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136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物联网时代下智能图书馆是必然产物。本文从智能图书馆的特点,概念进行分析,阐述了智能图书馆在物联网环境下发展创新,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图书馆;信息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1.1
  建筑智能化和信息网络智能化构成智能图书馆基础,现代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智能化和传统的图书馆共同构成智能化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现代物联网和计算机智能影响下的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图书馆运行的新模式。读者可以通过智能图书馆随时随地的读取想要的信息和服务,这是传统图书馆所不能满足的。
  1 物聯网下智能图书馆技术特点
  1.1 感知节点
  智能图书馆整个系统运行首先要有图书信息、智能设备、工作人员。在感知节点方面,要有两大方面功能,一是图书等信息的采集能力,二是对信息要能存储、并且处理和通信。这些都需要传感器节电技术的支持。感知节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有大量的网络带宽支持,网络规划和感知节点规划要相互配合。
  1.2 海量数据
  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处理是智能图书馆在信息处理中的核心,是智能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根本。海量冗余和空间位置分散都是物联网下数据的特点。物联网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是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信息处理平台要开发,数据要科学化,实现数据的过滤分析。智能图书馆中海量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是一个现实的研究课题。
  1.3 技术标准
  起步阶段的智能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技术标准的瓶颈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在给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下的智能图书馆带来许多问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RFID的标准。RFID的数据编码格式和安全检测是物联网下图书馆领域最为关注的一个标准。在世界各国不同的图书馆间RFID系统的不同,构成了各图书馆系统之间相互操作的障碍。
  1.4 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下只能图书馆的构建过程中,图书馆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模型是首要问题。物联网的架构的本身潜伏着内在的安全隐患,标签呗复制盗取,标签被随意修改,信息在通信中呗外界窃取,服务被攻击,这些都是物联网本身存在的风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中不去安全因素也渗透到物联网中,目前,在智能图书馆领域大量的RFID安全认证被提出,但是图书馆本身资源管理的特点也给RFID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1.5 配套软件
  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物联网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通过相应的接口对接,必须要引入先进的设备。开发人员对图书馆之间应用的系统不同的特点并不是很了解,这就更加需要开发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相互的合作,这样才能很好的开发出适合自己图书馆需求的配套软件。在用户对智能图书馆进行使用的时候,用户需要实际满意的服务,方便的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和读取,物联网下图书馆系统功能应用软件的全面开发,可以满足用户对智能图书馆服务方面的需求。
  2 物联网智能图书馆服务特点
  2.1 服务观念
  智能图书馆服务要想创新必须要有新的理念,理念是基础,是智能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先导,高校智能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现代理念。我们要有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理念,理念从群众来,并服务到群众中去,智能图书馆面临的对象主要是读者,适合读者的服务里面是智能图书馆创新的关键。
  智能图书馆必须要有服务理念来引导,服务理念从被动单一到主动多元化,从传统到信息服务。
  2.2 服务特点
  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到智能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受现代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影响推动。网络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读者获取图书数据信息主要靠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最近几年,手机图书馆、网络咨询服务方面的建立研究是智能图书馆创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2.3 服务技术
  智能图书馆的核心是技术,技术在服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包括智能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分类查询以及信息传播等。图书馆服务在技术的应用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制约。手机电脑、RFID、全球定位系统等都是通过物联网链接的数据采集。读者需要的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数据采集端处理,数据采集端主要是把数据采集到智能图书馆的数据处理平台再进行分析处理。智能图书馆需要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不接触自动识别技术,RFID特点是数据识别读取快捷,数据存储容量大并且安全。智能图书馆的管理在新的服务技术的支持下会高效有序。
  3 智能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利
  3.1 读者信息获取和修改
  读者的信息被写入到RFID存储模块中,利用RFID容量大的特点,在读者办理借阅证时,将读者信息存储到RFID中,这样无论是否和数据库连接,只要使用RFID设备就能很快的对读者的信息进行或者和修改。
  3.2 图书管理和整理
  在读者对资料进行阅读的时候,采用远距离读写器监控,读者在特定区域阅读查看资料,如果超出监控区域,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阅读的不文明行为。在工作人员对书籍资料进行整理的时候只要用读写器对书架扫描一下就可以查看出书籍是不是摆放正确,这样在工作人员对图书整理提高了效率,也为读者找书提供方便。
  3.3 图书有序的定位查找
  在RFID中存有书的基本信息目录和书放的具体空间位置等信息,这样通过标签可以有效的确定书籍的位置,读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原理就是利用RFID通信信号强弱计算距离,再通过书籍的标签设置。
  3.4 实时检索和阅读
  读者对书籍查询以及相关信息查询可以很快速的检索到,这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对书籍信息进行下载,查阅。快速的访问图书馆资源。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方便读者,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书籍资源的利用率。
  3.5 信息定制
  当读者在图书馆的特定区域时候,通过终端设备比如我们的手机,就可以搜索到图书馆书籍的一些相关信息、读者的借阅信息、图书馆的服务信息。这就要求读者要对图书馆数据进行定制,这样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手机就可以接收到信息的推送通知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信息通知,搜索书籍资源。
  3.6 全天候自助借还服务
  读者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完成借书还书的工作,节约时间不用到图书馆排队等候,对借阅流程快速处理,简单快捷,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一般自助借还服务在全天24小时都可以完成,只要有终端连接到图书馆信息数据库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物联网下智能图书馆技术和创新的分析,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智能图书馆的革新已经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必将给数字图书馆打开创新的局面。智能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等待我们解决的突出性问题。但是随着智能图书馆的不断完善,面临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相互配合下,智能图书馆会为数字图书馆打开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预.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2]杨鹏,张翔.物联网研究概述[J].数字通信,2010(05).
  [3]马然.馆员驾驭智慧图书馆的研究[J].情报探索,2012(09).
  作者简介:王兴国(1983.02-),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作者单位:辽宁行政学院,沈阳 110161
其他文献
燕子与蓝天道别,尾翼优美的姿态,让摩崖上浑厚的文字款款欲飞。历史从栈道上隐去,千年的绝唱,在鱼窍峡被妙手弹奏,日复一日,经年回响。我选择的是一条渐入陇南的方式——火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大概是新世纪以来,“书法雅集”这个概念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给本已十分热闹的当代书坛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话题。书法界本来不缺话题,特别是书法进入当代复兴期,从书法大赛到全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货币、资本和资本主义精神的随机增长模型。在此框架下,对于给定的生产函数、消费者偏好和随机冲击,求出了均衡下的消费-财富比率、经济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体育在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心、乐观的精神、良好的挫折承受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折能力进行了培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抗挫折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题目 期号/页次rn综述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1/1rn并行工程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2/1rn大型复杂产品研制与生产的动态联盟模式 5/1rn可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 6/1rn
古人书迹呈现着书写的不同阶段,并非全是定稿状态,其过程丰富而复杂。书写过程可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侧重文辞内容的记录、保存、传播,另一个是从书法创作而成的作品。稿本是
IPO、QFII、创业板、新三板、退市、再融资审核权、长期资金入市、证券法修订、期货市场创新……今年的两会上,这些话题不仅是12名来自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