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堂中开画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窗与瓷器“开光”装饰
  
  
  远古时代,人类筑屋居住,为了通风和采光,在屋的墙壁上设置窗牖,甲骨文“向”就是房屋北窗的象形字。《诗经·豳风·七月》云:“塞向户”。毛传:“向,北出牖也。”《说文》称:“在墙曰牖,在户曰窗。”《释名》称:“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窗有房屋内外空间相通作用,人们凭窗眺望,自然景色尽收眼底。“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窗含西岭千秋雪”、“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斜。”窗外的景色就是天然图画。
  在装饰瓷器时,匠师设计各种样式的边框,在框内描绘图画或纹样,好似在器物上“开窗”。有窗则光亮明朗,又“窗”、“光”谐音,故景德镇瓷业彩绘界称之为“开光”,俗称“开堂子”。
  瓷器“开光”装饰有悠久的历史。宋金时期磁州窑、登封窑、吉州窑等就有“开光”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元代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上开始采用“开光”彩绘装饰,如青花八棱开光花鸟图兽耳罐(图1),腹部有菱花形“开光”,分别绘有松、梅及莲池鸳鸯图等。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装饰都有各种样式的“开光”,如嘉靖青花四爱图罐(图2),腹部四面开光内绘“四爱图”:羲之爱鹅、渊明爱菊、和靖爱梅、茂叔爱莲。清康熙年间,青花、珐琅彩、五彩等瓷器的“开光”形式多样。乾隆七年(1742年),唐英曾将御制诗配上山水图,以“开光”样式装饰在瓷器上,得到皇帝的赞赏。这年八月,唐英将69件瓷器交太监高玉呈览,奉旨:“御制诗句画山水壮罐甚好,令唐英不独此壮罐款式,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乾隆纪事》)。同年九月初十,太监高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周画山水碗样做杯、盘……交唐英按样烧造(同上)。谕旨下来,风气大开。乾隆八年闰四月,唐英“在(御窑)厂攒造得奉发各色锦地四团山水膳碗、杯盘”(《唐英奏折十三号》)。所谓各色锦地“四周”、“四团”山水碗,就是各种色彩(红、紫、黄等)的锦地四圆(或椭圆)形“开光”内绘山水图的器物。在传世珍品中,乾隆粉彩紫地开光四季山水图碗(图3)应是这批呈进的佳器之一。乾隆时期,瓷上“开光”形式广泛运用在粉彩、珐琅彩、青花等各类品种的瓶、尊、碗、盘上,构思新颖、绘制精美,成为一个时代的装饰风貌。
  
  二、“开光”的构思与工艺
  
  (一)“开光”的布局与样式
  
  
  “开光”装饰首先要根据器物造型的特征和装饰的题材,设计“开光”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数量。描绘有主题纹样(图画)的“开光”,其形状与器物造型协调。在一定视角范围内,可看到“开光”有完整的边框,并且与器物轮廓线之间留有适度空间。在一定空间里,设计各式各样的“开光”,常见有方形、圆形、椭圆形、扇形、菱形、海棠形、梅花形、叶片形等。还有以卷草、建筑物木构件式作边框的“开光”,如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红彩山水图碗(图4)。“开光”的位置都选择在视觉开阔的部位,如瓶、尊类的腹部,有的在颈部又设计小开光,上下互相呼应。“开光”数量视造型与装饰内容而定,一般为4个,也有8个,甚至10个。如康熙洒蓝釉描金开光五彩花鸟图棒槌瓶(图5),瓶体造型挺拔,腹部的大“开光”则以直线为框构成矩形,开光内绘花鸟图,似一幅立轴画。宣德青花龙凤纹葵瓣式高足碗(图6),器物造型呈花朵开放状,在每瓣花朵中线描一个菱形“开光”,内绘龙凤纹样。每个“开光”与造型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十个菱形图案组成一个整体,就像绽放的花朵,与花瓣形的碗体十分协调。乾隆粉彩酱地开光婴戏图葫芦瓶(图7)的瓶体上下部位各装饰四个圆形“开光”,与葫芦瓶轮廓的圆弧线形成圆中有圆,产生节奏感。以上几件名瓷的“开光”布局明朗,开光的样式与其造型和谐统一。
  
