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有效策略探索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如何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符合《指南》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落实到一日活动之中,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点。我们从“真问题”“真情境”“真困惑”“真反思”“真成长”这五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园本教研真正起到推动一日保教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园本教研;策略;专业发展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交流教育感受、分享课堂经验的平台,也是改善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幼儿园园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变革。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指南》的精神,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落实到一日活动之中,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点。为了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符合《指南》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园本教研是其必要的保障。为此,我们对新形势下园本教研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以“案例”为核心,聚焦教育“真问题”
  我们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或比较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或者把管理者发现的某一方面问题集中编写成案例,教师围绕案例进行分析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忽视或没有意识到的一些问题。
  (一)聚焦案例,呈现问题
  在推进《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将一日作息进行大调整,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游戏。在日常进班巡视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存在较大问题。我反复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问题,能既不伤害教师、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又能让教师意识到问题、重视问题,并丰富其指导幼儿游戏的经验?深思熟虑后,我决定采用案例式教研,引导教师们围绕“区域活动中如何介入指导”进行参与式培训研讨。教研活动中,先和大家分享了大班《垒玻璃珠》、中班《搭围墙》和小班《玩眼药水瓶》三个活动区案例。
  (二)剖析案例,深入思考
  针对所提供的区域游戏案例,教师通过异质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水平以及教师的介入指导方式是否适当,进行重点剖析,挖掘出案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思考如何改进。如针对大班的《垒玻璃珠》游戏案例,大家充分肯定了案例中的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并用游戏式的口吻引导孩子完成练习。并且对于教师的介入是否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幼儿在之后的游戏中是否情绪愉悦,以及能否采用其他的方式介入等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案例再演,互动分享
  经过组内教师的集体研讨,大家针对案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和发展需要,提出了教师介入的多种方法,并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进行现场演绎,多样化的指导方法一一呈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交流与分享的目的。大家对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达成共识,懂得要观察在先,学会等待;介入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以问题为核心的案例式教研,让教师们跳出自己活动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容易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引起重视。研讨从问题切入,在教师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学习、经验共享,梳理出区域游戏介入指导的方式方法,使教师们学习研讨更专注、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二、以“体验”为抓手,感受问题“真情境”
  如何创设活动区、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游戏,是教师们在实际带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关于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园本研修活动。我相信只有教师会游戏了,才能真正为孩子创设可游戏的环境。于是在这次的研修活动中采用了体验式教研,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游戏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教育策略。
  (一)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教研活动中,我为老师们准备了许多一次性纸杯,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纸杯的创意游戏。一开始,老师们还有些拘谨。没过多久,大家就逐渐放开了,创造出了叠加、搭高塔、传纸杯、顶平衡、看谁推得远等二十几种纸杯游戏。现场不时传来大家的欢声笑语,组员们的创意和游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们分享游戏创意、领悟同伴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体会到低结构化材料蕴含着无限的价值,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投放、去使用。
  (二)角色扮演,游戏体验
  为了帮助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症结,我们在班级中搜寻了几份区域游戏材料,让教师转变角色,亲自操作区角玩具,在体验式研究中寻找问题。如中班的“快乐大转盘”游戏材料,老师在玩的时候发现,大转盘每转一次,都需要完成操作练习,没过多久,大家就不想玩了。我们引导教师分析原因,换位思考,怎么调整材料会更好玩。通过讨论,大家调整转盘设计,增加了趣味性的“抱一抱”“奖励三颗星”等可变性规则,以更好地体现出“快乐”。通过亲身的体验、研讨,教师的观念在逐步发生变化,并懂得在今后区域活动设置中要多问问自己“孩子们喜欢吗”“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等问题,设计出更多孩子们“乐玩”的区域内容。
  直观、具体、亲身体验本是幼儿学习的显著特点,但这次教研活动的效果让我感到这同样适用于教师。由于教师个性、原有经验的不同,对《指南》的理解角度与深度也各不相同。体验式教研通过教师们操作体验和互相交流等形式,让大家明确区域材料投放的具体要求,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三、以“辩论”为契机,澄清教学“真困惑”
  在一次教学展示中,有两个美术教学活动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美术绘画教学中,应该提供范画,丰富幼儿的作画经验,让幼儿有例可循;有的教师则认为,提供范画会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应该让幼儿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针对这个争议,我们及时组织了一场以“辩论赛”为主要形式的艺术领域研修活动。   (一)围绕争议问题,各抒己见
  辩论赛之前的两周内,全体教师就围绕《指南》艺术领域进行通读与自学,针对辩论赛观点“幼儿绘画时需不需要提供范画”展开思考,由正反方各自搜集寻找论据,做好充足准备。辩论赛现场,八位辩手唇枪舌战,各显神通,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师提供范画的目的何在?该提供怎样的范画?如果不提供范画,我们怎么开展美术教学?大家各抒己见,或举例引证,或现场展示幼儿的作品,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二)围绕教学问题,以辩解惑
