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DV诞生记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自诞生伊始,就因持有者所具的独立精神,而让“影像”不再是电视台等机构的专属。然而,过度被精英化、小众化标榜了的“DV”,曾一度因观众群的狭窄,而如阳春白雪般高高在上。直到中国网络DV视频的产生,大量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并在现实中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后,才让人感觉到,“DV”真正走近了中国的老百姓。
  2005年,中国第一家视频网站上线。当电影学院的学生们还在讨论,如何借助视频网站的传播,成为真正的导演时,“草根”出身的众多“拍客”们已经开始用网络DV视频赚钱了。
  5年后,从2010年土豆映像节脱颖而出的青年导演周楠,在获得湖南卫视《我要拍电影》“全民海选‘草根’导演”栏目总冠军后,得到了上千万元的电影投资。
  今天,成名于网络的DV制作者们,面对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视频网站。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绝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广告语,网络DV搭造的平台让所有对电影,对影视拍摄制作有梦想有追求的人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无论是出身于院校的专业拍客,还是普通的DV爱好者,只要敢于努力,都可能梦想成真。
  
  网络DV的出现与发展
  
   传播途径的改变
  直到2005年,视频网站出现后,DV视频才借“互联网”的名义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此前,除了传统播出渠道,DV影像只能选择酒吧播映或参加影展才能被看到。甚至当时早已成名的贾樟柯、王小帅等导演拍摄的DV电影,也只能借此面向观众。随着影像由传统平台转向全方位传播的网络途径,中国的DV视频开始面向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
  
   中国网络DV视频原创群体形成
  忽然出现的视频网站,在全中国的专业与非专业影人中产生了巨大震动。早期上传的恶搞视频、粗糙影像,曾让中国网络DV视频背负相当长时间“低俗、炒作”的恶名。直到2006年至2007年间,随着中国网络DV视频原创群体逐渐形成,井喷一样涌出大批优质的个人工作室和影像创作者。在网上发视频的制作者很清楚网友们的喜好,很多人因此在网络成名,并像模像样地成立工作室。
  
  从电影梦到网上成名
  “用DV实现电影梦”是大部分早期网络DV视频制作者一个坚定而美好的理想。
  无论是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还是“纯草根”的视频爱好者,“网络DV视频”被他们视为通往“导演”这个职业,并最终拍出“真正进院线”电影的必经之路。
  然而,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逐渐成熟,这种观点自2008年后也发生转变。在网上得到名和利已不是天方夜谭,而这正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年代。
  在制作方法上,很多人也意识到网站上的原创DV视频和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完全不同。只不过,电影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而网络DV视频才刚刚开始。
  
  网络DV视频作者的转变
  
  视频网站的品牌打造
  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等视频平台都提出不同的原创概念。由优酷网2006年率先提出的“拍客”概念,实际上是被赋予了新闻属性的自拍和记录。为“销售”,优酷网随后又推出“优酷出品”。网站邀请知名网络导演卢正雨按某饮料的要求设计《嘻哈四重奏》,这部系列情景喜剧在网上完成传播、发行。
  土豆网推出只发布在自家平台上的“橙色盒子”自制剧计划。既可保证其“独播剧场”的版权,又解决了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电视剧网络播映权费用。并且,这些根据“网民的喜好”制作的连续剧,也开始受到了传统媒体的青睐。酷6网则更倾向于担当“网络电视台”,它的“网播剧场”投资拍摄从网络DV视频制作者中征集的剧本,并在自己平台上安排档期播出。
  每个视频网站都在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风格,这也是商业背景下的视频网站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络DV视频的商业需求
  应该看到,视频网站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端商业需求的推动,而视频网站也开始为网络DV视频的创作者与商业客户搭建桥梁。2009年的土豆映像节第一次开始做“搭建市场”的工作,为视频原创作者与商业客户直接建立联系。
  更多的情况是网站为商业客户直接寻找合适的视频原创作者,并将其产品巧妙植入视频作品中。原创团队也开始重视与视频网站的合作,而不仅是想将它当成一条通往传统电影行业“曲线救国”的跳板。
  
  从若干年几十人到一年几百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DV才开始普及。当时的DV影像一度成为“文艺青年”和“小资”们的另类生活方式。
  2000年如果在大学里有个人拿着DV,足可以让全宿舍的“文艺青年”羡慕不已。
  2001年后,综合类甚至理工类大学纷纷增加视频类专业,“校园DV”甚至变成一种时髦。国内DV作品的处境也由“地下”转到“地上”。
  2005年,土豆网和优酷网先后上线。当时找遍全国,能叫出名的DV制作者仅几十人,而现在一年就出现几百个不错的作品。
  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拿着DV、DC和手机拍摄的人,不难看出当今视频普及程度。
  
