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帝国”余晖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以财富来衡量一国崛起或者衰落,英国是不折不扣地衰落了,连筹办奥运会这种在全世界面前争面子的体育盛事,都力求节俭。在有节制的开支范围内,开幕式把这个国家几个世纪以来推动本国乃至世界进步的力量、精神近乎完美地贯穿起来,自信和抱负自然地流露。
  英国国力的下降轨迹
  在19世纪之前,英国借助军事实力动摇了三大殖民帝国—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地位。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又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荷兰和法国,确立其军事强权地位。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让英国确立了经济强权,进一步巩固了其霸主地位。此时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的贸易殖民方式已经无法与以工业为后盾的英国竞争,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殖民地,到1914年建立起比本土大111倍的“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国力傲视全球:能源产量占世界2/3,钢铁和布产量各占一半,人均收入比德国高一倍,比法国高1/3。但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工业逐渐被美、德两国超过,只是海军实力仍独步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美国在政治上崛起,海军也与英国平起平坐,但直到二战前,所谓英国衰落论还是一个沉默的伪命题。
  二战后初期,英国还算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时代,1954年英国的GDP比法国高22%,比德国高5%;英国的原子弹发展也领先于欧洲大陆国家(英国是1952年首次核爆,比法国早7年);英国在远东和中东都是起支配地位的力量。但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英国伙同以色列、法国对埃及发动先发制人打击,遭到美国强力阻止被迫撤军。这次危机对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是一大重创,美国从此成为在中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力量。
  在六七十年代工党传奇首相威尔逊执政期间,英国各种社会危机频现,最终导致了经济繁荣的结束。其后,虽有短暂中兴,但无力挽回综合国力被欧洲大陆国家超越的命运。到1977年,英国的GDP比法国低34%,比德国低61%。
  1980年代,“杂货铺店主女儿”出身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推动私有化改革,英国经济有所复苏。此时,英美联手对抗苏联的积极性和力度明显提高。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英国获胜巩固了撒切尔夫人的权威,也使得英国在移交香港主权问题上拖泥带水。
  1997年新工党“政治金童”布莱尔担任首相后,拥抱全球化,英国经济开始扬眉吐气,再加上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英国成为美国总统小布什反恐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出兵伊拉克风头一时无两,当时甚至有英国政治影响力世界第二的说法。
  但好景不长,伊拉克泥潭严重拖累了英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2005年,英国GDP还是世界第四,2006年即被中国超越,退居第五。2008年金融危机一爆发,英镑贬值,英国GDP立马被法国反超,退居第六。2012年,巴西GDP超过英国,英国退居第七,且主要依靠服务业支撑,被目前排名第十的昔日殖民地印度超过,也只是时间问题。
  伦敦的“帝国”余晖
  英国早已不再是帝国,但这个以伦敦为首都、曾经数度迎接外国人当国王的国家,仍然拥有一个“帝国”的符号—英女王,她同时是英联邦元首及15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已经86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见证了从印度到南非等国脱离日不落帝国的过程,在各种王室丑闻和戴安娜之死后的舆论冲击下安然调整过来,至今仍深受国民的爱戴。
  大英帝国的解体是个漫长的过程。自1783年美国独立后,英国本土逐渐从王权至上过渡到议会实权。英国政府在1839年制定《达勒姆报告》,开始调整帝国政策,同意一些殖民地获得自治权。“一战”中,现今的英国王室因为国民讨厌其家族的德国渊源,而改名为英国化的“温莎王朝”。这是英国第十个王朝,有过三任国王和一代女王。王朝自我易姓的同时,帝国的各个组成部分以独立的个体运转,几乎所有的自治领和殖民地都借此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军。面对独立呼声,1931年英国又颁布了《威斯敏斯特法》,用英联邦代替英帝国的称号,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
