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振华先生
自小热爱粤剧,未满十二岁就成为佛山粤剧院成员,接受到最好的艺术熏修。初到澳门,为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中练就了不凡的商业思维,成功创业。但事业与爱好两不误,为弘扬中华文化,他在港澳两地举办多场演唱会,並计划将个人演唱会举办在美国纽约。业余时间,他教学传艺,鞭策学生苦以养志、谦逊做人。他一生为人着想,视吃亏为福,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戏曲家。
【朱振华先生,澳利华酒店董事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澳门振华声粤艺会会长,澳门粤艺製作室主席兼艺术总监,广东省粤剧大典澳门区特约顾问。他自幼受父亲熏陶,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满12岁进入佛山粤剧院接受训练,並积累了大量的演出经验。来澳门後边工作边学习,造就自己同时成就他人,教学传艺,培养出众多的粤剧粤曲爱好者,为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倾尽毕生心血。】
初心所向“南国红豆”
周总理曾经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将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曲相提並论,可见其地位之高。粤剧流行於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地区,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生於广东佛山的朱振华先生,自幼对粤剧有着一种难以割捨的情感,其父是一名粤剧爱好者,每每听到父亲唱起粤剧,那平白的唱词、绵长的唱腔以及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唱风让朱振华先生几度沉醉其中。
耳濡目染下,朱振华先生生发了对戏曲文学的爱好。凭着这个优势,刚刚步入小学的他就被老师培养起来到各个学校巡回讲故事,慢慢开始演样板戏,很早就参与《沙家浜的军民鱼水情》主题曲的演唱,这为他後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岁那年,朱振华先生在佛山大戏院进行粤剧样板戏表演,他惊人的艺术天赋让观众惊叹之餘多了几分佩服,这个聪慧过人的男孩在当地一时间引起很大轰动。未满12岁,佛山粤剧院到各地招生,学校推荐朱振华前去报考,几轮考试下来,他顺利通过,並成了佛山粤剧院的成员。在那里,他接受了正规的训练,边学习边参加演出,短短几年下来,他的艺术才能越发绽放光芒,其技艺也一天比一天娴熟,並被报送往北京中国京剧院深造。
1990年,是朱振华先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离开佛山粤剧院,踏上了澳门这片火热的土地,第一份工作落定在一家製衣厂打工。当时澳门的製衣业仍处於蓬勃发展阶段,朱振华先生开始从“剪线头”、“执鸡”(即是清理污秽)再到烫衫、蒸气夹机等。从一个小厂工慢慢成为部门主管。那时加班是常有的事,朱振华先生几乎挤不出时间去参加戏曲活动。两年後,朱振华先生经好友介绍,转行进入一家娱乐公司,他又从零学起,从低做起,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的职业生涯走得非常顺利且出色。十几年下来,他精通娱乐场内几十种遊戏规则,从最初的助理场务员升为场务员、巡场、区长再到经理。机会总是留给有凖备的人,正好公司成立俱乐部,艺术派上了用场,给年轻的自己写下最华美的一页。虽然工作时间长,事情也特别琐碎,就是三班倒的轮班制度,此工作对於别人来说颠倒日夜,怎可再作它想。而对於朱振华先生来说是最理想的教学时间,他卻只给自己安排了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餘时间全部用来上课排戏。期间他曾和朋友办过化粧影楼,他亲自帮顾客化粧、做造型及摄影,也曾开过花店,知道如何进花,养花、插花和写花篮的联对等。这也印证了朱振华先生自己所说的:一个人什麽都要懂,不懂的就去学,只有这样,视野才会开阔,也就只有视野开阔了,才不会沉迷於不好的东西,才会走上正确的路。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朱振华先生投身一家发展势头正旺的外资公司,天天与外国人打交道,少年时期苦修的英文也得到了实践,希望在事业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不管工作再苦再忙,朱振华先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热爱,出於一份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他2002年创办“澳门粤艺製作室”於2008年成功创办属於自己的第一个艺术团体——澳门振华声粤艺会。
澳门艺术节的“艺术情结”
