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金融机构存差现象解析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存差是指一个金融机构或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大于贷款,相反借差是指一个金融机构或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小于贷款。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出现存差现象。海西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于2000年开始出现存差现象。
  
  金融机构存差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金融机构于1995年开始出现存差,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5年存差额占各项存款的6.1%,2005年存差额占各项存款的32%,高达9.5万亿元存差。海西州金融机构自2000年开始出现存差;1999年海西金融机构借差达31亿元;2000年变为存差2.6亿元;2005年增加到46.8亿元。存差占各项存款的比例由2000年的6.79%增加到2005年的51.05%
  
  金融机构存贷差的经济基础分析
  
  (一)在计划经济时代里,金融机构很容易出现借差现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主体的企业是政府主导性企业,企业根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确定生产什么商品、生产多少商品。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根据当地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信贷计划,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各专业银行支持经济的重点和项目下达信贷规模,专业银行结合各基层行支持经济的情况分解信贷规模,基层银行在发放赞款时严格按照信贷规模执行,不得超限额发放贷款,将贷款发放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这时期,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往往是争经济建设的项目、向上级要信贷规模。地方政府出子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贷款往往高于规定的信贷规模,贷款增长具有刚性,而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又是非常有限的。国家为了满足经济建设中资金的需求,专门成立了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的邮政储蓄,人民银行利用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各项存款以再贷歉的形式发放给金融机构,这实际上是一种扩张式的信贷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出现借差是必然的。如果一个地区金融机构出现借差,说明这个地区将本地的资金全部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而且资金不够,从其他地区借用了一部份资金,借入的资金额越大说明本地经济建设中资金投入量更大,当然经济发展越快;如果一个地区出现存差,说明这一地区近年来经济建设的项目少、信贷规模小,而且有一部份资金用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从资金支持经济发展角度讲,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慢一些。
  (二)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信贷管理从规模管理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变。1998年,人民银行出台文件,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管理、实行资产负责比例管理。从文件精神来看,商业银行执行多年的信贷规模管理从此取消,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确定信贷总量。这时的商业银行已经实行自负盈亏,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盈利,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上级行对下级行主要进行利润、不良资产比例等考核,促使商业银行各基层行提高资产质量。在人民币利率严格管制下,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向规模大、经营效益好、市场前景好、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在本系统内进行资金统一调度,逐步形成了银行信贷资金向投资环境好、信用比较好的地区转移的现象。一部分地区特别是信用环境差的地区纷纷出现存差。
  (三)经济由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转变过程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商业银行出现存差是必然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里我国的银行不是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自的,执行国家和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或文件,对贷款的管理只讲额度不讲风险。银行、企业都是国家或集体的,不存在单位、部门利益,国家考虑的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各级政府考虑的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银行贷款的风险损失没有人去想。改革开放后,我国银行(人民银行除外)经过了政府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最终改制成为股份制银行。金融企业要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而金融企业在金融管理中的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管理体系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健全,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金融企业探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金融企业慎贷、惜贷、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大企业、大项目都是很自然的事。海西州地处边远地区、职工收入少、条件差。金融职工素质相对较低,管理、创新能力比上级行差,贷款风险评价体系更加不完善。并且海西地区信用环境较差,银行惜贷心理更重,存差也就更大一些。2005年海西州金融机构存差高达46.8亿元,占存款总额的51%,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
  (四)商业银行存在一定数量的存差是正常的。从各国银行管理来看:央行都规定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是限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一项强制规定,是不能用子发放贷款的,并且商业银行还要随时为前来取款和结算的客户准备资金,即备付金。从我国目前银行有关规定和客户支取款的情况来看,准备金和备付约占存款的15%,这一部份款项商业银行是不能发放贷款的。在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投资、只能发放贷款的情况下,存差在15%左右是正常的。但是目前我国银行除了发放贷款外还可以进行购买有价证券及投资、外汇占款等。因此,目前银行存差比15%要高一些。
  