  如何引导幼儿在对美的感受与欣赏基础上进行表现与创造?许多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特别是美术活动中“教与不教”是十分纠结的一个问题。在和谐宽松的辩论氛围中,大家逐渐明确了《指南》背景下艺术领域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知道“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前提,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引导幼儿欣赏美的事物,在幼儿的表达与表现上,懂得正确看待幼儿的模仿学习,鼓励幼儿在感受和体验基础上的自发模仿。这样的质疑答辩,使教师们进一步理清教育理念,为今后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辩论赛这种教研方式,注重的是氛围的营造和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们通过对话辩驳,不断地呈现原有经验,不断地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有效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教研组织者在关注教师对话的过程中,帮助教师及时归纳问题,提升梳理经验,使研究得以深入,从而获得发展。
  四、以“课例”为推手,引发教师“真反思”
  (一)指定主题,挖掘教材
  园内的研究型教师,以“秋天”为主题,分领域构建不同侧重的教学方案。有的赋予老教材《常绿树与落叶树》以新的诠释,有的引导幼儿用棉签点彩画表现秋天多彩的大树,进一步拓展了教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
  (二)指定教材,同课异构
  对于发展型的教师们,则根据近期的教学主题活动为她们选择不同的教材。小班:主题《汽车嘟嘟》中的“高高兴兴坐上车”;中班:主题《不一样的你和我》中的“奇怪的一对”;大班:主题《宝贝真多》中的“中国红”。在分析本班幼儿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删选取舍,从幼儿学习方式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三)课例展示,分享经验
  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有的教师强调赋予孩子大胆自主的表现空间,有的教师则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许多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处理教材时的思考方式和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大家深受启发。
  (四)评析研讨,共同反思
  每次的课例展示后,先由执教的老师来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解说和自评,再以分组研讨的方式挖掘活动的亮点和不足。大家明确到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要关注活动目标、环节设计、师幼互动的“三个有效”,解决了个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课例研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教师们能及时汲取经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各层级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集体教学研讨活动的价值所在和“同”的要求下凸显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
  五、以“共生”为归旨,实现师生“真成长”
  教研团队是由教师个体组成的,是教师专业进步的“加油站”,每一位教师拥有“加油充电”的权利,也有为其反哺贡献的责任。这就是说,每一位教师对群体来说都是资源。园本教研中应该为教师搭建适宜的平台,在同伴互助、经验共享中获得成长。
  (一)园长引领,提升认识
  为了让教师们更全面地了解论坛以及如何有效参与论坛,我们充分发挥林园长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为老师们做专题讲座。她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丰富经验和思考,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微论坛的认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线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论题,怎样巧妙地说出我们的教育故事。特别是《不走味才最有味》等几个实例论坛稿的分享,让老师们懂得了论坛中要善用比方,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让论坛生动形象。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了理论知识,也助推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实战,共享经验
  教师在《指南》的贯彻实施中,无论是生活环节、教学活动,还是师幼相处之道、游戏组织,都有着丰富的体验与感悟。继微论坛辅导讲座后,我们举行了全园青年教师的“微论坛”活动。论坛中,大家从小点切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有的从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开始娓娓道来,有的从孩子的自主管理入手分享点滴感悟;有的用“螺蛳壳里做道场”介绍区域创设的创新之道。她们或循循善诱,或慷慨激昂,每一个选手和在座的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新的启示与感悟。
  (三)围绕主题,合作交流
  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让幼儿在班级中自主地生活、学习、游戏,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围绕“我的班级我做主”这一交流主题,多名教师纷纷站上讲台,讲述她们经营班集体的故事,分享她们的班级管理成果。既有老教师对传统一日活动组织模式的变革心得,也有年轻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尝试。大家分享着班级管理中的创意与经验,收获着,幸福着。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有效的园本教研能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调动教师的研究热情,变单向的、静态的教研活动为双向的、动态的、对话型的活动,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同成长。因此,只有契合教师问题需求的、促进教师深入思考的教研模式,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使教研真正起到推动一日保教质量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沈心燕. 教研支持方式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崔岚,黄丽萍.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6 月来我院的 68 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株MCF10AT及其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中医药干预,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分析中医药对于抑癌基因ARHI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TERT的甲基化状态以及DNA
学位
[摘要] 每一首童谣都可以点亮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童谣与领域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主题活动、一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音乐韵律、体能锻炼、竞技等元素融入童谣游戏,让幼儿在多元的游戏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童年幸福与快乐。  [关键词] 童谣;课程;游戏化  每一首童谣都可以点亮一个鲜活的生命。童谣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吸引着孩子的关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童谣教育是我园的特色文化。近年来,我
稻田在南方占有主要地位,鄂城稻田面積占全縣耕地的57.45%,醴陵稻田面積則占全縣耕地的89.43%,該二縣为兩湖主要双季稻区,(目前仍以秈稻为主)复种指数高,又为改制重点之一,歷
美国珀杜大学和二十多家公司联合研制的玉米催熟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作物催熟剂。这种玉米催熟剂可使玉米中后期的生长速度略受阻滞,将其营养生长尽早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前后顺序编号,采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02月~2019年07月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的舌象特点,并探讨舌象与不同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揭示HIV/AIDS患者的主要病机,为HIV/AIDS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判断其转归和预后提供参考。方
《医心方》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完整地记载了中国两汉魏晋隋唐时期医学成就,其中不乏五脏病机的深入阐发和临床应用,然至今尚无学者对此进行系统整理,故梳理与辨
学位
国外保存作物种质,多采取-10℃的低温处理,这是长期贮存种子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必须具备现代化控制低温的贮藏库,目前我国多数单位还不具备这种条件。这里介绍我们试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