  (二)“开光”的品种与绘制工艺
  1.釉下“开光”彩绘。一种是用青花(或釉里红)画“开光”边框,内画主题纹样。元明清各个时期都采用此法。如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图8),壶体有柄和流,影响了腹部的布局,用青花双线勾画菱花形“开光”,内绘适合纹样,装饰妥贴匀称。另一种在“开光”外饰青花纹样反衬“开光”,常见于康熙时期的瓷器,如青花回纹地开光花鸟图盖罐(图9)、青花冰梅开光瑞兽图盖罐(图10)。前者罐腹回纹地四“开光”,青花细密的横斜线条产生朦胧淡青的色彩效果,烘托主题纹样雉鸡牡丹图。后者“开光”外青花钩梅朵、冰裂纹,再用浓青料水在梅朵纹以外“分水”,浓艳的青色烘托出疏疏密密的素梅,隐隐约约可见冰裂纹,颇有“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的意味。“开光”内外的纹样青白相映,整个装饰色彩均衡,主题鲜明。
  
  
  2.色与釉“开光”和釉上彩绘。一种是高温颜色釉“开光”,有祭蓝釉、洒蓝釉等,多数还在釉面上用金料描绘纹样,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与“开光”内白釉构成强烈对比,如图5。另一种是釉上色地“开光”,即在瓷胎白釉上用各种彩料敷色“开光”。从康熙开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粉彩常见有胭脂红地、黄地、绿地、酱色地、金地等“开光”,色地上又有丰富多彩的纹样锦上添花,与“开光”内图画交相辉映,如康熙珐琅彩红地开光牡丹纹碗(图11)、乾隆粉彩绿地开光花卉书法瓶(图12)。五彩中常见有锦地、花蝶沙地“开光”,古朴明丽,如康熙五彩锦地开光花鸟图瓶(图13)。此外,还有仿木纹色釉开光、黑地开光都十分珍贵。
  高温色釉“开光”制作工艺:以祭蓝釉为例,先在坯体上作“开光”设计,剪好纸样贴在“开光”部位;施祭蓝釉汁,揭去贴纸;然后整个坯体施透明釉,烧成瓷后,形成了祭蓝釉衬托洁白的“开光”。祭蓝釉烧成稳定,釉色匀净不流淌,“开光”边缘清晰整齐,色调沉着而晶亮,“开光”效果好。高温色釉地“开光”大多选择祭蓝釉和工艺相似的洒蓝釉,也有豆青釉刻花和粉青釉刻花等。
  釉上低温色釉“开光”制作工艺:如锦地开光,也称“锦上添花”,先画出“开光”形状,在“开光”外描绘纹样,然后在“开光”内描绘图画,再在“开光”外纹样上填色,空隙处填色地,“开光”内图画上填色。唐英《陶冶图说》“圆琢洋采”中并没有记述釉上彩绘的分工。但在“圆器青花”中云:“故画者,止学画而不学染;染者,止学染而不学画,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釉上彩绘比青花彩绘工序更多更复杂。二百多年来,画者不填色,填色者不画。锦地(锦上添花)“开光”内绘图画的器物,绘成要数易各工匠之手。胭脂红地、黄地“开光”的制作程序也是采用贴纸再吹料色之技法。
  
  3.镂空“开光”。主要用于镂空转心瓶上。一种为外面套瓶“开光”处镂雕出纹样,如同“漏窗”,从透空处可见旋转内瓶上转动的纹样。如乾隆粉彩镂空开光绿螭纹转心瓶(图14),套瓶四面圆形 “开光”中显出镂空实体绿螭纹。另一种是套瓶上镂空的“开光”是“开”空“窗”。如乾隆蓝釉描金开光粉彩游鱼图转心瓶(图15),从透空的“开光”处清晰看到,转动的内瓶上描绘的游鱼唼唼于碧波之中。还有一种以镂空的纹样衬托“开光”的图画,这类器物具有实用性功能。如乾隆粉彩镂空开光花卉图灯罩(图16),在椭圆“开光”内绘花蝶图,“开光”外镂空成为实体锦纹。构思独特,烛光透过镂空,映照图画,别有一番情趣。以上三种新颖奇巧的套瓶镂空开光为乾隆制瓷工艺之典型代表。
  镂空“开光”的工艺是:先在坯体上镂雕实体纹样,在纹样上施高温色釉烧成。或者是镂雕烧成瓷后再上低温色釉,也有再用粉彩彩绘。总之,根据总体设计而定。乾隆镂空开光转心瓶都在套瓶的腹部开光,坯体的立面和厚度可以支撑镂空后器物烧成时不变形。
  
