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念布局,源头活水润锦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ond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 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这里的“说故事”其实就是写作前的构思。要使我们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认可,写作前就要做一番艰苦的思考准备。应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有了精彩的资本。
  一、巧设悬念:
  第一种:套结法 作者习惯将故事中的悬念称为“结”,所谓“套结”,就是在一个总结中套上了若干个小结,把总悬念和分悬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运用。这种做法往往是先设计一个总悬念,然后再一步步、一环环地设置分悬念,使读者心中的疑团越结越大,把他们的心一直“拎”着,直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才能放下心来,从而来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种:连环节法 一个悬念消失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悬念,一环扣一环。比如《发黄的明信片》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第一个悬念是萨马兰奇为一张明信片发呆,为什么?哦,原来是有三十年代奥运会主席的签名;接紧着第二个悬念又产生了,通过插叙介绍了龙欲飞,可明信片的主人却不是他,这是怎么回事?故事一个个悬念下去,到最后才真相大白。
  第三种:重复节法 所谓“重复节法”,就是一个悬念在作品中多次使用,加深读者或听众对这一悬念的影响。王宣林先生的《鬼讨债》就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设置悬念的。在那个作品里,一张鬼出面讨债的黄草纸先后重复出现了三次,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强化了作品的悬念。
  二、“一线穿珠”:
  线索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以问题为线索,以人的感情为线索等等。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够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整地表达主旨,传达作者的意图,把组织的材料和表达的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那些“自然而然”的线索,不要太牵强,把不易连结到一起的材料勾连起来。三要选择能从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线索,不能半途终止,缺乏串联性。一旦这条线索运用的好了,那文章就显得紧凑有序,写作就会游刃有余。
  三、“抑扬兴波”:
  我们都知道“文章看山不喜平”,扑朔迷离的情节,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安排会格外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并且,有了波澜也可以更好地扩大写作材料的组织运用。
  一件事的展开,自始至终会有一个变化,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安排情节的时候抓住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变化的“点”,围绕这几个“点”展开相应的思考。但是无论是“抑”还是“扬”,是“兴波”还是“无波”,我们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二是要把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连贯。
  四、“妙趣对答”: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境界,从而让文章内容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引起读者近距离的共鸣。对话的选择可以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幻想中的古人和今人的对话,甚至可以让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或文学形象和今人对话等等。只要是符合文章需求的对话内容和形式,我们都可以有礼有节地拿来运用。
  五、照应有序: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自己的创作时说过:“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种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也要有一定的交代。这种方法有很多的种类:一种是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头写到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法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还有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教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以说明、注释。还有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运用的典型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奔流的大江大河,滚滚东去,气势磅礴而又不乏婉转清美,带给人力量的同时又给人以柔美的享受。而所有的这些都要有好的设计构思,完善的谋篇布局,缜密的思路情节,未雨绸缪才能够写作时游刃有余,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才能够使文章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目的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
期刊
某房地产公司在饭店消费支付一张5万元支票,前台结账员收到后转财务交银行结算,银行因填写支票用字不规范,将支票退还饭店。饭店先后找该房地产公司十余次要求协助更换,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换,最后只好通过法律手段寻求解决。  这则消息,充分说明了规范用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
期刊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对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堪比梦魇。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甚至有的学生一提笔写作就感到无从下笔,痛苦不堪。对这一现状,农村语文教师虽想方设法,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心理  有研究表明,家长语言中有关“不、不要”的指令越多,孩子所说
期刊
《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有汪曾祺代表性的散文语言风格,有着诗歌的纯粹,雅致的情趣,给我们爱与美的熏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课堂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抓关键词“月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认为“结构简单随意,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朱熹的七言诗《观书有感》,传诵千年,历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其用巧妙贴切的比喻,道出了读书与获得新知两者的密切关系,甚有哲理。而张小兵老师的“活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总结,已经超出了所谓尝试的层次。总之,不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此诗适用于
期刊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作文评改,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除了重视训练外,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得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
期刊
所谓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具体来说,是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知识,以教学目标为总目标,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合理的熏陶和塑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然而,情感教育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为它看似与教学内容等毫无关联,所以此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忽视,许多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其实,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情感教育涉及语文的
期刊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著名的学校或教师一般都会在各自的教学中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再如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思想是教学民主,为此他提出了“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定向、自学、讨论,到答疑、自测、自结,每一步都闪烁着尊重
期刊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要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要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规划,合理安排,敏锐地捕捉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传统的课堂模式,由于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产生了定式思维,没有了创新精神。新的创造性课堂就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则作为指导者,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自
期刊
《私生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名剧。这部作品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悲惨而又苦难的遭遇。在剧本的结尾,私生子终于知道,他一向称之为“叔叔”的人,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剧本结尾有两句话:  父亲对儿子要求说:“当我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是的,叔叔。”儿子回答。  从儿子冷冰冰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儿子心中的愤怒,小仲马的这个结尾,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