  二战后,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19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基本瓦解。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去殖民化是在可控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的,避免了轰然倒塌给本土带来的巨大反冲力,也避免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强大离心力带来的盲目仇视。虽然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独立后有过大规模的动荡,但宗主国建构的政治体系都得以保存。
  英国自大宪章以来建构的普通法系,在数个世纪以来的宪政实践中,逐渐导入民主自由的体制性建构和理念。而英帝国在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移植其政治理念和制度的过程。英国不断发展中的政治文明,借助这一输出过程对其殖民地及世界政治文明产生了非常深刻而又持久的影响。遍览昔日英国的殖民地,无论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非常明显的英国政治文明的烙印。
  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价值观上的相通性,成为维系53个英联邦成员之间联系的独特纽带,并造就了英联邦的“多元化大家庭”。已经在位一甲子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无疑是维持这一松散联合体的最佳人选,在她往生后,英国新国王或许将面临澳大利亚工党主张脱离英联邦建立共和国、印度抢夺联邦内部主导权等诸多挑战。
  因此,本届奥运会上英女王的虚实两种身份亮相,尤其是在众多前帝国成员的小字辈面前从直升机到伦敦碗的“虚拟一跃”,可以视作伦敦天际线上的“帝国”余晖在回光返照。
  别样复兴的无尽想象
  由于欧债危机及英国自身的内忧外患,盛大的奥运活动到英国之后就大大缩水。伦敦奥运开幕式耗资仅2.7亿元人民币,不足雅典的4%,并且连原本3.5~4个小时的活动也被压缩在3个小时。然而,正是这届小成本开幕式激发了世人对英国别样复兴的无尽想象。
  注重个体价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开幕式的策划中。出场者既有精英和流行文化的代表,如联合国秘书长、利比里亚女总统被“差遣”扮演护旗手角色,莎士比亚名作《暴风雨》经典对白、奥斯卡获奖影片《火的战车》主题曲、世界级笑星憨豆先生、《哈利·波特》伏地魔造型、英国知名乐队甲壳虫、滚石、皇后、朋克等,逗乐全场;也有历史上的底层和平凡的小人物,如田园生活场景中的农夫、工业革命氛围中打扫烟囱的苦力、争选举权的妇女游行及为此死亡的一位女性、合唱团里的残疾儿童,甚至普通市民已经去世之亲人的照片。
  这是一个城市承办的覆盖了这个国家各个阶层个体的开幕式,而非与普通民众毫不相关也找不到他们影子的文化艺术。如果没有普通的个体,奥林匹克精神还有什么意义?体育如果不能包含对同胞的关爱,就会剥离其旨在表达的友爱的运动精神,完全沦为一场竞技。
  平民化、开放性也是开幕式一大特点。开幕式之前,导演丹尼·博伊尔花4个小时与参与的8000多名志愿者一一握手;开幕式上,建设奥运场馆的500名建筑工人代表夹道迎接火炬,几个普通的年轻人点燃了主火炬(比赛结束后这204个铜花瓣将被各队带走);放飞和平鸽的75名单车骑行者,其中有70名是网上征集的志愿者;引导员裙子上印着落选志愿者的照片,与“他们”一起步入会场;奥运村的房子也将在赛事结束后作为政府补助的廉租房使用。
  伦敦开闭幕式非常明确地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或许早已不是世界老大,但我们的精神仍然是完整的,无论如何你仍然会喜欢或尊重我们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本次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才具有了真实的内涵和底气。
  开幕式结尾曲“HEY JUDE”中“未来在我们肩上,我们要做点什么”,显示这个衰落了的昔日帝国依然葆有自信和雄心:我们依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只不过换了一种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甚至向往的方式。
其他文献
“各位预期的两岸春暖花开,很快就可以实现。”4月13日中午,博鳌金海岸大酒店。在与南方各地50多位台商协会会长餐叙时,萧万长先生向大家报告此前一天举行的“胡萧会”成果,他说,两岸关系正常化后,要展开资金、人才、管理等双向交流,务实而开放。  “坦诚、友善、融洽”的“胡萧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层级最高的直接接触,外电评论说,这是“过去数十年来所难以想象的事”。萧万长自称这趟博鳌行是“融冰之旅”,那
【英】《经济学人》7月14日  7月8日国际债务市场开始上演一场意想不到的买家罢工事件,使得意大利国债的利率攀升至近10年来最高水平。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三大政府债券发行者,意大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可能性现在无法否认。意大利的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20%,而且该国长期的增长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意大利大约欠了所有欧元区政府债务的1/4。总理贝卢斯科尼和财政部长特雷蒙蒂之间就紧急预算条款的争
