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收藏热红火。笔者每赴沪上,逛古玩集市,首选必去东台路串街。多年前,曾于某家旧书画铺玻璃窗内,见一折扇,画幅远山云烟近树,笔墨荒疏而中规中矩,题款十分工整,具名李恩绩。可惜所用扇面纸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纸笺店的行货,并非洒金古扇如发纤泥金之类名贵品,真如上海话所谓有点“伤实”。依稀记得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蔡彦才先生早年曾对人提起过,李恩绩仿佛是其绍兴同乡,工诗善绘。蔡彦才是蔡东藩之子,曾来笔者家乡海宁海盐一带作画求售。那时他在硖石夜宿西南河诸姓裱画铺,而中餐、晚餐均由寒舍供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老画师生活都曾偃蹇困顿,跼居在绍兴乡下,有时一天只吃两顿粥度日。李恩绩竟把积存案头的许多甲骨文拓本和摹本,整理校勘四百余页,用稀饭浆水当作浆糊胶,依次粘贴,装订成册。这是他年轻时在上海哈同花园工作糊口时积存的,其中不少是我们海宁乡先贤王国维先曾经手摩考证过的,即所谓《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它们后来被胡厚宣教授编入集子。初期有几册还送给海宁一位姓金的教育界人士(即如今市博物馆金雪的祖父辈。那些集子也还收藏在她父处)。
“文革”浩劫之末,香港《文汇报》金尧如、曾敏之先生从老作家柯灵处获得了李恩绩遗稿,在《百花周刊》连载。此中便有披露相关甲文拓本的故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恩绩遗稿由香港三联书店正式结集出版为《爱俪园梦影》,柯灵也作了题为《爱俪园的噩梦》的代序。人们方才从李恩绩的遗著,发现许多国维先生不少真实的史迹。柯灵还告诉读者,当年贫病交迫中的李恩绩缩住在上海南市贫民区,“文革”中竟有人想起要批斗他,以致其所残存少量书画古物落人造反派手中。难怪笔者能从老城厢市肆中发现李氏手泽,那一定是其墨宝于南市最后的残迹了吧?
实际上李恩绩的书稿中,还有不少追忆关系到王国维的事迹,甚而有对金石钟鼎文的考证存疑之类。这也足证李恩绩老人腹笥深广,学识卓著,够资格自称是王国维先生再传弟子。
至于有些年长学者,当年受教于王国维先生或是其亲朋故交,却随时光流逝,人数愈来愈少;能留下点滴文字,或者辗转实录下来有关王国维者实属难能可贵。如南京大学黄淬伯(1899一1970年,江苏南通人)教授早年就读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受业于王国维、梁启超诸名师,毕业时论文题为《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慧琳是唐代关中一位高僧,著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解释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佛经的音义。黄氏为之所作论文,博观约取,条分缕析,文笔也在上乘。王国维先生为之亲笔批一个“甲”字,将名次列在一位名学者之前。半个多世纪之后,黄淬伯教授自己也步入老年,然而但凡提及恩师时,还是言必恭称“观堂师”;直至病殁,从未在小辈面前妄敢尊大。此也可见王国维先生留在学子中的崇高形象,终未稍减。
当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者中间,有许多外籍学子,时常会用小板车送过来一箱一箱的书籍,赠给老师们。观堂师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然后轻轻地说:“哦,这些题目我不研究,送给别的先生吧!”那时节学生若向他质疑某类题目,如果并非王国维先生研究范围的,他绝对不会故弄玄虚,总会歉意地夹杂海宁乡音说:“依格个问题,阿拉弗晓得。”王国维先生读书做学问强调“专”、“全”。他若要搞一个选题,便将能觅得的文献、杂著、工具书或实物资料,全放至书桌上,一一查阅,不肯半点疏漏。
“文革”浩劫之末,香港《文汇报》金尧如、曾敏之先生从老作家柯灵处获得了李恩绩遗稿,在《百花周刊》连载。此中便有披露相关甲文拓本的故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恩绩遗稿由香港三联书店正式结集出版为《爱俪园梦影》,柯灵也作了题为《爱俪园的噩梦》的代序。人们方才从李恩绩的遗著,发现许多国维先生不少真实的史迹。柯灵还告诉读者,当年贫病交迫中的李恩绩缩住在上海南市贫民区,“文革”中竟有人想起要批斗他,以致其所残存少量书画古物落人造反派手中。难怪笔者能从老城厢市肆中发现李氏手泽,那一定是其墨宝于南市最后的残迹了吧?
实际上李恩绩的书稿中,还有不少追忆关系到王国维的事迹,甚而有对金石钟鼎文的考证存疑之类。这也足证李恩绩老人腹笥深广,学识卓著,够资格自称是王国维先生再传弟子。
至于有些年长学者,当年受教于王国维先生或是其亲朋故交,却随时光流逝,人数愈来愈少;能留下点滴文字,或者辗转实录下来有关王国维者实属难能可贵。如南京大学黄淬伯(1899一1970年,江苏南通人)教授早年就读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受业于王国维、梁启超诸名师,毕业时论文题为《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慧琳是唐代关中一位高僧,著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解释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佛经的音义。黄氏为之所作论文,博观约取,条分缕析,文笔也在上乘。王国维先生为之亲笔批一个“甲”字,将名次列在一位名学者之前。半个多世纪之后,黄淬伯教授自己也步入老年,然而但凡提及恩师时,还是言必恭称“观堂师”;直至病殁,从未在小辈面前妄敢尊大。此也可见王国维先生留在学子中的崇高形象,终未稍减。
当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者中间,有许多外籍学子,时常会用小板车送过来一箱一箱的书籍,赠给老师们。观堂师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然后轻轻地说:“哦,这些题目我不研究,送给别的先生吧!”那时节学生若向他质疑某类题目,如果并非王国维先生研究范围的,他绝对不会故弄玄虚,总会歉意地夹杂海宁乡音说:“依格个问题,阿拉弗晓得。”王国维先生读书做学问强调“专”、“全”。他若要搞一个选题,便将能觅得的文献、杂著、工具书或实物资料,全放至书桌上,一一查阅,不肯半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