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来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经椎板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9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9例(80.6%)获得至少12月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n=38)和PEID组(n=41),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和术前、术后12个月L5/S1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结果 与PEID组比较,MSL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75.5±6.1)min vs.(82.2±8.1)min,t=-4.154,P=0.000]、透视次数明显减少[(2.0±0.8)次vs.(4.1±0.9)次,t=-12.915,P=0.000].MSLD组和PEI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4/38)、22.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2,P=0.171).2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SLD组和PEID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2.1%(35/38)和90.2%(37/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89).2组术后12个月L5/S1腰椎ROM、椎间隙高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LD和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但MSLD较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开发出一个公立医院管理人员“T”型能力模型,以有效提升医院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推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法:通过融合有关“T”型人才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凝练提出一个公立医院管理人员“T”型能力模型.结果:提出的公立医院管理人员“T”型能力模型包含了外在的能力特征:至少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和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内在的能力特征:能力素质、目标追求与成就、个人特质.结论:提出的“T”型能力模型将为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大型公立医院处于改革转型阶段,其功能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致力于解决疑难杂症的现代化医院.想要使公立医院走向符合定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就要完善、改变医院以往的管理体系、模式,营造适合创新的氛围,以科技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目的:提高对输液反应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规范处方审核和预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一例罕见的西妥昔单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案例,回顾性查阅病史并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方法进行专项点评,分析查找原因,提出优化措施.结果:白介素-6(IL-6)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主要的炎症介质,短时间内高于正常水平250倍或多个细胞因子(IL-8、IL-10等)同时高于正常水平75倍,并结合临床主要症状(如低血压、高
医共体是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规范分析法界定医共体的内涵,分析组织脆弱性的研究进展;采用鱼骨图法,归纳医共体组织脆弱性形成机制;从加强合作稳定性、降低管理费用和提高诊疗服务连续性3个方面,提出完善医共体脆弱性治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医共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导向.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近期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管理数据特征,探讨门诊患者危急值信息化闭环管理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方法:分别收集研究医院2020年6月起完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向患者推送危急值预警通知管理方法前后、同期各4个月,共8个月的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数据结果.结果: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危急值管理质量指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分析门诊危急值管理数据,针对问题完善信息化管理方法,提高了门诊患者危急值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抢救平均时效,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
目的: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通过效果分析和价值评价,探索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在科室管理中的经验做法、效果评价和推进建议.方法:结合相关管理要求,通过专项管理实践推动,结合管理效果进行理论分析评价.结果: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是一套整体的制度设计,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需要从体系的角度去建立并开展运行和考核评价.结论:在强调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下,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建立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的制度设计和做法能够有效推动、强化并实现科室对于质量和安全的管理.
基建档案管理一直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基建项目,由于其专业领域较多,各系统交错繁杂,准确而完善的基建档案系统将会为医院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医院项目基建档案的用途,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急诊科功能定位和相应的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方法:归纳总结急诊主要功能,针对不同的岗位开展岗位要求,同时设计绩效系统.结果:经过广泛调研和调查后,确立了急诊3大主要功能,即识别、抢救、支持,3小功能为“托底、保障、应急”.由此带来的急诊不同岗位的设置,采取了班次费结合重点病种、重点技术权重为主要考核机制的绩效分配体系.结论:新型急诊绩效体系的成功建立,打破了原有急诊绩效以职称为主要因素的绩效体系,学科功能强化,学科建设获得较大进步.
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健康管理平台整体绩效考评方案,测算点单价,进行工作量点数回归建模,为健康管理平台及相关医技科室建立兼顾劳动价值、劳动强度、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的绩效分配机制,并设计针对健康管理业务特点的激励措施.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室实际情况,有效传达管理层绩效目标和战略信号,形成正向激励,深化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54例翻修手术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OLIF 25例,PLIF 29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术前融合节段、邻近节段退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末次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