对工作,朱振华先生越做越有激情,他感觉自己的青春与活力在工作中能夠全然释放。对艺术,他更是热情不减,甚至在工作与艺术之间,他选择了後者。当他意识到长久的发展不容他边工作边学习艺术时,他毅然放棄了不菲的收入,一心一意投入对艺术的学习乃至传承中去。期间,虽然经历过无数的思想斗爭,但朱振华先生最终的选择卻依旧断然、坚定,这足以见证他的一颗艺术之心燃烧得正当炽热。
朱振华先生的艺术道路是与事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当年,他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商机,趁着机会,他着手创办澳利华酒店並独自经营。待酒店管理逐渐上轨道後,朱振华先生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专研艺术。他经常奔赴香港进行排练和演出,有时候还专程飞往美国、新加坡等地参加演出,从艺之路虽然奔波,卻也给他带来无尽的充实与快乐。在港澳两地,朱振华先生已经成功举办过两次个人演唱会及多场“师生友”演唱会,港澳两地慈善舞台也常见到他的身影……他考取了中山大学函授毕业文凭,是七十年代末较早学习外语的文艺工作者,如今既从艺也从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振华先生对艺术质量的要求极高,每场演唱会他都要求观众必须买票看演出,他认为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今年底,朱振华先生将在美国纽约举办又一场个人演唱会,希望能夠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中华粤剧曲艺文化逐渐向国际迈进。
由澳门特区文化局主办的澳门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澳门艺术节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团,把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摄影展、书画展及手工艺展等十八个演出项目带到澳门,尽显世界风情。目前,澳门艺术节已成为本地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文化艺术活动,每届艺术节规模宏大,盛况空前。1995年始,朱振华先生连续多年参加澳门艺术节的演出,今年在二十五届澳门艺术节中执导、监製和主演《香销十二美人楼》,得到行内外一致讚赏。据介绍,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澳门艺术节,这不仅仅是一个给民间艺术组织提供展示平台的节日,更是促进国际艺术交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媒介。粤剧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吸纳了诸多的民间智慧,在无数粤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流传至今。同样作为一名粤剧爱好者,朱振华先生表示,自己也会为粤剧文化的传承献一份心力,为这宝贵的文化瑰宝播撒芬芳。 传承文化更教“从善做人”
在追求艺术这条路上,朱振华先生从不满足於自我艺术水平的成就,他更希望能夠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他认为,中华民族要实现长久的稳定发展,其根本在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於是,他毅然走上弘扬粤剧文化的道路。他利用空餘时间讲课教学,跟其他以教学为谋生手段的艺术教师比起来,已经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朱振华先生不再需要这份额外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基於此,也基於他对传承艺术的热忱,他从来不要求学生交多少学费,甚至对於有困难的学生主动提出免费给他上课,正是这样一份正直、为他人着想的品格,让朱振华先生生备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随着名气的增大,前来拜师学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朱振华先生欣喜地看到,粤剧文化並没有在年轻一代身上消失,相反,他们的热情、活力让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文化瑰宝闪耀着特有的新的光芒。他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大部分来家里上课,对於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朱振华先生也尽量满足,到对方家里和到社团、会堂、和学校教学。对学生,朱振华先生从来都是恩威並重,他私下里跟学生很亲近,在粤剧的教学上卻非常严格。他鞭策学生,学习艺术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粤剧表演中很多动作和技艺难度都很高,要想不退步、在舞台上被人认同,唯有坚持练功,保持自己的形象和水準。他还教导学生要谦逊,“永远不要吹嘘自己,站在舞台上自会有人评价,自会有人一眼就能洞悉你的真才实学。”他还进出大大小小的文艺社团进行技艺指导,为澳门的粤剧和曲艺事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如今的朱振华先生担任20来家社团顾问,同时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唯一一个来自澳门的理事,可见其艺术功底之深厚。
