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征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科学倾向的新兴马克思主义思潮,其研究方法与分析哲学密切相关。在方法论方面也表现出追求概念的清晰和论证的严谨,反对模糊化的思考方式和言说方式,强调个人目的性活动等特征。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征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1]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出现于欧美学术界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主张引入长期主宰西方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方法论工具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2]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罗默(John E.Roemer)、埃尔斯特(JonElster)、伍德(Allen W.Wood)、米勒(Richard W.Miller)等人。它不同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是主张用分析的方法重新诠释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合理部分,即使用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精确性的标准”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站得住脚的历史理论”。[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张决定了其在方法论上的特殊性,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都为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研究风格冷峭庄严,概念清晰确定,缜密严谨,内在逻辑性强,整个理论对现实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很少停留在感性和表层上,而偏重纯理论、逻辑地分析现实。[4]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也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体一样,在立场观点上并不统一,甚至出现结论相反的差异。但他们在如下的问题却是同质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科学理论,它不仅能够而且应该接受科学标准的检验。因此,从马克思关于历史变革、基础性的一般结构模式出发,重新讨论它的科学基础是必要的,这也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道路。[5]其方法论的独特性体现在:拒斥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辩证法和整体主义及其相关方法论,标榜用功能解释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辩护和奠定微观基础。[6]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分析方法的检验,才能称得上科学理论。即追求概念的清晰和论证的严谨,反对模糊化的思考方式和言说方式,这也是分析哲学家和西方社会科学家一致认同的科学的研究态度。[7]总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坚持对常规科学规范的信奉。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追求真正社会科学的地位,有科学理论的一系列特征,也应当受到科学标准的约束。即在抽象原则的基础上,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命题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以使之适应现代科学的形式。他们不关心马克思本人到底提出什么问题,而是关注马克思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思想的连续性,也即是科学理论形式上的一致性。[8]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常规的科学规范的认可具有三重重要的含义:首先,它倾向于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求的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持怀疑态度;其次,他们倾向于强调为了推进科学的知识而在系统的理论模型中加入实证的研究;第三,他们力图对重估自己的理论的地位持开放态度,并愿意根据讨论和批评认真地考虑修正其理论立场。[9]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眼中,马克思主义应是社会科学理论,应该具有精确和严格的论证,要像其他科学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进。虽然这种研究价值需要进一步商榷,但却为我们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概念进行精确的定义,考察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概念联系的清晰度,制定清晰的抽象模型。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他们将大量精力花在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上。他们将大量时间花在捍卫特定的定义,讨论取舍标准,考察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分析前后矛盾、困惑,等等。[10]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命题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剥削、矛盾等进行透彻的分析以加强概念的明晰性和概念与概念之间逻辑上的连贯性。[11]而使用清晰的抽象模型可以说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将复杂理论简单化,进而抓住复杂理论问题的核心,加深理论的理解程度。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抽象模型法有三大优点:首先,将复杂性加以简单化的理论模型通过事物所包含的中心机制而抓住复杂问题的核心。其次,建立一种正式模型要求理论家对该模型相关的基本假定、存在条件及运转方式作出清楚地说明,同时还可模拟现实生活中进行思想上的实验从而有助于说明因果关系。最后,一般来说在每一种非正式的因果解释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正式的模型。[1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通过这个清晰的模型,可以还原马克思主义宏观理论背后的微观机制,一改传统马克思主义语言过于宏大的特点,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检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概念的精确性、概念联系清晰度的关注充分体现分析哲学关于任何概念或理论必须明确清晰,符合逻辑与语法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理解和表述。
  三是强调个人的有目的性的行动的重要性。
  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采取了整体主义、结构主义的解释模式,因而其结论多为宏观原理,但要使这种宏观原理的科学性得到更好的辩护,必须求助于个人主义的解释模式,探索宏观理论背后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它们的“微观基础”。[1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希望通过这方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征,摆脱以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空洞”的理解。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结构理论进行微观化研究,加入个人主义的解释模式,使宏观结构理论同个人理性和选择的分析联系起来。在这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充分引用了个人主义模式中的一个基本信念,即“个人构成了人之科学中分析的终极单位”。根据这一原则,所有的现象,在不考虑有目的的行动者个人的计划和决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理解的。[14]因此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微观机制的研究和个体理性选择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整体主义方法只是对社会现象做了具体的描述和说明,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常常被忽略不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主义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一座新的桥梁,把有意识的选择关注融合到社会理论中去。这种方法虽然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但对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去,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入手,把抽象、模糊、艰涩难懂的原理变为具体、精确、明细易懂的理论,这对把理论的精确化、普及化和现代化来说,无疑是有益的。[15]他们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批判和揭露的合理性,力图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详细考察和比较,从逻辑和语言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论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和翔实论证,以期达到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行辩护的目的。[16]总的来说就是使用微观机制研究整体的微观成分和总体转变过程,来说明总体理论和宏观现象。几乎所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站在精确科学和经验事实的高度,用微观基础丰富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
  在蘇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客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已经“破产”,历史终结于民主资本主义永恒的自由、正义王国。[17]在这种环境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可以运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建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点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值得肯定的。对于中国的学者来说也具有一定方法论上的启迪作用。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使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澄清的良好初衷,却因为拒斥辩证法而变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进而导致了它的衰弱。
  参考文献:
  [1]“analytical Marxism”在汉语文本中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解析式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译法,本文采取第一种译法.