《论中国》  【美】亨利·基辛格 著 胡利平等 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基辛格的《论中国》中译本,头尾都有点闷,大概是因为分别写古代中国世界观和21世纪中美关系的缘故,而主体部分所描述的中国对外几场战争的决策思路及中美苏三角博弈的过程,却因为作者的研究偏好及亲身参与而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称号绝非虚授,基辛格谈及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是赞赏有加。他
欧美的现代化过程并非简单体现在经济领域,信仰的更新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心理基础,也为物质发展限定了方向。国人已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巨变中,哲学和主义无法为人们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提供内在动力和根基,也不能为漂泊不定的人生提供沉稳深锚和努力方向,一个信仰的时代正在来临。  “我曾经感到自己很不幸,大学二年级时想过自杀。”童年留给杨凤岗博士的最初记忆就是“文革”中父亲“靠边站”成了走资派时被批斗的场
个人来做主  权利的主体是个人,因此权利主体的自主性即指个人的主体性。个人作为权利的承担者,享有对自己权利的決定权。对某种权利的行使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自由决定,不受制于任何其他个人、团体和政府。任何政党、家庭成员、社团组织都不能合理合法地替个人作出行使或不行使某项权利的决定。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该决定必须来自个人,而不是来自集体、团体和政府。康德所谓“权利就是自由的行使” 就是这个意思。  自主性不
走进河南信阳平桥区的郝堂村,扑面而来的感觉是环境好,村里没有垃圾,道路与河道修缮整齐,已经翻新和正在改建的民居富有中原历史文化特色。这个村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与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出现的乡村凋敝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照。  此前,这里与绝大多数农村没有什么不同。2009年底,郝堂村“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是变化的起点。围绕这一金融组织,自分田到户以来就原子化生产经营的村民重新发生了联系,乡村自治的能量得
3月12日下午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农业部的记者会引起了众多关注。去年开始,粮价的一路攀升引人注目,民以食为天,粮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政治问题,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打击最重,因此攸关社会稳定。今年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西亚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在某些国家达到了更迭政权战的地步,究其起源,直接的导火索便是高失业率和食品价格“一马当先”的通货膨胀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
12月15日至19日,温家宝总理率领30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印巴。这是时隔5年之后温总理对两国的再度访问,与上次不同的是,新德里这次被排在了访程前面。  近两年来,中印首脑在G20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东亚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频繁会晤,给人以两国关系热络的错觉。而温家宝这次南亚行,着意在印巴问维持脆弱平衡,只是相对于巴基斯坦的热情拥抱,印度的待客态度不冷不热,折射出中巴、中印关系的温差。    中印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认为,秘鲁今年的总统大选是在艾滋病和癌症之间做选择,他指的是两位最具实力的候选人:乌马拉和藤森庆子。4月10日首轮选举中,乌马拉得票率31.7%,藤森庆子为23.5%,6月5日第二轮选举乌马拉以51.5%小胜藤森的48.5%,将于7月28日就职。  秘鲁股市对乌马拉胜出的反应是当日暴跌近10%,后又逐渐上扬。乌马拉当选后,首轮外访选择了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五国
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必然充满了反社会的情绪,但这种个人性的不满情绪却可能在知识分子的带头下,成为革命或激进改革的动力。因此人们遂说,这种反社会的情绪有促成进步的升华可能。  但今天的美国却是个极为倒错的国家,1980年代,美国有青年运动和有色人种的民权运动,那是最后一次以普遍的公平为诉求的进步运动,在此之后,美国即全面的右倾化和私人化:  —美国是个自由社会,每个人要为自己负责,失业不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