回忆从艺之路的点点滴滴,有辛酸、有痛苦、有汗水、有淚水。曾经,朱振华先生为了赶在澳门艺术节前将节目排好,在严冬,北风刺骨之时,排练到深夜十一点。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冻得直发抖,黑乎乎的夜晚,孤零零的背影,他强忍着肚子痛、发烧的折磨还要赶在十二点前去公司上通宵班,那辛酸的画面他永远也忘不了。然而,朱振华先生从未後悔过当初选择了这条路,他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在澳门得到广大粤剧曲艺朋友的认同,这是一个从艺人最值得骄傲的成绩。而对朱振华先生来说,他最大的动力来源於太太——一个同样热爱艺术的才女。自从跟随朱振华先生来到澳门後,其太太虽然没有化粧登台,而每当丈夫演出都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为他联络节目、定製服装充当”衣箱“(行内穿着戏服之人)及提出意见等等,默默地向他传递着一份温暖和关怀。
喜欢艺术的人,生活一定不会是单调的,这在朱振华先生身上颇有体现。他有着广泛的爱好,跑步、游泳、足球、下棋和钓鱼等都是他享受生活的方式。朱振华先生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身为家中的长子,他从小起就担当着照顾两个弟弟的角色,故一直都在做着“孔融让梨”的事,这样的童年让朱振华先生成为一个谦让、付出的人。如今,朱振华先生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要知礼让,不要怕吃亏,更不要看不起别人,倘若子女对员工或家佣说话语气稍微重了一点,朱振华先生马上提醒到:“你是不是能夠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想一想,如果对方换做是你,你心里会好受吗?”用行动教导方式打动他人,从此,父亲设身处为他人着想的教诲在子女心中根深蒂固。
朱振华先生常说:“男人有时候需要忍着眼淚一直奔跑。”在传承艺术的道路上,他不就是这麽强忍着心中的苦与淚,秉着一颗追求艺术的心,以一位中国人特有的责任和担当,承载起弘扬中华民族粤剧曲艺文化的重任吗?他在艺海里华丽绽放,然而,他的品行与为人,远比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还要光彩照人!
自小热爱粤剧,未满十二岁就成为佛山粤剧院成员,接受到最好的艺术熏修。初到澳门,为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中练就了不凡的商业思维,成功创业。但事业与爱好两不误,为弘扬中华文化,他在港澳两地举办多场演唱会,並计划将个人演唱会举办在美国纽约。业余时间,他教学传艺,鞭策学生苦以养志、谦逊做人。他一生为人着想,视吃亏为福,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戏曲家。
【朱振华先生,澳利华酒店董事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澳门振华声粤艺会会长,澳门粤艺製作室主席兼艺术总监,广东省粤剧大典澳门区特约顾问。他自幼受父亲熏陶,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满12岁进入佛山粤剧院接受训练,並积累了大量的演出经验。来澳门後边工作边学习,造就自己同时成就他人,教学传艺,培养出众多的粤剧粤曲爱好者,为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倾尽毕生心血。】
初心所向“南国红豆”
周总理曾经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将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曲相提並论,可见其地位之高。粤剧流行於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地区,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生於广东佛山的朱振华先生,自幼对粤剧有着一种难以割捨的情感,其父是一名粤剧爱好者,每每听到父亲唱起粤剧,那平白的唱词、绵长的唱腔以及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唱风让朱振华先生几度沉醉其中。
耳濡目染下,朱振华先生生发了对戏曲文学的爱好。凭着这个优势,刚刚步入小学的他就被老师培养起来到各个学校巡回讲故事,慢慢开始演样板戏,很早就参与《沙家浜的军民鱼水情》主题曲的演唱,这为他後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岁那年,朱振华先生在佛山大戏院进行粤剧样板戏表演,他惊人的艺术天赋让观众惊叹之餘多了几分佩服,这个聪慧过人的男孩在当地一时间引起很大轰动。未满12岁,佛山粤剧院到各地招生,学校推荐朱振华前去报考,几轮考试下来,他顺利通过,並成了佛山粤剧院的成员。在那里,他接受了正规的训练,边学习边参加演出,短短几年下来,他的艺术才能越发绽放光芒,其技艺也一天比一天娴熟,並被报送往北京中国京剧院深造。
