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铀的活性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黔西北毕节地区的一个灰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元素赋存形态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讨论了铀(U)在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环境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铀(U)表现出显著富集的特征,风化剖面中的铀(U)平均含量比基岩中富集了近25倍;剖面中的活性态+潜在活性态铀(U)所占比例为23.81%~35.35%,平均值为30.05%,这意味着该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有30.05%左右的铀(U)容易被植物直接/缓慢吸收,或容易随地下水转移进入到周围水体中,这部分铀(U)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关键词:富集 赋存形态 活性 连续化学提取
  中图分类号:P588.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73-03
  铀(U)是环境污染元素,自然条件下,土壤或水体中的U异常通常认为源于富U岩石风化的输入。碳酸盐岩是一类极贫U的岩石类型,然而,我们在贵州岩溶区采集的一批风化剖面中,U含量呈数倍至数十倍的富集,甚至高于中国花岗岩红壤土中U的平均值[1]。U富集(或污染)土壤的环境影响,一是其放射性,二是其化学毒性。已有研究发现,在地中海沿岸和北美洲岩溶区发育的土壤中存在明显的氡异常,导致建筑物的室内氡超标,认为是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富集于土壤中的U的衰变贡献[2-4]。关于化学毒性方面,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学形态,而非在全岩中的总量[5],只有活性态U易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目前,对于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中U的环境有效性研究还较少报道。该文选择黔西北毕节地区的一条灰岩风化成土剖面(即大方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化学提取实验,以了解土壤中的U活性,定量评价其环境有效性,深化对岩溶区U环境地球化学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研究区位于黔西北毕节市大方县城北8.6 km处,为低山丘陵地貌,土壤剖面为公路修筑过程中的人工揭露。大方剖面位于丘陵顶部,为红褐色粘性土,剖面厚385 cm(岩-土界面以上部分)。岩-土界面呈现清晰突变的接触关系,样品采集采取自下而上刻槽取样的方法,界面以上的土层剖面中单样长度为10 cm,共采集样品13件(T1~T13);界面以下分别为岩粉层(即粉状碳酸盐岩,Yf)和泥质灰岩(Y)。
  1.2 分析测试
  土壤剖面样品的U含量用加拿大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ELAN DRC-e四级杆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测定。分析过程中,用两个土壤标样(GSS-4、GSS-6)进行质量监控,U的相对偏差<10%。对于连续化学提取液中的U,使用杭州大吉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GJ-Ⅲ型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检出限为0.02 ng·mL-1,用U标准液监控的相对偏差<5%。
  2 结果与讨论
  2.1 剖面中U的分布特征
  大方剖面中U的分布特征见图1。U在基岩(Y)中含量极低(0.38 ppm),初步溶蚀形成岩粉层(Yf)后,U含量微弱增大(0.51 ppm);当碳酸盐组分完全溶蚀形成土壤后,U显著富集,其含量范围为6.44~14.1 ppm,平均值为9.75 ppm,比基岩富集近25倍。剖面中的U含量明显高于中国土壤(2.79 ppm)、世界土壤(2 ppm)以及上陆壳(2.8 ppm)中U的平均值。U在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剖面中的显著富集,被认为是酸不溶相中的U在碳酸盐大量溶蚀导致残余物体积巨大缩小变化后的相对集中。剖面自下而上至175 cm的深度,随着剖面的进一步演化,U呈进一步富集的趋势,指示了这一过程中存在其他组分的释放;而从175 cm进一步向上至地表,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这一深度正好与土壤剖面的淋溶淀积作用相对应,即175 cm深度U含量呈现出的峰值(14.1 ppm),应是对应土壤的淀积层,剖面上部的活性U被淋滤后在此处随粘土类矿物的淀积而吸附沉淀。
  2.2 土壤剖面中U的化学形态
  U在土壤中的总量并不能指示其对环境的化学危害,其环境有效性只与U的某些化学形态有关。近年来,利用操作上定义的连续化学提取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固体介质中的微量元素形态分析,用于表征元素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环境毒性。该文对部分土壤剖面样品进行了连续化学提取,采用了Feng等[6]设计的六步连续化学提取流程,分别是:I、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II、碳酸盐结合态(包括专性吸附态);III、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IV、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V、有机质结合态;VI、残渣态。
  各相态U所占比例以及与全岩分析结果的偏差见表1。所测样品偏差的绝对值均<10%,说明实验分析结果是可靠的。从剖面中各相态U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残渣态(VI)所占比例最大,为63.69%~74.92%,平均值为67.67%;其次是碳酸盐结合态(II)为13.97%~24.2%,平均值为19.13%;非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III)为2.11%~7.98%,平均值为6.23%;有机质结合态(V)为3.16%~7.31%,平均值为4.7%;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IV)为0.96%~4.78%,平均值为2.28%。该剖面中,可交换态(I)未检出。
  2.3 土壤剖面中U的环境活性
  对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有效性评价中,一般认为形态I、II具有较强的环境活性,容易迁移且易被植物吸收,称为活性态;形态III的赋存载体易被还原、形态V的赋存载体易被氧化,当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时,这两种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活性,释放出的微量元素可以被生物吸收,称为潜在活性态;形态IV和VI在一般环境条件下稳定性强,较难分解,称为惰性态。其中以活性态U的环境危害最大,其次是潜在活性态,可以向环境缓慢释放被生物吸收。   该研究剖面中,活性态U(I+II)所占比例为13.97%~24.2%,平均值为19.13%;活性态+潜在活性态U(I+II+III+V)所占比例为23.81%~35.35%,平均值为30.05%。这意味着有平均30.05%的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介质环境下具有迁移活性,这部分U可以进入土壤溶液中被植物吸收或随地表水向环境释放。
  3 结语
  通过对大方剖面U分布特征以及连续化学提取实验,获得了以下认识。
  (1)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U呈显著富集的特征,大方剖面的U平均含量比基岩富集了近25倍。
  (2)剖面中的活性态+潜在活性态U所占比例为23.81%~35.35%,平均值为30.05%,是容易被植物直接吸收和缓慢吸收的部分,这部分U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参考文献
  [1]冯志刚,马强,王世杰,等.碳酸盐岩风化剖面U和Th的富集特征及淋溶实验的指示[J].地质通报,2013,32(4):639-651.
