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先行PTBD,术后可行TACE的患者为试验组(41例),不可行TACE的患者为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引流管通畅率及生存时间等的差异,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82例患者共放置引流管93根,试验组患者共行TACE治疗109次,PTBD及TACE手术均成功。72例患者PTBD术后自觉黄疸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TBD及TACE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结果显示,PTBD术后3个月试验组总胆红素[(46±11)μmol/L]、直接胆红素[(28±1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5±1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3±12)U/L]与术前[(269±113)μmol/L、(159±74)μmol/L、(118±40)U/L、(111±55)U/L]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25±1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12)U/L]与术前[(291±114)μmol/L、(171±66)μmol/L、(129±54)U/L、(114±43)U/L]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糖类抗原199在PTBD术后6个月时[(426±136)U/ml]较对照组患者[(569±204)U/m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57,P<0.05)。PTBD术后6、9、12个月两组患者PTBD引流管通畅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10.4 d,对照组患者为234.5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8,P<0.05)。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BD术退黄效果明显,术后联合TACE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使用5 mm胆道镜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7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方法完成胆道探查取石术的病历资料。结果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取石术,取净结石一期缝合汇入部。手术时间65~150 min;术中出血量10
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亚洲地区很常见的肝胆疾病。肝胆管结石的反复发作易诱发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伴发的肝内胆管癌一般起病隐匿,常被结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所掩盖,容易导致漏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文通过对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疾病进行分析,阐述了肝内胆管结石进展到肝内胆管癌的组织局部微环境变化,试图寻找出肝内胆管结石进展为肝内胆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患者男性,70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3年伴疼痛2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术中精索处探及致密肿块,泌尿外科台上会诊后行精索切除术+右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病理:精索纤维组织内见腺癌浸润,胰腺来源可能大。追查CA 19-9和腹部增强CT,最终考虑为胰腺癌精索转移伴右侧腹股沟疝,晚期肿瘤。随后化疗,腹部CT提示胰体尾恶性肿瘤伴肝内转移、腹水,最终死亡,术后生存3个月。
期刊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药物血清对人肾细胞癌ACHN细胞凋亡及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基因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血清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1·d-1灌胃),益气解毒方高浓度血清组(益气解毒方煎剂50 g·kg-1·d-1灌胃),益气解毒方中浓度血清组(益气解毒方煎剂25 g·kg-1·d-1灌胃),益气解毒方低浓度血清组(益气解毒方煎剂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行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的20例髓母细胞瘤患者。治疗期间记录所有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NCI-CTCAE)4.0版进行严重性分级,分为轻度(0~Ⅱ级)和重度(Ⅲ~Ⅳ级)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乏力、恶心呕吐和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20及CD3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97例乳腺癌组织,以同期收治的78例乳腺纤维腺瘤病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120异常表达率及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78/97)和85.5%(83/97),
甲状腺受碘缺乏、酶缺陷、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疾病,尤其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探讨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甲状腺癌中差异性表达基因、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靶分子,对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与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长链非编码RP11-23J9.4-miRNA-15a-体轴发育抑制因子2-Wnt通路在甲状腺癌的发
山西省肿瘤医院有着67年的历史,医院的不断壮大反映了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巨大发展。文章对山西省肿瘤医院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提出在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一些思路。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E26转录因子(TMPRSS2-ETS)融合基因及ETS相关基因(ERG)、ETS变异体1(ETV1)、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前列腺癌患者石蜡标本50例,以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MPRSS2-ERG、TMPR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危险度分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RIZ1 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初发MDS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均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细胞中RIZ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