  三、 “开光”装饰的审美价值
  
  
  瓷器装饰内容有两大类:纹样式(如缠枝莲纹)和绘画式(如九桃图)。元代和明代早期,景德镇瓷器“开光”内都是画适合纹样。明代中期以后,在“开光”内大多数是描绘图画。以四面“开光”为例,图画内容有四季风光、四季花卉、渔樵耕读、四爱图、八仙图,以及戏曲故事的四段情节等。亦有上下“开光”画人物配花鸟或山水配花鸟,还有书法御制诗配上诗意画等。“开光”装饰的审美价值主要有两方面。
  
  (一)绘画性凸显于装饰性之中
  在多种多样造型的器物上,以“开光”形式描绘图画,可以把立体器物无边框、有弧度的状态,转化为有边框的平面,为绘画形式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构图的裁剪取舍、疏密虚实。另一方面“开光”内的图画作为一个局部,在整体的器型上又起到装饰作用。每个“开光”内独立的图画一般是器物装饰的主题,有“开光”外色釉、锦地装饰的烘托,产生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如图5瓶体腹部上的四开光恰似四幅立轴花鸟图,每幅画都近似在平面上,绘有描金图案的洒蓝釉映衬出的边框十分醒目。开光内的图画,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形象生动,用笔劲健,设色华艳,每幅都是五彩花鸟精品,统一在整体瓶上又起到和谐的装饰效果。每幅画上虚处的空白,保留有滋润的白釉瓷质,与开光外深沉的洒蓝釉形成蓝白色彩的对比性、协调性。
  
