创意,不过,几乎所有公司都必须经过重复尝试,才能够完善自己的产品。有些得到了拥有丰富的成功经
期刊
作家张贤亮76岁完成小说《青春期》,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现在时常有一股悲悯之情,像‘青春期’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带血的气似的从我心底往上泛起。也许这是我已衰老的征兆。”  或许这也是宗庆后的某种心境。2012年宗参加浙商大会,看见杭州青春宝的创始人冯根生由人扶着颤颤巍巍地走出来,心里咯噔一下。事后宗问他的办公室主任单启宁:“我是不是有一天也会这样啊?”单赶紧安慰他,“不会的,你的身体还好。”  也许
期刊
中国许多的“原产地之乡”有种有趣的现象,当你驾车行驶在当地的高速公路,看到“中国有机蓝莓领导者”、“中国绿色蓝莓第一品牌”、“中国天然蓝莓领军者”之类“品牌定位表达”的广告牌之时,心中油然而生的一个感概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差异化而定位,又因为定位而丧失了差异化。  各种原产地之乡早已是同质化的重灾区,例如家纺之乡、老陈醋之乡、蓝莓之乡,这种怪象不胜枚举。由于近年来定位理论风靡一时,上到投行
期刊
最近有一个名为Pressfarm的初创公司成立了,他们承诺提供媒体记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子邮件,以及Twitter账号,这样企业家可以找到记者对他们的公司进行报道,帮助公司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的确,这算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是它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在业界,最困难的是对你的初创公司进行报道,而不是拿到记者的联系信息。事实上,在创业圈里混的新闻记者们都会在自己的Twitter个人资料里面留下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