  来自五湖四海的网络DV人
  动画、广告或剧情片等传统影像的网络DV视频创作者,往往基于自身背景进行创作,而善于“观察”的“拍客”们却来自五湖四海。
  相比那些制作“艺术化、专业化”作品的创作者,更为纯粹的“拍客”们像散布在各个角落里的“‘草根’记者团”。他们不需要专业的拍摄手法和设备,却能将任何具有可看性的事用视频工具记录下来。他们的作品更倾向新闻事件的报道,有人甚至常年给电视台供稿。客观地说,只要有心,任何行业都可能出现“拍客”。
  
  专业的人留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较好的职业影像制作团队大约1000支左右,“拍客”300—400人左右。他们大都长期保持一定创作量,因为在网络时代,半年不出作品就会被善变的网友忘记,因而那些业余的“玩票儿”者在这过程中就会被淘汰。
  
  DV制作水平的提高
  早期的网络DV视频之所以给人“粗糙”感,是因为很多人“无剪辑”上传,但这种情况如今已很少见了。现在的作品一般都做包装、调色等后期,有些网络DV视频制作者甚至会打上专属的LOGO。很多人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工具都已经达到了准专业级。
  虽然网络DV视频创作者和专业电影制作人员相比,仍存在差距,但已日趋专业。随着人们对网络视频接受程度增强,许多人开始习惯观看网络DV视频,更多的专业制作者也投入到网络DV视频的制作中,这无疑都促使着网络DV视频创作者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
  
  当一个事件被“拍客”关注
  
  成熟“拍客”让视频能量发挥到极致
  刚提出“拍客”概念时,视频网站的引导对无所适从的创作者来说异常重要。而“拍客”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网络DV视频的制作模式。
  现在,一个成熟的“拍客”已经能有意识地把正在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他们有独特的视角和想法,有对主题的把控能力,他们是“拍客”中的明星和领袖。他们显然知道,寻找什么样的主题才能被大众接受,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当然,也有每天拿着DV“扫街”的,将日常小事做成主题视频作品的“拍客”。随着“拍客”队伍的壮大,很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心做起“职业拍客”。
  
  不是记者胜似记者
  汶川地震时,有“拍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志愿者角度拍摄大量第一手视频,用镜头向外界传递着灾区的情况。
  2007年,“芝麻拍客”在中国西昌卫星基地拍摄“嫦娥奔月”火箭发射,随之将视频在第一时间上传至视频网站。这条当时惟一在现场实拍的视频让“芝麻拍客”一跃成为国内“拍客”中的领军人物。
  
  视频引发对弱势人群的关注
  一位每日在上海外滩捡垃圾的老人,被上海拍客“糟糠宝宝”记录下来,视频上传后引起网友广泛关注。随着“糟糠宝宝”的镜头,这位住在简陋房子里,没有任何保障的孤寡老人,牵动了网友的心。由于网友的持续关注,老人最终得到当地民政部门的救助。
  各大视频网站都很重视涉及民生的视频,这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而“拍客”们通过镜头帮助弱势群体的善举也需要积极鼓励。
  
  一条视频让人红透网络
  从早年间的“网络小胖”、“天仙妹妹”到如今的“犀利哥”,都是因为一张图片被网友关注,并随之不断被复制、转帖而迅速成为网络红人。就像“西单女孩”的走红离不开拍客“非我非非我”,网络视频绝对可以让人“全方位、立体型”地瞬间走红。
  当拍客“非我非非我”将一个在西单地下通道中唱歌女孩的画面上传后,很快被全国网友关注,这段仅十几秒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被称为“天籁之音”,而这个执著梦想的流浪歌手则在各大媒体的报道后,被唱片公司签约。
  
  中国网络DV视频的未来
  
  学会做“能让网友自发传播”的视频
  保持网络知名度是一个网络DV视频创作者的生存根本。很多只考虑自身喜好制作作品的创作者,即使侥幸成名,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2006年,“DV青年”张德托夫凭借DV短片《流血的黄色录像》将自己“炒”成了“网络红人”,其案例最后进入某些企业的营销大全。方法就是带着网民一步步进入他设下的“圈套”,在“带网友解套”的过程中,张德托夫一举成名,也因此获得拍电影的机会。因而,学会“如何做一条容易被网民自发传播内容的视频”,是未来DV视频创作者最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更注重社会的内容
  在摒弃过多“风花雪月”的内容后,关注社会、强调人文的网络DV视频将成为未来网络DV视频的重要内容。而一支网络DV视频的创作团队能持久发展,仍然需要商业内容的加入。因此,如何使作品内容既言之有物又能与商业结合,是原创团队在创意方面需要加强的能力。
  