  [2]Spizzico M.Radium and radon content in the carbonate rock aquifer in the southern Italian region of Apulia[J].Hydrogeology Journal,2005(13):493-505.
  [3]Vaupoti.J,Bari?i?D,Kobal I,et al.Radioactivity and Radon potential of the terra rossa soil[J]. Radiation Measurements,2007(42):290-297.
  [4]Vaupoti.J,ikovec M,Kobal I. Systematic indoor radon and gamma-ray measurements in Slovenian schools[J].Health Physics,2000(78):559-562.
  [5]Filgueiras A V,Lavilla I,Bendicho C. Chemical sequential extraction for metal partitioning in environmental solid sampl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02(4): 823-857.
  [6]Feng Z G,ZhangB,Duan X Z,et al.Uranium mobility in waste materials generated by uranium mining and hydrometallurgy: implications for its in-situ immobilization[J]. Journal of Residu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12(1):159-163.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2010年临沂市兰山区土地利用图,选择6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空间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选取的粒度从30~300m。结果表明:(1)随空间粒度变化呈现出三种规律。(2)整个景观的第一适宜尺度域为30~150m,选取的适宜空间粒度为60m。(3)对6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拟合分析,其中5个景观格局指数的拟合效果较好,1个指数拟合的效果较差。  关键词:空间粒度 景观格局指数
期刊
摘 要: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名师工作室是指由一位名师和若干相近学科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教学专业组织,是集学习、研究、培训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团体。名师工作室的实质是让青年教师向名师学习,名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反过来获得成长的青年教师又为名师的项目出力,从而实现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  
期刊
摘 要: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设备构成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办公活动。实现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决策更加的有效。利用办公自动化,或者是数字化办公的实现,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且进行管理体制的调整,在效率提高的情况下,切实增加协调办公能力,让决策更加一致,提高决策的实际效能。推行办公自动化是高等学
期刊
摘 要:在中国西北地区多个沉积盆地的边缘地区,地质露头中的煤层常在中、新生代发生自燃,形成特殊热变质岩或热改造的沉积岩——烧变岩。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烧变岩可形成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特殊地貌单元;烧变岩也常具有矿产价值,可在烧变岩中开采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在陕西等地的黄土高原地区,坚硬的烧变岩也常被开采,用来当作建筑材料。地表烧变煤层在下沿至地下的部位是良好的煤矿,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多孔烧变岩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超轻型载重无人机作为研究重点。分析行业研究文献与固定翼无人机行业,对固定翼无人机的结构展开多角度探讨,包括无人机材料、受力、装配方式等方面。以“减轻每一克重量”为核心思想,使用高弹性轻质工程木质为主体材料,提出高韧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凯夫拉原丝复合材料进行缠扰补强的方案,设计一款翼展达3.1m,机身1.8m长,整机重量仅970g,电机拉力峰值达4.3kg,载荷比达到5以上的固定翼无人机
期刊
摘 要:野外监测用小型科研仪器设备多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供电,供电类型多样。这些供电系统一般不需要外包专业队伍维护,需要用户自己编制方案并进行维护,其中编制维护方案是关键。结合铅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特点,提出一套适于小型太阳能-铅蓄电池供电系统的维护方案。  关键词:野外 科研仪器 供电系统 维护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b)-0074-
期刊
摘 要:在语篇分析理论中,语篇的衔接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于语篇衔接的认知,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即:对篇章的把握和对语篇的理解能力。该文对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语篇分析理论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文中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语篇进行分析,来阐述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 语篇衔接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矿井气体的定量分析对于是实现矿井安全实时检测反馈的基础。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获取甲烷、乙烷等5种煤矿井气体的光谱数据,并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使用SVR对气体红外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惩罚系数和核参数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算法的精度和耗时。该文分别采用网格搜索法、遗传算和及粒子群算法对SVR模型的重要参数对进行优化,并比较上述3种算法优化后的模
期刊
摘 要:该文以黔北一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铀(U)的释放/富集行为。在碳酸盐岩溶蚀形成残积土阶段,大量来自酸溶相和部分酸不溶物相分解活化的U被释放,另一方面,残积土中的U又呈现出明显的富集;残积土演化形成土壤剖面阶段,U的释放/富集行为较为微弱。因此,U的显著释放/富集行为主要出现在前一阶段。总之,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U表现出大量释放而又显著的相对残余富集的特
期刊
摘 要:《数学分析》作为非数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一直因其内容多、难度大而成为教学的“大头”。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地深化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论文结合《数学分析》的教学现状和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以优化教学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分析 非数学专业 改革 优化  中图分类号:O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