  (二)完美感受于一器之上
  四季风光、四季花鸟等分别描绘在四个“开光”中,将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景色集中在同一器物上,在同一时间变换角度就能观赏到四季景色,给人以圆满、完美的感受。中国田园诗与山水画意境有许多相通之处,将诗篇以书法的形式写于器上,配上山水画,凭借“开光”格式,装饰于一器,诗书画情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传世珍品有御制诗山水图瓶、御制诗花卉图瓶,如乾隆珐琅彩豆青地开光山水诗画瓶(图17-1),一面篆体书写乾隆皇帝《登景州开福寺塔》七律,诗云:“浮图百丈接诸天,千里山川近目前……”(图17-2),另一面画上嵯峨殿宇掩映于绿树红叶间,佛塔耸入云霄。读诗赏画品书法,给瓷器增添了艺术趣味。还有的在“开光”内绘戏曲人物、诗意画。如康熙五彩开光西厢记盖罐(图18),在四个“开光”内分别绘四段情节:“惊艳”、“听琴”、“递简”、“幽会”。四个画面如同连环画,把跌宕起伏的情节顺次展开,在圆整的器物上看到较完整的戏剧场面,欣赏到扣人心弦的故事。古人有所谓“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之感慨,于是就触发艺术创作:“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瓷器装饰的“开光”格式,以空间转换时间的手法,在一个器物上展示出其他绘画形式难以同时表现的景色,欣赏者可得到完满的美感享受。
  瓷上“开光”的装饰样式如同“锦绣堂中开画屏”,让观赏者在瓷上尽享山光水色之幽雅,花木扶疏之清丽,渔歌唱晚之乐趣。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编者按:越窑,作为我国最早形成的青瓷窑系,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工艺与技术直接影响了浙江其他窑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南北方及周边国家的青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越窑的研究,也历来是古陶瓷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浙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海芳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地钟情于越窑青瓷的收藏与研究,他所收藏的越窑青瓷“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品质之精,等级之高,堪称集越窑之大成”(朱
期刊
盒是一种容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盛化妆品的油盒、粉盒、胭脂盒,存放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装茶末的茶盒,还有装香料的香料盒,装食品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的笔盒、印泥盒等。越窑在唐代即已开始大量烧制瓷盒,此后各代均有烧造。越窑瓷盒造型千姿百态,釉色温润优雅,装饰丰富精美,使用功能齐全,至今令人赞叹不已。现将孙海芳先生收藏的部分越窑青瓷盒介绍与广大读者共赏。    唐青釉素面粉盒  撝本10.5厘米 高6.
期刊
春陵江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大麻乡人形山,北上流经桂阳,入湘江、洞庭湖,自古以来为桂阳进出货物的惟一航道。  瓦窑,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樟市乡春陵江畔。听老人讲,瓦窑是烧造菜坛、米缸之类瓦器的土窑,以其窑名直呼村名。“瓦窑村”为古时货物集散地,是樟市乡的古墟场。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欧阳海灌区,瓦窑村已移民耒阳。      2007年3月31日,正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季节,我和两位瓷迷探知春陵江水位自去冬
期刊
我国瓷器收藏界中流传着一句名言:“北耀州,南龙泉,南北名瓷,永世流传。”这其中北耀州就是指现在陕西省铜川市以黄堡镇为中心,包括上店村、立地坡、陈炉镇、五华村等前后经历了七个朝代七百多年时间的陕西名窑——耀州窑。  耀州窑是我国宋代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她以高超的刻花制作工艺,丰富的造型,诱人的色釉著称于世。如能得到一件耀州窑的完整器物,会让每位瓷器收藏的爱好者兴奋不已。  我本人也是一个耀州瓷器收藏爱
期刊
(鄉宁)方鴞  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1厘米,宽25.1厘米,重9.1千克。器身为长圆形,束颈、鼓腹,口沿上有一对高耸的伞状立柱,四足为三棱锥状,器盖微拱呈弧形,盖上有一立鸟形钮。器身纹饰可分为三段:口沿下饰一周三角蝉纹,颈部饰一周龙纹,腹身饰大兽面纹。器内铸铭文一字。该器器形宏大,纹饰繁缛,铸造精良。    鴞卣  商代晚期酒器,高24.2厘米,宽21.5厘米,重3.40千克。该器造型十分奇特,为
期刊
几年前,笔者在成都古玩市场上,集得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张志汤一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如图)。    此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高仅13.1厘米,口径3.5厘米,瓶腹部最宽处为7.2厘米,足径4.5厘米。四方瓶口,向下逐渐扩张,至瓶腹部最宽处后,又渐内收至浅圈足,四方底足。正背各为一粉彩花鸟图案,正面花鸟图案左上题款为“志汤写”及一印章。两侧各有五言诗文一句:“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花。”“明年纵相见,不
期刊
圜钱在铸币史上出现于战国晚期,圆形圆孔,面分有廓、无廓两类,背皆平素,形制应从古时玉纺轮、玉璧演变而来。它是我国古代货币从形制杂乱的刀、布向统一的方孔圆钱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蔺”及“离石”圜钱据考均出自战国晚期之赵国属地。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蔺邑为战国赵地,在今山西离石县西;离石邑,今山西离石县。二邑相邻,史载秦赵两国常为之兵戎相见。《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351年,“秦攻我蔺”;又
期刊
近年来,随着面世与出土钱币数量的剧增,丝绸之路钱币的研究与收藏,已成为当前钱币文化的热点问题之一。  所谓的丝路最早以陆路为主,经新疆进入中亚各城邦国家,波斯(安息王朝、萨桑王朝、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贵霜王朝)而至地中海沿岸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王朝)。  其后分为三条线路: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北岸,经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堡尔(君士坦丁堡)。  中线:自喀
期刊
2005年6月,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接收了一件陶质五铢钱范。据捐赠者称,这是在位于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村民取土时无意间获得的。该钱范为泥质夹砂红陶母范,钱文正书,钱体凸出,出土时残断,存上段,表面有烟灰痕迹。范面分为两部分,外边有高出钱范范面的边框,框内光洁平整,框深约0.5-0.7厘米,边框宽约0.7厘米,中间有分隔棱,棱两侧下凹,上半部两侧有字两行,均为竖写,右侧为“本始三年九月甲子造
期刊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笔者今介绍一品丙午“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试铸样币,该品为传世品,为防仿造,有关数据一律不公开。该泉通体黑漆古入骨,有流通磨损痕迹,虽然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但品相还算完好,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