  [2]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3]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4]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3.
  [5]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6]齐艳红.辩证法:在“拒斥”和“拯救”之间[J].学术交流,2001,3:10-14.
  [7]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
  [8]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4.
  [9]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10]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11]张晓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探析[J].哲学研究,2007,2:43-47.
  [12]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1.
  [13]张晓云.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5:26-30.
  [14]张晓云.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5:26-30.
  [15]曾枝盛.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而上学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列宁主义研究,1997,3:11-13.
  [16]张之沧.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J].求实.2004,3:17-20.
  [17]曹玉涛.文本实用主义的陷阱[J].教学与研究.2009,9:51-55.
其他文献
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化,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在烟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一方面,财务部门内部的各个系统没有实现充分集成;另一方面,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业务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没有进行对接,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应用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实际效果  用友NC系统是基于J2EE平台架构的集中式管理型财务信息系统,它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于一体,在集中核算、集中管
期刊
供应对象复杂、保障方式多等特点,财务部门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强化“打赢”意识,转变理财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尤其要明确战时资金保障重点,制定战时资金保障方案,加强财务人员战时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战时财力供应保障能力。  关键词:军队财务;战时资金保障;特点;对策    战时资金保障的特点决定了财务部门必须在时间短、变化快、经费需求量大、物资供应任务重的情况下,做好各项资金保障工作。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必须进
期刊
摘 要:以某系统零部件数据库中的故障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待挖掘数据中各项之间的关联规则,找到零部件或者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模式和部位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相应的解释,为部件的故障模式分析提供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关联规则;故障模式分析;Apriori算法      现代设备的特点是技术密集、系统庞杂,仅靠人们积累的经验判断零部件故障的局限性很大。任何部件发生故障的机理都十分繁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政工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激励职工为企业拼搏进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企业改革改制,职工思想价值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样化,各种矛盾复杂化日益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新作为、发挥新作用。因此,切实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新时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的实践观,它是对人们现有实践活动深刻反思的结果,又是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角度诊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原则;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目标;理论普及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践;解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是加强和改进政工队伍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从路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路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对策    日常工作中,怎样使企业的政工队伍素质强起来、工作热情高起来、管理措施严起来、良好风气树起来、队伍形象好起来,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思考、认真探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卡夫卡短篇小说《骑桶者》,从荒诞的故事情节、“坏女人”、被抛弃的孤独者三个方面入手,挖掘隐含在文字背后的真情和无奈,对文本精细分析,试图了解并解答大师对于人生和现实提出的疑问。  关键词:荒诞;孤独;思索    “卡夫卡的小说是梦幻与现实丝丝入扣的交融。既是向现代世界投去的最清醒的目光,又是不受拘束的想象。卡夫卡的作品首先是一场巨大的美学革新。一个艺术奇迹。”“卡夫卡用一个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典故“桃李成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和现代两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对该典故的研究。  “桃李成陰”是诗文中常用典故,此典故的本义是说明“君子先择而后种”的人才任用态度,后以其变形“桃李”来比喻所教学生或所荐人才;还以此典故及其变体暗喻亲友远离、指代时光飞逝,来表达对亲友的依恋之情和惜时伤春思故乡等情感;也以此典故赞扬美好事物。本文分析了“桃李成阴”在句中的语法
期刊
所谓虚假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会计诚信的丧失,扭曲了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动摇了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太多的财务造假案例,使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独
期刊
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伟大探索,它紧紧地围绕着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哲学思想,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关键词: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背景;哲学意蕴    一、《论十大关系》的提出背景  1956年上半年,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