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散文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其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现状不尽如人意。表现在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把散文教成小说、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不顾文章体式的表现。目前,这类现象似乎已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这一现象又有增无减。对于高中生来说,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文化积淀、审美感受等,都与这些散文名篇有着巨大的落差。在散文学习中,学生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知所谓,散文的美学体验极度缺失。
  真善美是文学追求的价值,是衡量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准。别林斯基就曾说过:“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所以,高中散文教学的落脚点更多的应该是在真善美的体验上。
  一、整体意识
  文章的词语、结构思路、文化内涵、审美趣味应该是一个整体,融合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把这些割裂开来,遵循“一解词语,二释句意,三明旨意,四析写法”诸如此类的原则。这样的课堂是支离破碎的,学生也是被动的、机械的。虽然表面上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层面上的真善美的体验当然也无从谈起了。比如在文言文散文的课堂上,我们应该以文章为中心,结合具体语境积累文言知识,进而体悟文化,使得文章、文言、文化三位一体,和谐共生。
  如笔者过去在讲《陈情表》一文时,一段段串讲分析,静态分析表达效果,教学实效并不好。陈“情”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又是很复杂的。找到好的切入口,尤为重要。所以,再讲这篇文章时就设计了三个小问题:陈了什么情?为什么要陈情?怎么陈情的?带着这三个问题去研读文本。每一段陈了什么内容,只有掌握了文言知识才能把握。第二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构思。他要说的真正意思“听臣微志”这句话,放在了文章最后,却在开头不厌其烦地从幼年的生活经历说起,这是因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忠和孝的关系,二是情和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请求站得住脚。正是有了前面对祖母年老体弱的描述,使人对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这时的先尽孝后尽忠的理也就可以接受了,而文章的以情说理、融理于情的写作方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 美读意识
  美读是指情随声出,声情并茂。把握语音轻重、高低、长短,“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曲折传达出作品蕴蓄的美感。清代姚鼐等人就提出了“因声求气”之说,“声”是指文句的音韵节奏,而“气”是指文章的精神气势。我们的课堂就缺少这样的读书声。就朗读而言,也可形式多样化,范读、齐读、个别朗读、领读、自由读、默读,等等。还可以重点读一段,读几句,读整篇。
  如《兰亭集序》这篇美文的最大特征和出众之处,恰恰就在于它的回环往复的声韵与精致蕴藉的情致的水乳交融,而这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通过恰当的停连、语调将作品句式的交错、叠用与呼应处的脉络体现出来,自然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也可以将本文和孙绰的《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对比诵读,就会发现,孙作句式更整齐,短句更多,但也因此而显得较局促、显露,与其特有的生命情怀与情感状态的特征似乎未尽契合;而王作的那种随时通过整散与长短交错的句式变化所产生的摇曳生姿的语势,似乎更适合传达那种既正视人生苦短、又珍视人生美好的低回蕴藉的情致。
  三、统筹意识
  新课标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知识,增长才干。”对教材和课堂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是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大胆地在紧扣课堂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取舍增删,换一些教材内容。
  周国平的《直面苦难》是苏教版必修五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的语言极富哲理,要高二的学生直接去读很可能理解不了,或只能让学生感受到说教味,于是笔者大胆地采用了课外的材料。当学生看到汶川地震那一组催人泪下的照片时,当他们看完那段2009年雪灾令人动容的视频时;当他们看完一对父母在缆车下坠时用双手托起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血肉为孩子擎起一片生的天空的报道时,以此情比彼情,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直面苦难。这时让学生再回过头看这篇文章,他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吧。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突破了以往的体例,除文本研习之外,还新增了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必修五教材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中,有《报任安书(节选)》和《渔夫》,两篇文章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形式,采取问题辩论的形式,“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人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浅一点说,可以用原文回答他们为什么择生,为什么就死。深一点说,则可以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
其他文献
文章以讨论输电设备的检修情况与检修方案为研究方向,而研究的对象是长春供电公司的输变电设备。对输变电设备和线路检修的现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及研究,并对文章研究对象在输电
批注,是用来记录自身阅读感受的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批注阅读时,边读边思边写,是一种连动的思维过程。阅读者融合自身情感体验,深入文本,揣摩文本,形成自己的思考,形成个性阅读,同时,阅读者的写作能力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  “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渐渐学会阅读,得到自我发展。可以说它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将
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对常规的方法作了改进,可以对交流、直流扩建方案同时进行比较,可以考虑线路及投资费增长的离散性,可以处理初始状态的不联接问题,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
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高考中占有了重要的比重.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了在阅读中学生阅读实践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
瓦斯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因素,是生产过程中需要预防的技术瓶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新技术、探索新方法。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赤壁赋》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精神。仔细研究两篇巨作,览其兴感之由,苏轼与朱自清这两位相隔近800年的文坛巨匠,竟然“若合一契”,真是“古今一也,子瞻与佩弦同耳”。仔细梳理两文“一”“同”之处,令人唏嘘感慨。  一、一样的写景意境  清风徐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水波不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
中国在上个世纪出了两个伟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毛泽东。鲁迅以惊人的否定力量对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进行了猛烈的打击,让麻醉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渐渐清醒;而毛泽东则以其巨大的构建力量和开拓精神让千疮百孔的中国真正站力起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他们二人给中国人留下的巨大精神遗产和人格影响是无穷的!  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文学功绩,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
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因和沿边防护形式有关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文章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目前公路工程施工沿边的防护形式和安全管理引发民事承担责任进行探讨,以期在实
摘要:文章讲述了通过研究云计算、DRA内容生产、高标清节目快速生产、多种编码快剪与合并、媒资快检等技术,搭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云视频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云媒资和云前端两大系统构成,项目方案基本涵盖了在不同渠道中提供视音频服务所需的所有重要环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广电云视频服务;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18-02  20
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Cu,优化了样品预处理条件,测定了宝鸡市所售两类知名品牌大米中铜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限量范围内。通过分析国家大米粉标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