  从“自恋”到“博爱”
  相比“爱玩”的国外作者,中国网络DV视频创作者在“分享”之余,更在意别人怎么说,很多作者甚至会回复每一条观众留言。中国人“爱面子”的毛病似乎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有人说,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是一种自恋行为,其实生活很轻松,看到好玩儿的,发到视频网站上,让所有看到的人会心一笑吧。
  
  DV拍客的收益
  
  网站品牌推广
  虽说张爱玲的名言“成名要趁早”,在这个年代已经被用烂了,但不得不承认,今天,“成名”确实难与网络摆脱干系。更何况,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品牌争夺战中,推广属于自己平台的“网络视频红人”,也是媒体与作者心照不宣的联合方式。各大视频网站要保证自己品牌的特色,就需要找到一些有特点的作者。
  土豆网每年都会从“土豆映像节”的胜出者中选择适合商业合作的作者。“80后”导演邓科因此得到为中影拍电影的机会,而惠普公司投资卢正雨的电影《一只狗的大学时光》也于2010年8月底上映。
  这些都和视频网站的商业合作密不可分。
  
  视频网站的奖励机制
  对于上传的视频,网站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作品,进行经济奖励。一般来说,每个网站都有固定的风格,网站只会选择适合自身风格的作品。如果团队知名度不大,作品点击量不大,费用自然不多,但不少成熟作者月收入能达到上万。
  
  与商业进行合作
  当一个网络口碑和作品点击量高的制作团队脱颖而出后,网站首先会根据其特点进行包装,再与网站客户合作,产生商业利润。随后网站会根据作品再次包装,比如在作品摆放位置等方面给予优惠,以促使团队和作品更加出名。
  名来了,利还会远吗?
  
  也许你赢得了全世界
  在视频网站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成名的网络DV视频创作者,往往是最容易被关注的。2010年,“羌族小煞”和“90’后脱口秀”等早已成名的网友参加了土豆网举办的“一笑赢千金”活动。赛后,这些“网络红人”开始被传统媒体关注。而当他们再回到视频网站,将会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在这个网络时代,你一旦在网上成名,等待着的,可能是全世界。
  
  乐趣最重要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乐于工作”。对于自己能产生乐趣的事情,人们往往会更加认真,做视频也是如此。乐于拍网络DV视频的人必定“自觉自愿”地产生对行业深入了解和对自身技巧提高的要求。
  其实,如果出于爱好,“我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
  
  成功网络DV作品必备
  
  画面稳定
  视频网站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网络DV视频,网络视频编辑不可能将每个视频都看一遍,再去衡量好坏。因此,在看到一部网络DV视频时,首先会注意画面是否稳定,是否使用三脚架也是衡量作者专业程度的标准之一。
  
  保证画质
  因为网络数据压缩的必然损失画面质量,如果上传到互联网的视频颜色昏暗,确实很难吸引人。因而,一部作品是否调过色,也是网络视频用户们决定是否点击观看,网络视频编辑们确定是否将其推荐到首页的关键。因为在视频网站,有些作品即使镜头拍摄得不专业,但只要色彩艳丽,有冲击感,仍然会被大量点击。
  
  处理声音
  网络DV视频的画面处理得好,说明作者有足够制作能力,而一个有较好前、后期流程的制作团队往往会注意声音的处理。
  
  故事引人
  网络DV视频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在电影院看了前20分钟,虽然不能被故事吸引,但因为是“我要看”,又碍于昂贵的票价,往往会将影片看完。而网络DV视频是免费的、随机的。因此能否马上抓住网友,并让他们把这条视频看完,是一条网络DV视频是否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网络DV视频往往在开头几秒钟就能吸引受众看下去。因此网络DV视频可能会有制作瑕疵或故事结构等问题,但却不会影响观看,观众最多会在评论部分写上:“故事太直白”或“不够吸引人”。而这足以说明受众已经将这个故事看完了。
  
  高浏览量
  好的网络DV视频一般都有比较高的点击量,有些作品点击量虽不高,但转载量巨大。有些团队在上传视频后,作品被转载到很多地方,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因为当大众接受“兴趣点”后,这个视频就很容易在论坛里被转载。随着“开心网”和“微博”等方式的兴起,转载量也必然会越来越被重视。
  