  海西金融机构“存差”原因分析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是促成海西金融机构出现存差的资金管理基础。海西州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实行受权制,这种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上级行的资金使用权比下级行大,到了海西最基层的行时,有的已没有贷欺发放权,即使有贷款发放权的基层行,其可发放贷款的规模都很小,大企业、大项目的大额信贷资金就由信贷资金管理权限更大的上级行发放贷款,如海西州的大型企业在省分行直贷近20亿元,商业银行省分行直接发放的贷欺不能在海西银行的报表中反映,形成海西州国有商业银行表面性的存差。
  (二)高额的外汇储备是商业银行存差的主要因素。高额的外汇储备必然要占用银行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减少,银行贷款随之减少。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通过购进外汇支付人民币进行外汇储备,这种货币投放不增加贷款,而存款却在增加,造成近年来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较快,在外汇储备额高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存差现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可知:2005年12月外汇占款高达7.1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银行存差总额的76%。这样银行将一部份资金用于外汇占款形成基层商业银行上存资金,资金上存形成海西金融机构的存差。
  (三)企业为了降低银行借款的成本,大企业集团实行统借统还是基层商业银行存在存差主要因素。在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监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向风险相对较低的大企业、大项目,以达到降低风险、提 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形成在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中竞争激烈,对大额贷款采取利率下浮的方式争取更多的优质贷款,目前贷款利率下浮权掌握在商业银行省分行手中,大企业由于贷款规模大,可以进行集中大额借款和还款,于是集中在商业银行省分行进行贷款,享受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海西州目前已有两家企业(石油、西部矿业)在商业银行省分行获得贷款,归还了原在海西金融机构的贷款近20亿元,造成海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下降。
  (四)不良贷款的剥离是造成基层商业银行存差的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银行发放贷款不考虑借款单位和个人的资信状况。进入市场经济后,许多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纷纷倒闭、破产,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不符合规定要求。国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剥离,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的大量产生及其核销或划转,从货币投放角度讲,贷款一旦形成损失,意味着相应投放的货币就失去有效的物质保障,从而形成过剩的货币,过剩的货币必然形成存款。不良贷款的剥离一方面形成存款增长过快,一方面形成贷款总额减少。1998年至2001年,海西州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约11亿元,造成贷款直接减少11亿元,造成海西州金融机构2001年存差达10.5亿元,占存款总额的22.65%。
  (五)海西州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差是形成存差的一个基本因素。商业银行进行资产风险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无可非议,但商业银行对借款客户的风险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慎重,争先为大企业、大项目发放贷款。海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项目少,商业银行在保证大企业和大项目后还有许多剩余的资金,而面对众多中小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由于风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很少发放贷款,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银行过剩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地运用。据调查海西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得到满足的程度只80%,并且还40%的企业自知银行不发放贷款而没有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六)企业融资渠道多。在计划经济时代里企业要获得资金只有银行和财政投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融资的渠道很多,可以从本地的开户银行获得贷款、可以从外地银行获得贷款,可以从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发行、股权转让获得长期资金,可以通过资金市场获得短期资金,还可以获得国债资金的支持。据初步调查,“十五期间”海西州企业从商业银行上级行获得贷款20亿元,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近10亿元,通过股权转让获得长期资金4.5亿元,获得债转股资金4.6亿元,获得国债建设资金5亿元以上。还有许多企业从其他地方的金融机构获得银行贷款后以投资的形式在海西进行建设,外来的资金同样参与海西的经济建设,如果仍用海西金融机构的贷款来衡量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是不对的。从海西州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海西州外来资金多,海西州外来资金约34亿元、剥离不良贷款11亿元,2005年末海西金融机构贷款44.8亿元,总用于海西经济建设的资金大于各项存款总额,不能说海西的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得少,而应该说金融对海西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支持作用。
  
  正确认识海西州金融机构的存差
  
  (一)银行体系存差虽然扩大,但贷款总量在增长。海西州国有商业银行是一个金融企业,既然是企业就必须盈利,金融企业吸收存款是有成本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吸收的存款进行合理的资金运用。在目前商业银行主要资金运用是贷款的情况下,必然要发放贷款。否则商业银行就会出现亏损。2005年海西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7.77%,虽然增长的幅度低,但始终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金融机构的存差或借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计划经济的烙印仍在人们的脑海中,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处于金融机构借差的海西,许多人还处于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认为银行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就应该处于一种借差状态或者是存贷相等的状态。目前海西金融机构出现存差就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事情,甚至有的认为金融支持海西经济发展的力度变小了。实际上不是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发生了变化,而是经济在转型、金融体制在改革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的非贷款类资金运用逐步增加,贷款类资金运用逐步减少,存差随之扩大。这是银行规避风险、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的必然选择。
  (三)一个地区金融机构存差过大,说明这一地区投资环境、信用环境差。目前我国银行主要靠存贷款利差获取利益的,商业银行是企业,企业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银行来说,吸收存款后是很愿意发放贷款的,关键是银行贷款发放后能否按期收回本息。如果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本金,说明这一地区金融风险很大,金融安全存在着较大的隐患,金融不安全反过来又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海西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资产难以落实,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一度被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确认为贷款风险高的地区,上收海西州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权。2000年海西州金融机构贷款比上年减少30亿元,从此海西州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借教制之期不存认银行贷款的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认和信贷支持。
  
  几点建议
  
  (一)目前海西州金融机构出现存差,表明了商业银行已经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注重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稳健性,进一步说明了海西金融业是平安的,是值得肯定的。
  (二)加大金融机构的创新力度,完善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对市场前景好、企业产品有销路、经营管理好的中小企业给予足够的贷款支持。
  (三)在政府的主持下成立海西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减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损失,增加银行放贷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培养海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海西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的监管力度,支持和鼓励海西金融机构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创新,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人行海西州中心支行)
其他文献
一、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的现实关注点  资金作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决定因素和制约条件,在柴达木新型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尤为突出。“十五”期间,柴达木信贷资金供需不足,更多地表现为配置结构的失衡。  (一)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明显偏低。到2005年末,柴达木地区拥有各类金融分支机构129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机构51家、政策性银行1家、农信社34家、邮储22家、保险公司20家、证券营业服务部1家,全州金融从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
在州十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由州文联主办的《瀚海艺报》发送到出席会议的代表手中。在此之前,州文联主席乔永福先生向我说起此事,意思是这是一份新创办的彩报,请大会秘书处负责分发各代表团。我当即同意,宣传海西嘛,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而当我见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瀚海”两个字,它是那样的鲜红、苍劲,充满动感。此时的心情,不是出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而是源于原《瀚海潮》杂志那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