1990年,是朱振华先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离开佛山粤剧院,踏上了澳门这片火热的土地,第一份工作落定在一家製衣厂打工。当时澳门的製衣业仍处於蓬勃发展阶段,朱振华先生开始从“剪线头”、“执鸡”(即是清理污秽)再到烫衫、蒸气夹机等。从一个小厂工慢慢成为部门主管。那时加班是常有的事,朱振华先生几乎挤不出时间去参加戏曲活动。两年後,朱振华先生经好友介绍,转行进入一家娱乐公司,他又从零学起,从低做起,热爱学习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的职业生涯走得非常顺利且出色。十几年下来,他精通娱乐场内几十种遊戏规则,从最初的助理场务员升为场务员、巡场、区长再到经理。机会总是留给有凖备的人,正好公司成立俱乐部,艺术派上了用场,给年轻的自己写下最华美的一页。虽然工作时间长,事情也特别琐碎,就是三班倒的轮班制度,此工作对於别人来说颠倒日夜,怎可再作它想。而对於朱振华先生来说是最理想的教学时间,他卻只给自己安排了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餘时间全部用来上课排戏。期间他曾和朋友办过化粧影楼,他亲自帮顾客化粧、做造型及摄影,也曾开过花店,知道如何进花,养花、插花和写花篮的联对等。这也印证了朱振华先生自己所说的:一个人什麽都要懂,不懂的就去学,只有这样,视野才会开阔,也就只有视野开阔了,才不会沉迷於不好的东西,才会走上正确的路。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朱振华先生投身一家发展势头正旺的外资公司,天天与外国人打交道,少年时期苦修的英文也得到了实践,希望在事业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不管工作再苦再忙,朱振华先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热爱,出於一份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他2002年创办“澳门粤艺製作室”於2008年成功创办属於自己的第一个艺术团体——澳门振华声粤艺会。
澳门艺术节的“艺术情结”
对工作,朱振华先生越做越有激情,他感觉自己的青春与活力在工作中能夠全然释放。对艺术,他更是热情不减,甚至在工作与艺术之间,他选择了後者。当他意识到长久的发展不容他边工作边学习艺术时,他毅然放棄了不菲的收入,一心一意投入对艺术的学习乃至传承中去。期间,虽然经历过无数的思想斗爭,但朱振华先生最终的选择卻依旧断然、坚定,这足以见证他的一颗艺术之心燃烧得正当炽热。
朱振华先生的艺术道路是与事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当年,他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商机,趁着机会,他着手创办澳利华酒店並独自经营。待酒店管理逐渐上轨道後,朱振华先生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专研艺术。他经常奔赴香港进行排练和演出,有时候还专程飞往美国、新加坡等地参加演出,从艺之路虽然奔波,卻也给他带来无尽的充实与快乐。在港澳两地,朱振华先生已经成功举办过两次个人演唱会及多场“师生友”演唱会,港澳两地慈善舞台也常见到他的身影……他考取了中山大学函授毕业文凭,是七十年代末较早学习外语的文艺工作者,如今既从艺也从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振华先生对艺术质量的要求极高,每场演唱会他都要求观众必须买票看演出,他认为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今年底,朱振华先生将在美国纽约举办又一场个人演唱会,希望能夠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中华粤剧曲艺文化逐渐向国际迈进。
由澳门特区文化局主办的澳门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澳门艺术节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团,把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摄影展、书画展及手工艺展等十八个演出项目带到澳门,尽显世界风情。目前,澳门艺术节已成为本地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文化艺术活动,每届艺术节规模宏大,盛况空前。1995年始,朱振华先生连续多年参加澳门艺术节的演出,今年在二十五届澳门艺术节中执导、监製和主演《香销十二美人楼》,得到行内外一致讚赏。据介绍,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澳门艺术节,这不仅仅是一个给民间艺术组织提供展示平台的节日,更是促进国际艺术交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媒介。粤剧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吸纳了诸多的民间智慧,在无数粤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流传至今。同样作为一名粤剧爱好者,朱振华先生表示,自己也会为粤剧文化的传承献一份心力,为这宝贵的文化瑰宝播撒芬芳。 传承文化更教“从善做人”
