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教学时应该重视实践性,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激发兴趣,以“活”导学;启迪思维,以“动”益智;主动参与,以“思”悟趣;拓展空间,以“广”增效。
  关键词:综合实践 参与 启迪 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是促进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架设校内外教育的桥梁。它融语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课内与课外融合,学校与社会沟通,在社会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架设起桥梁,让学生面向社会,走向自然,贴近生活,阅读“生活的教科书”,以自己的眼光看社会、看自然、看事物,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正确地处理问题,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一、激发兴趣,以“活”导学
  “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前提。因此,语文实践活动要以“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新鲜、灵活、兴趣盎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能吸引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全身心地投入,不肯放弃、不肯错过,产生不参加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就会遗憾的心理感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感兴趣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活动、实践,积累相关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如将篇幅较长、故事性强、人物语言丰富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供学生表演,让学生组成“剧组”,各“剧组”根据文中的情节、环境和语言,重组相关情节,设计表演方案,使剧情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又符合生活真实,剧组成员自选角色,激活生活积累,揣摩角色,既忠于原文,又有各自的个性发挥,将课文语言文字塑造成形象,深化自我感受。小组间开展表演比赛,集演员、观众、评论员于一身。这样,将知识的教学转换为全体同学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张扬个性,因而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掌握牢固。
  二、启迪思维,以“动”益智
  “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关键。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是语文活动的基本特征,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眼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动,以眼动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以手动训练书写、练习和操作实践的能力,以口动训练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以耳动训练听辨能力,以脑动训练思维素质。如观察植物,让学生细致观察根、茎、叶、花、果,眼看、手摸、鼻闻、口尝、脑思并举,在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获得全面认识之后动笔写作,这样一扫以往局限于教室的枯燥与沉闷,观察有对象,心中有感受,脑中有材料,笔端有内容,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思维灵敏迅速,文章条理清楚,表达严密清晰,语言自然流畅,让感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如举办演讲活动,要求观点正确,重点突出,演讲时语言流利,讲究语音、语调、语速,能吸引人、说服人。
  三、拓展空间,以“广”增效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在课堂学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拓宽学习的时空,丰富学习的资源,打破课堂以及书本的束缚,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观察自然,体会人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和“交流”中获得体验,增强语文的感悟力、理解力。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吸收和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名篇欣赏、时文品读、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征文擂台、读书评论、心得交流、社会采风、名人访谈、新闻报道、编辑小报和出刊办专栏等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创造精神,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主动参与,以“思”悟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始终是语文实践活动“主角”,活动过程中,所有同学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将已经掌握的技能用于实践,运用已有的知识指导实践。面对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以“亲眼看过”、“亲手做过”获得最直接、最真切的体验,而后思考、分析、研究、总结,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摆出自己的理由,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屈从权威,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内省“悟”出规律,求得真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融于一体,将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秀香,郑梅秀.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8).
  [2]樊丽霞.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5).
  [3]张伟.语文实践活动——一条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04,(4).
  [4]康明良,韩西兰.浅谈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5,(Z1).
  [5]赵彤彦,杨继学,刘悦.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9).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运用于音乐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以生动而充分地展现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音乐教学 资源 效率 难点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精彩。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  创造性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创造源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创造的第一动力。为了适应今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了完成历史的重任,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
摘要:成功的教学应是学生能从“我”的动作与神态中体会到“我”高尚的爱国情操,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对国旗及祖国有更加深刻的感情,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关键词:语文学科 情感共鸣 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共鸣,物理学上也叫共振,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也随之振动的现象。发生共鸣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一定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比。阅读课中的共鸣指学生对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审美观照时的
语文教学知识能力人格修养一、引领学生走进、感悟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近生活才会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平凡生活之美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品味生活才能感悟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况,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契机,渲染合适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从感知具体形象,到感触生活情景,从而感悟生活。  在文学巨著《红楼梦》节选文中,作者曹雪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贾家的豪
[摘要]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由师生共同探研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科目标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 合作 主体 主导 能力培养    新课程教材改革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但是,教学资料是死的,需要有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它。这里,笔者就“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中学生而言,现代社会要求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在中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我们认为,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的心态,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我校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发掘、培养学生心理中积极的一面,让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景,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提出了高中历史课教学情境设置的几种途径:利用多媒体影视和图片资料;举办专题演讲;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课堂讲解;毛泽东诗词的使用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 学情景设置 途径  历史内容年代久远。使得教材内容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如果缺少必要的学习情境,学生就很难很好地完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掘龙芯电脑的互动式电子白板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式电子白板一、前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互动式平台。如今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互动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
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十年了,新思维,新理念争先恐后地闪亮登场。课改中全新的教材,详尽的教参,精美的课件让人羡慕不已;课改中新鲜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式,全面的评价机制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但纷繁热闹后,回过头再看,我们的学生,即将离开校园之时,音乐知识,演唱演奏水平,欣赏眼光等是否真的达到了音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呢?针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现状和音乐课标新理念,谈谈对课标理念落实的几点认识。  小学
摘要:高中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固然重要,但是少了素质教育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美术欣赏不同于别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一堂优秀的美术欣赏课要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才更符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个高中美术教师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欣赏 兴趣点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