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很大冲击。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的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创造和谐的激情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实现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标就是要打破传统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给足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发现新知,认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教案,根据课标和每课时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出使学生能轻松接受知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前还必须让学生认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学习。只有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法宝。特别又是自主学习,更应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到”即“读到、笔到、了解到”。具体来说“读到”,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笔到”,则要求广泛进行圈点批注,勾画精彩语句,进行简评。“了解到”,就是把握如作者简介,文章写作背景和文章的大致中心内容。学生在预习时要有记录,教师在学生预习时要加强指导和检查,预习情况和结果应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成功了,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因材施教,达到好的效果。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让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学生如果知其意而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也不能说是算学懂了究竟学得怎么样,还得能说出来方能知晓。教师还要勤于检查和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感到非常轻松,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很多以前都是教师说的总结就由学生完成了。对平常说话机会很少的学生和表达较差的学生抓住其闪光点进行大力肯定。只有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从而学生自己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而整个过程中,教师涉及的很少,但学生却领会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但不要刻意滥用,对学生的质疑,不同的看法不要因为与教师的心目中的答案不同而不予理睬,更不能进行指责。扩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三、要多鼓励学生
语文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做得很精彩。比如在对有些课文中的内容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讨论,这样活跃的教学课堂,教师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要好的多。
四、重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不仅仅是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新课标当中提出的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学习模式,更是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兼顾,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学中,小组为了完成本组的任务,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这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但值得一提的是探究性教学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但也需要教师参与指导。二者不可或缺,共同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探究性教学从整体上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同等重要,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知识,新方法不过是手段。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在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质上多下工夫。
(2)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究火种。《标准》中提供了许多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供教师选用。我们应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调查研究,信息收集等。
(3)探究性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探究课题的选择以及活动范围,层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课题应从小到大,活动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从低到高,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科学探究不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否定。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涵上并不矛盾,他们都是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发长,以为=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涵着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只不过科学探究侧重从学生角度看待教学,而传统教学则更注重从教师角度看待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合乎教学规律,能满足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是在传统教学重视“双基”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一种进步和发展。
总之,不论语文课是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上法,新课程改革都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老师,就必须时刻铭记你面对的是一个生命体,它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健康人格。一个和淡的微笑;一句平常的问候;一声自然的指令;一次诚意的表扬,都无时不闪烁着教师个体良好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奥妙的相互接触。”我希望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和学生达成心灵上最美妙的接触,让语文教育展现绚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
[2] 彭光明.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M].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实现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新课标就是要打破传统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给足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发现新知,认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教案,根据课标和每课时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出使学生能轻松接受知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前还必须让学生认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学习。只有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法宝。特别又是自主学习,更应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到”即“读到、笔到、了解到”。具体来说“读到”,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笔到”,则要求广泛进行圈点批注,勾画精彩语句,进行简评。“了解到”,就是把握如作者简介,文章写作背景和文章的大致中心内容。学生在预习时要有记录,教师在学生预习时要加强指导和检查,预习情况和结果应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成功了,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因材施教,达到好的效果。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让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学生如果知其意而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也不能说是算学懂了究竟学得怎么样,还得能说出来方能知晓。教师还要勤于检查和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感到非常轻松,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很多以前都是教师说的总结就由学生完成了。对平常说话机会很少的学生和表达较差的学生抓住其闪光点进行大力肯定。只有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从而学生自己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而整个过程中,教师涉及的很少,但学生却领会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但不要刻意滥用,对学生的质疑,不同的看法不要因为与教师的心目中的答案不同而不予理睬,更不能进行指责。扩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三、要多鼓励学生
语文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做得很精彩。比如在对有些课文中的内容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讨论,这样活跃的教学课堂,教师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要好的多。
四、重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不仅仅是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新课标当中提出的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学习模式,更是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兼顾,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学中,小组为了完成本组的任务,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这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但值得一提的是探究性教学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但也需要教师参与指导。二者不可或缺,共同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探究性教学从整体上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同等重要,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知识,新方法不过是手段。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在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质上多下工夫。
(2)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究火种。《标准》中提供了许多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供教师选用。我们应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调查研究,信息收集等。
(3)探究性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探究课题的选择以及活动范围,层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课题应从小到大,活动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从低到高,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科学探究不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否定。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涵上并不矛盾,他们都是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发长,以为=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涵着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只不过科学探究侧重从学生角度看待教学,而传统教学则更注重从教师角度看待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性教学,合乎教学规律,能满足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是在传统教学重视“双基”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一种进步和发展。
总之,不论语文课是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上法,新课程改革都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老师,就必须时刻铭记你面对的是一个生命体,它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健康人格。一个和淡的微笑;一句平常的问候;一声自然的指令;一次诚意的表扬,都无时不闪烁着教师个体良好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奥妙的相互接触。”我希望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和学生达成心灵上最美妙的接触,让语文教育展现绚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
[2] 彭光明.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