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5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6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选2008年2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治愈44例,治愈率88%,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14天。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38-0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占颅内血肿10%,治疗一致,出现高颅压症状,行头部CT检查确诊,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应用钻孔引流术。选2008年2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5-85岁,50岁以上占43例,占87%,平均613岁,有明确外伤史46例占926%,5例有短暂昏迷病史,病程3周-15年。
  12辅助检查50例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3例行头部核磁检查,50例患者中单侧额颞顶叶血肿45例,单侧颞顶部3例,双侧额颞顶叶血肿2例。头部CT检查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及梭形低密度区26例,混合密度区4例,等密度区18例,高密度区2例。50例患者中单侧额颞顶叶血肿45例中线明显移位。
  13手术方法50例患者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单纯局麻消毒后铺无菌巾单,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切开头皮约30cm,钻骨孔直径约15cm,术野止血,硬膜电灼后“十”字切一小口,有酱油样陈旧性血液喷出后,立即斜型放入带一侧孔的细硅胶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缝合切口。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清亮,引流管接袋。双侧者先同法一侧置管,再另侧置管,最后再分别两侧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术后处理:抗感染、营养神经,静脉滴注1500ml以上生理盐水促进脑组织膨胀复张。
  14治疗结果例患者基础麻醉和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手术后血肿腔低位放置引流管,给予止血、预防感染、补液治疗。2-5天后引流量减少,症状好转拔出引流管。血肿量55-160毫升毫升,平均为953毫升,引流时间3-5天,手术后7天复查头部CT。治愈50例。
  2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受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发生率为颅10%,血肿部位多见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在100-300毫升。临床表现为头痛。部分表现淡漠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为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表现。本病为慢性过程,诊断明确及时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大多数有头部外伤史,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的原因,多数研究证明,促使血肿不断扩大,与病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
  外伤性脑室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多数有头部外伤史,颅内压增高或者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应考虑外伤性脑室出血,有少数老年人表现为智力或者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是由于临床症状加重就诊来医院复查头部CT检查确诊,少数病例做头部核磁诊断,CT扫描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低密度影,也可以为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老年人多数患有脑萎缩,蛛网膜下腔扩大,桥静脉充盈延长,使血管易损性增加,加上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度增大,在脑外伤时容易撕破汇入上失状窦的桥静脉缓慢渗血,出血不容易停止扩大形成血肿。本组病人大于等于50岁以上43例,占87%,有头部外伤史有46例占926%,脑萎缩头部外伤史与外伤性脑室出血有关。原因经过研究表明①血肿腔内高渗透压机理,该理论已被否定;②血肿外包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漏血;③局部纤溶亢进;④与病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血肿外膜中有大量嗜酸性细胞侵润,细胞分裂脱颗粒,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诱发慢性出血。
  外伤性脑室出血确诊后,立即手术治疗,首选方式是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方法简单,局麻下进行,损伤小效果好。手术前没有充分准备颅内减压,手术后可能继发出血,钻孔位置不适当,放置引流管时有可能损伤脑组织。术中定位准确可以使引流管位置良好,引流血肿充分。术中操作置管,冲洗时动作轻柔,止血可靠可以减少脑组织损伤和颅内血肿发生。缝合密闭切口后再冲洗,冲洗时勿让外界空气从引流管口进入血肿腔,可以减少气颅发生。彻底冲洗血肿腔,一定要冲洗到流出液淡红清亮或清亮为止,特别是冲洗出其中的血凝快和絮状物,恢复硬膜下腔的正常止血机制是预防血肿复发的关键。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引流血肿后残腔较大,采用术后头稍低位,间断憋气或吹气球,补充生理盐水1500ml以上,不用脱水剂,有利于脑组织膨胀复张。
  因此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前定位准确,钻孔避开血肿腔边缘,血肿引流前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缓慢放积血积液,避免脑组织移位,血管破裂形成新的血肿。手术操作轻柔,血肿冲洗彻底。减少术后气颅的发生。引流充分。病人去枕平卧或头低位,头偏向患侧,术后3-5天适当增加低渗液体输注,多饮水,促使脑组织复位,加快血肿腔的闭合。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有降低毛细管通透性作用。术后适当地液体治疗及药物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不能自愈,有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尽早手术治疗。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首选方法,快速清除血肿腔内的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血性液体,凝血机制恢复,血肿腔内不再继续出血,解除脑组织外部压力,脑组织的复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其引流充分,治疗较彻底,可以避免穿刺造成二次血肿,术者重视术中、术后处理,仍然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理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许慧峰1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成嗅神经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36例ENB患者,单纯手术治疗2例,单纯放射治疗2例,综合治疗32例.综合治疗包括手术结合放射
背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神经调节蛋白1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是否和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下降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
期刊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奇偶数分成研究组、对照组,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的临床病例,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选择截肢截指临床病例98例,随机分成两组,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的为研究组,用锐刀切断的为对照组,各组临床病例49例,对术后病例进行随访与临床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论 利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能够有效预防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以及长托宁治疗重症有机磷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重症有机磷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进行洗胃,采用甘露醇导泻,并给予阿托品和氯磷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长托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患者昏迷时间、ChE恢复时间、阿托品的用药和给药次数,以及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死亡率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不同基因型的 HEV 决定了其流行病学差异。HE 的大规模暴发或流行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等卫生基础
在治疗常见细菌感染、哮喘、骨骼肌疼痛和维生素B12缺乏时,家庭医生通常选择口服药物或肌内注射药物.目前缺乏对这两种给药途径效果的比较研究,因此,对何时选择肌内注射途径
期刊
目的 观察手术室护理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7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