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流域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对长江中下游流域近20年人类活动强度及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湿地景观总面积整体增加约1660 km2,河渠、人工水库坑塘面积增幅11% 以上,湖泊、沼泽地面积降幅9% 左右,滩涂、滩地面积较为稳定;②人类活动强度增长近3.17%,建设用地当量增幅约27.72%,长江及其支流、通江湖泊的人类干扰活动不断增强,这也是洞庭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减少的主因;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破碎化较为严重.为此,提出了正确处理人与湿地之间的关系,是修复长江及通江湖泊湿地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主要承载着村民的日常交往与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退化.以潇贺古道永州段的沿线村落古调村的公共空间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与Depthmap软件量化句法分析,揭示了瑶族村落古调村公共空间的内在规律,对古调村的公共空间形态进行了量化研究与解析.结果表明:整合度较高的地方,往往串联着古调村的公共空间节点,也是村落中的主要街巷,整合度较低的地方常是居民的住宅,私密性较高,可达性较低.公共空间影响着人的交往,而人也对公共空间的构造有一定的影响.
绿化是影响街巷体验的重要因素,以溜江村20个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意差异法(SD法)对街巷绿化环境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了影响体验的关键因素,其结果表明:绿化率较高的街巷其整体评价优于低绿化率街巷;街巷绿视率对环境氛围和心理感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街巷绿视率与SD评价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线性相关;植物配置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街巷环境质量,复合型植物配置效果优于单一型植物配置,植物双侧均衡布置效果优于单侧布置.
由于煤矸石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煤矸石在自然堆放条件下经雨水浸泡冲刷作用污染组分的释放规律,选择在有机玻璃柱内堆积煤矸石模拟内蒙古唐家会矿区降雨条件下进行了间歇性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污染组分TDS、pH值、F-、SO42-、总碱度、Cl-、总硬度及COD在Ⅰ期内的释放量较大,Ⅱ和Ⅲ期呈波动状,Ⅳ期时趋于平稳.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这些污染组分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各污染组分具有相同的来源或地球化学过程;主成分分析总体解释了80.7% 的变量方差贡献率,
由于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隐患,通过研究湖南某废弃铁合金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探究了多种重金属修复方法的应用的可行性.前期对土壤中镉、铬、铅、锰、锌、汞等10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发现铬的含量最高,超标率达到了69.2%,其次为锰、锌.为修复污染区域,针对上层污染土壤(0~50 cm)物理性治理清挖转运填埋,上层污染土壤(0~50 cm)综合运用外借清洁客土阻隔回填法.下层污染土壤轻度采用化学稳定化固定技术,治理后原位回填.治理完成后采用逐个比对法进行了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此次修复了占地约10
基于会泽县2005、2011、2017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探讨了该地区石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选取演变方向、规模、速率、频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程度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研究了近13年来该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区域、岩性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上看,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变化是最明显的.石漠化的演变速率为: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无石漠化.石漠化演变最频繁的是重度石漠化(2.43%/a),其次是潜在石漠化(2.4%/a),演
为运用酶法提取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酶加量和酶解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餐厨垃圾蛋白质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值为4,酶加量30 mg,酶解时间1.0h,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粗蛋白提取率为43.18%.研究结果为酶法提取餐厨垃圾蛋白质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储粮冬季通风过程中的水分减量引起粮食损耗偏大这一问题,通过控制风机出风端的空气湿度,实现粮堆在冬季通风降温的同时保持粮食水分基本稳定,达到保水通风的效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指出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专业人才储备,其垃圾分类的知识、意识和行为不仅关系着当前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更关系到未来一代环境素养的养成教育.以问卷调查与寝室走访两种形式对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仅达62.75%,具有良好意识和分类行为的比例分别为82.8%、60%;通过Pearson、独立样本T检验和KruskalWalls H秩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分类知识、分类意识和分类行为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分类知识、分类态度与年级、
研究了污水在组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对比分析了湿地各单元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贡献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T N、N H4+-N、NO3--N、T P去除率分别为65.8%、96.4%、99.5%、92.9% 和97.14%.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集中在曝气好氧塘单元,而预处理塘单元和多级表流湿地在污染物降解中贡献较低.污水色度和浊度在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显著降低,出水色度和浊度分别为12度和1.9 NTU,其中蓝藻增长是预处理塘
为探求漓江流域上游河段干支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主要干支流上的三街水文站、灵川水文站和桂林水文站的每日实测流量数据资料,以演算出流量与实测出流量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为主要判据,直接推导出了马斯京根法的河道流量演算系数C0、C1、C2(0.37;0.62;0.01).用所推求得到的系数模拟漓江上游河段的流量演进过程,并对该河段的流量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量演算值的确定性系数为0.812,相关系数为0.940,达到了乙级标准,演算结果可靠,可为桂林市的洪水预报作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