在追求艺术这条路上,朱振华先生从不满足於自我艺术水平的成就,他更希望能夠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他认为,中华民族要实现长久的稳定发展,其根本在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於是,他毅然走上弘扬粤剧文化的道路。他利用空餘时间讲课教学,跟其他以教学为谋生手段的艺术教师比起来,已经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朱振华先生不再需要这份额外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基於此,也基於他对传承艺术的热忱,他从来不要求学生交多少学费,甚至对於有困难的学生主动提出免费给他上课,正是这样一份正直、为他人着想的品格,让朱振华先生生备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随着名气的增大,前来拜师学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朱振华先生欣喜地看到,粤剧文化並没有在年轻一代身上消失,相反,他们的热情、活力让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文化瑰宝闪耀着特有的新的光芒。他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大部分来家里上课,对於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朱振华先生也尽量满足,到对方家里和到社团、会堂、和学校教学。对学生,朱振华先生从来都是恩威並重,他私下里跟学生很亲近,在粤剧的教学上卻非常严格。他鞭策学生,学习艺术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粤剧表演中很多动作和技艺难度都很高,要想不退步、在舞台上被人认同,唯有坚持练功,保持自己的形象和水準。他还教导学生要谦逊,“永远不要吹嘘自己,站在舞台上自会有人评价,自会有人一眼就能洞悉你的真才实学。”他还进出大大小小的文艺社团进行技艺指导,为澳门的粤剧和曲艺事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如今的朱振华先生担任20来家社团顾问,同时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唯一一个来自澳门的理事,可见其艺术功底之深厚。
回忆从艺之路的点点滴滴,有辛酸、有痛苦、有汗水、有淚水。曾经,朱振华先生为了赶在澳门艺术节前将节目排好,在严冬,北风刺骨之时,排练到深夜十一点。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冻得直发抖,黑乎乎的夜晚,孤零零的背影,他强忍着肚子痛、发烧的折磨还要赶在十二点前去公司上通宵班,那辛酸的画面他永远也忘不了。然而,朱振华先生从未後悔过当初选择了这条路,他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在澳门得到广大粤剧曲艺朋友的认同,这是一个从艺人最值得骄傲的成绩。而对朱振华先生来说,他最大的动力来源於太太——一个同样热爱艺术的才女。自从跟随朱振华先生来到澳门後,其太太虽然没有化粧登台,而每当丈夫演出都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为他联络节目、定製服装充当”衣箱“(行内穿着戏服之人)及提出意见等等,默默地向他传递着一份温暖和关怀。
喜欢艺术的人,生活一定不会是单调的,这在朱振华先生身上颇有体现。他有着广泛的爱好,跑步、游泳、足球、下棋和钓鱼等都是他享受生活的方式。朱振华先生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身为家中的长子,他从小起就担当着照顾两个弟弟的角色,故一直都在做着“孔融让梨”的事,这样的童年让朱振华先生成为一个谦让、付出的人。如今,朱振华先生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要知礼让,不要怕吃亏,更不要看不起别人,倘若子女对员工或家佣说话语气稍微重了一点,朱振华先生马上提醒到:“你是不是能夠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想一想,如果对方换做是你,你心里会好受吗?”用行动教导方式打动他人,从此,父亲设身处为他人着想的教诲在子女心中根深蒂固。
朱振华先生常说:“男人有时候需要忍着眼淚一直奔跑。”在传承艺术的道路上,他不就是这麽强忍着心中的苦与淚,秉着一颗追求艺术的心,以一位中国人特有的责任和担当,承载起弘扬中华民族粤剧曲艺文化的重任吗?他在艺海里华丽绽放,然而,他的品行与为人,远比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还要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