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宝鸡地名的由来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柔和,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命名的,本文拟就从宝鸡命名的深层原因探究宝鸡名称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关键词:陈宝 神鸡 地域文化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在楚汉战争之际,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遏关中与巴蜀的咽喉之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在中华文明史上,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唐至德二载(757)二月唐肃宗李亨把陈仓县正式改为宝鸡县,宝鸡正式得名至今有1248年。[1]有关宝鸡地名的命名还需要从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说起。
一、“宝鸡”由“陈宝”和“神鸡”二者构成
在中國历史上,宝鸡与陈仓无任何关系,宝鸡之“宝”来源于“陈宝”,也就是陈仓北坂城的宝贝。据《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陈宝。”[2]从《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的记载来看,陈宝就是陈列在陈仓北坂城里的镇城之宝,其实也就是一块若石,即是一块陨石。秦文公认为这块若石非同一般,是秦国走向复兴的征兆,所以就像祭祀祖先一样,把它供奉在太庙里,象征着秦国的兴盛和吉祥。这就是“宝鸡”之“宝”的最初由来。又据《史记﹒封禅书》所说“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3],陈宝后来经过历史演化成“童子”而为雄雉,即是神鸡,这成为“神鸡”由来的最初依据。
从以上有关文献的综述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了文化发展的需要,一块最初的“若石”在历史的演绎中就变成了“石鸡、神鸡”,进而成为宝鸡命名之源。据《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正义》注引《三秦记》:“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鸡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4]又据《汉书﹒地理志》注引《太康地志》:“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雉县。”[5]所以综上所述,宝鸡之名来源于“陈宝”和“神鸡”。
二、宝鸡之名源于李唐王朝龙兴之地的地域文化
众所周知,李唐王朝与北周、隋等王朝一脉相承,都是关陇贵族地主集团专政,所以关陇之地也即是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唐人特别是李唐皇室对关中之地更是情有独衷,对这片土地注入了自己的希望。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要将陈仓改名为宝鸡,主要是为了表达李唐皇室对渴望国家统一、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一种美好希望,也是唐肃宗李亨为了自己的“中兴大唐”之梦而改名的。唐肃宗李亨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位比较有所作为的一位皇帝,可是生不逢时,前朝的盛世与辉煌,到后来安史之乱所遗留下来的残破山河,只能让唐肃宗李亨把这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理想之中。为了中兴大唐、兴复唐室,他将陈仓这块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名为宝鸡,也是一种寄托着美好吉祥的梦想在里面。
这种以吉祥名字而命名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例,那就是“凤鸣岐山”。陕西宝鸡有一个县叫岐山县,岐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叫凤鸣镇,岐山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县,它是周王朝的奠基之地,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周人长途跋涉,从陇西荒山为了躲避狄人的侵扰而迁居于此,经过数代的充分准备,也开始了剪商的宏伟大计。传说,周文王之时,有一只凤凰飞停在岐山北岭之上鸣叫,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凤凰之鸣”代表着吉祥如意,都以为是周兴商衰的一种预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凤凰山和凤鸣镇等名称的最初由来。宝鸡之名的命名也和凤鸣镇的命名如出一辙,这也正是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安定、强盛,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宝鸡名称的由来,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一种“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象征。[6]在唐肃宗李亨时距离西周王朝已有近1800多年的历史,唐肃宗李亨肯定也回味起了周兴灭商的历史往事,面对如今的山河破碎、饿殍遍地,唐肃宗更有一种收复河山的美好宏愿,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寄托在宝鸡这个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上,突出的反映出了历史与文化的柔和。
参考文献:
[1]王宏波.唐肃宗与宝鸡得名[J].宝鸡社会科学,2005,4.
[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3]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4]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5]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6]霍彦儒.也谈“宝鸡”名称之由来[J].宝鸡社会科学,2005,1.
关键词:陈宝 神鸡 地域文化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在楚汉战争之际,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遏关中与巴蜀的咽喉之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在中华文明史上,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唐至德二载(757)二月唐肃宗李亨把陈仓县正式改为宝鸡县,宝鸡正式得名至今有1248年。[1]有关宝鸡地名的命名还需要从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说起。
一、“宝鸡”由“陈宝”和“神鸡”二者构成
在中國历史上,宝鸡与陈仓无任何关系,宝鸡之“宝”来源于“陈宝”,也就是陈仓北坂城的宝贝。据《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陈宝。”[2]从《史记》注引《汉书﹒郊祀志》的记载来看,陈宝就是陈列在陈仓北坂城里的镇城之宝,其实也就是一块若石,即是一块陨石。秦文公认为这块若石非同一般,是秦国走向复兴的征兆,所以就像祭祀祖先一样,把它供奉在太庙里,象征着秦国的兴盛和吉祥。这就是“宝鸡”之“宝”的最初由来。又据《史记﹒封禅书》所说“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3],陈宝后来经过历史演化成“童子”而为雄雉,即是神鸡,这成为“神鸡”由来的最初依据。
从以上有关文献的综述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了文化发展的需要,一块最初的“若石”在历史的演绎中就变成了“石鸡、神鸡”,进而成为宝鸡命名之源。据《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正义》注引《三秦记》:“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鸡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4]又据《汉书﹒地理志》注引《太康地志》:“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雉县。”[5]所以综上所述,宝鸡之名来源于“陈宝”和“神鸡”。
二、宝鸡之名源于李唐王朝龙兴之地的地域文化
众所周知,李唐王朝与北周、隋等王朝一脉相承,都是关陇贵族地主集团专政,所以关陇之地也即是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唐人特别是李唐皇室对关中之地更是情有独衷,对这片土地注入了自己的希望。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要将陈仓改名为宝鸡,主要是为了表达李唐皇室对渴望国家统一、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一种美好希望,也是唐肃宗李亨为了自己的“中兴大唐”之梦而改名的。唐肃宗李亨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位比较有所作为的一位皇帝,可是生不逢时,前朝的盛世与辉煌,到后来安史之乱所遗留下来的残破山河,只能让唐肃宗李亨把这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理想之中。为了中兴大唐、兴复唐室,他将陈仓这块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名为宝鸡,也是一种寄托着美好吉祥的梦想在里面。
这种以吉祥名字而命名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例,那就是“凤鸣岐山”。陕西宝鸡有一个县叫岐山县,岐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叫凤鸣镇,岐山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县,它是周王朝的奠基之地,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周人长途跋涉,从陇西荒山为了躲避狄人的侵扰而迁居于此,经过数代的充分准备,也开始了剪商的宏伟大计。传说,周文王之时,有一只凤凰飞停在岐山北岭之上鸣叫,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凤凰之鸣”代表着吉祥如意,都以为是周兴商衰的一种预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凤凰山和凤鸣镇等名称的最初由来。宝鸡之名的命名也和凤鸣镇的命名如出一辙,这也正是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安定、强盛,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宝鸡名称的由来,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一种“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象征。[6]在唐肃宗李亨时距离西周王朝已有近1800多年的历史,唐肃宗李亨肯定也回味起了周兴灭商的历史往事,面对如今的山河破碎、饿殍遍地,唐肃宗更有一种收复河山的美好宏愿,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寄托在宝鸡这个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上,突出的反映出了历史与文化的柔和。
参考文献:
[1]王宏波.唐肃宗与宝鸡得名[J].宝鸡社会科学,2005,4.
[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3]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4]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5]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6]霍彦儒.也谈“宝鸡”名称之由来[J].宝鸡社会科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