  结束语
  
  中国网络DV视频走到今天,人们已不再用“低俗”来评论它和它的制作者们。而当下越来越火热的DV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媒介传播方式,也不断促使着人们拿起手中的DV,记录着生活也改变着自己。洗尽尘沙后,我们也必将能看到灿烂的金子。
   [责任编辑:石文燕]
其他文献
活着,总会追问什么是“幸福”。“幸福”不只是快乐,也不只是富有,幸福之于每个人,大相径庭却又殊途同归。“幸福”是一种对比,是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后满溢心底的感动。摄影师羽舒带着DV行走在中国陆路边境线上,天涯地角,一路求索,感触边民的生活,追问“幸福”的真谛。    幸福就是狗    从腾冲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滇滩镇。从西藏高原穿越香格里拉到了闷热潮湿的西南边陲,我决定先采访中缅边境的出租车司机。  
期刊
佳能EOS 5D Mark Ⅱ等系列高端单反相机(HDSLR)的推出,以其高画质的影像录制功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拍摄感受,改变了高端相机拍摄群族的使用方法和视觉习惯,更引发了一场影像视觉制作手段的革命。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仍会觉得3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不够方便,尤其在进行动态拍摄的时候,不太容易把握准确对焦,肩扛式拍摄无法实时关注小小的显示屏。瑞鸽推出的TL_480HD系列彩色液晶监视器,解决了这些难题,
期刊
如今在国内的影视学院专业教学中,高清摄像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010年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曾购置一批Panasonic AG-HMC73MC、AG-HMC43MC用于教学使用。一个学期后,《大众DV》杂志就这两款专业级高清摄像机在教学领域中的使用情况专访了上海复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张斐老师。  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Panasonic AG-HMC73MC、AG-HMC43MC这两款机器
期刊
用潮水般涌现来形容DV爱好者的成长,似乎并不为过。这一点从网络DV拍客身上看得尤为明显。几十万的点击率、几百万的点击率、甚至上千万的点率,让那些原本默默无闻的作者兴奋不已,成就感极强。这自然引来更多的人跟进,使业余的拍客人数剧增。    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创作群体,DV拍客也许还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当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看到很多DV视频作品时,我们不由得不佩服:中国人太有才了。拍客的作品的题材不仅多,
期刊
恋爱、结婚,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那是浪漫,那是诗情,那是星光灿烂。在视频影像十分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恋人希望把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保留下来,越来越多的摄像师用高超的拍摄技术把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响起,导演兼摄像师任凭的电脑中播放起一段段婚恋视频,精彩的画面让我们沉醉其间,为爱情的力量所震撼,为爱情的幸福所陶醉。很难想象那些“演员”就是生活中的少男少女,很难想象那些片
期刊
数字视音频和传统的模拟视音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直接的文件数字化,而不必像传统模拟视频那样需要专门的采集过程进行A/D模数的转换。模拟视频可以借用各种采集输入设备转变成不同格式的文件,这需要一整套采集输入系统。而现在几乎全部都是数字视频的天下,那么,问题就来了,数字格式只是一个大的范畴,其实,各个厂家各种产品之间,由于技术设计和市场定位不同,会采用不同的视频编码进行数字化记录,由此,产生了纷繁
期刊
《大众DV》杂志“佳能DV秀场”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受到全国电视台、工作室、婚庆行业、影视高校等行业作者及来自各行各业DV爱好者的关注,几年来收到各类题材类型的优秀影片。和几年前的作品大多来自专业院校的情况不同,如今秀场作者的行业分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专业的影视工作室到普通DV爱好者,从古稀老人记录的家庭影像到初中学生随手拍摄的手机视频,DV,这个影像的工具已然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
期刊
影片因道具的存在而变得有血有肉,羽翼丰满;它使一个人物生动,使一个故事充实。DV影片创作中,怎样才能利用道具使影片丰富起来,变得厚重而深刻呢?本期我们通过一个历史的鸿篇巨制、一个丰富的情感剧场《霸王别姬》来分析道具在影片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幸福与梦想的象征    小赖子具有一个儿童的天真本性,懦弱,惧怕痛楚,这个配角在整部影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衬托作用。“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芦数第一。
期刊
“斯坦尼康”,对于大多数中国DV摄像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使用的人却并不多见,即便是专业摄影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所常说的“斯坦尼康”真正的名称叫摄影机稳定器,将摄影机安装在这套系统上,摄影师就可以自由移动并消除运动中所产生的震动,利用跟拍、旋转等手法,拍出流畅的运动镜头。目前在中国摄影师中,能够熟练操作稳定器的摄影师还相对较少,邢程就是其中一个。    神奇的摄影机
期刊
[编者按] 供职于某国际品牌奢侈品公司的“大张张”,是一名美术设计师。自幼喜爱摄影的他,几年前迷上了摄像,且一鸣惊人。他拍摄的公交车上吵架视频的网上点击量达到上千万,被网站转载的次数无法确切统计。然而,现实中的“大张张”却是个非常低调的人,默默地拍摄着自己喜爱的各种题材,享受那份工作之余的快乐与惬意。出门时,大张张身上常带着一台小小的佳能G9,对他来说,拍摄DV视频已成为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方式。大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