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末位淘汰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大自然利用这一法则,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优秀种群不断进化,不断提升。最终,一种能够超越物质的神秘力量终于产生了,那就是智慧。幸运的是,我们叫“人”的这一种群,拥有了这种神秘力量,从而站在了物种金字塔的顶端。
  实际上,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这种能够让我们脱颖而出的自然法则,那就是“末位淘汰”。就说狮子和羚羊吧,它们互为引发种群内部竞争的诱因,狮子之间为了吃到羚羊而竞争,羚羊之间为了不让狮子吃掉而竞争。然后,通过“末位淘汰”,跑最慢的狮子饿死了,跑最慢的羚羊被吃掉了。于是,狮子和羚羊跑得越来越快,体质变得越来越好,这两个种群都变得越来越优秀。
  “末位淘汰”同样是商业社会的不二法则。市场经济正是利用这一法则,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配置资源,使资源向利用效率最高的企业和区域导入,使社会进步越来越快。
  社会进步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意味着市场竞争会不断加剧、不断升级。那么企业如何在越来越严酷的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与社会一起进步呢?别无他路,必须将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商界的不二法则,同样引入到企业之中。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在市场竞争中奔跑在前面的企业,一定会拥有一种机制,能将企业内处于劣势的团队及时淘汰掉,能将每个团队中处于劣势的成员及时淘汰掉。
  全球企业界的超级明星大腕美国通用公司,是较早采用末位淘汰的企业。通用公司每年都会用“活力曲线”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区分,对处于最后10%的员工,给予1~2年的改进缓冲期。逾期不达标者,将被解雇。实施末位淘汰,是通用公司能在近20年内,市值增长30多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财富500强中,约20%的企业采用了这一管理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企业开始推行末位淘汰。如海尔集团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为海尔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联想也一直宣称,每年将对公司内部进行末位淘汰5%。
  
  不容忽视的优势
  
  末位淘汰之所以如此广泛地被世界各地的各种企业所接受,是由于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制度能为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第一,可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员工的发展提供推力。
  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机制,可以顺利淘汰掉处于末位的企业员工,同时又能够大力褒奖优秀的企业员工,就会在企业中形成前面正向牵引,后面向前推动的两股合力,为企业成员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末位淘汰会对企业员工,尤其是不能胜任的企业员工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如果停顿不前就会被淘汰。所以,必需不断前进,不断提高。那么,要往哪里前进?如何提高呢?这就必须通过褒奖优秀员工,为其他企业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一方面,是发出明确的方向指引;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处于优秀位置的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荣誉继续努力。同时,促使那些处于中间位置的员工不断进步,以免落在后面。
  末位淘汰是一种“无错也是过”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改正企业成员普遍存在的不求上进、混一天算一天的工作态度。即使没有犯任何过错,但是因为你没有进步,慢慢的就会被落在后面,还是要遭到淘汰。如果要免遭淘汰,就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第二,可以增强绩效考评的激励功能,为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保障。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现问题和激励改进。通过发现问题,找出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找出员工自身素质的缺陷和能力的不足;通过激励改进,促使管理者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发现是前提,改进才是目的。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使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员工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自然就随着提高了,也就达到了绩效考评的真正目的。
  怎样才能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呢?如果只是考评,不根据考评结果奖勤罚懒,或者奖勤罚懒的力度不够,时间一长,人们对考评就习惯了,不就是给一点或扣一点钱嘛!于是,考评就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根本起不到激励员工不断进步的作用。
  
  如果实行了末位淘汰,就可以通过每次考核都将员工的绩效排出名次,对那些位于后几名的员工,由上级主管帮助他们找出落后的原因,然后与之一起制定改进与提升计划,并在日常工作中,督促他们不断按计划去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对于几次绩效排序都处在被淘汰位次的员工,说明他确实是无法改进或不想改进了,那就把他毫不留情地淘汰掉。这样,绝大多数员工就会愿意主动接受上级主管的帮助,愿意接受改进意见,并不断反省自己,改进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
  第三,可以增加员工的流动性,为提高企业活力提供条件。
  企业的员工如果不流动,就会是一潭死水,使企业逐渐失去活力。企业的员工如果流动太快,或者属于非控制性流动,就会影响工作和业务的连续性,降低员工士气,使企业不能稳定发展。不流动不行,流动无序也不行。企业如何走出两难的困境呢?末位淘汰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末位淘汰,流动的是那些不称职、难胜任、低绩效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损失,或损失很小。定期的末位淘汰,会使企业定期出现岗位空缺,就可以有准备、有计划地补充人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样,使企业既能通过员工流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又能控制流动速度、流动节奏和流动方向。同时,公司由于可以定期补充新员工,就可根据不同战略、不同阶段、不同用人策略,通过改变用人条件,缓慢换血,在不伤害肌体的情况下,使企业慢慢地脱胎换骨,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好东西为何推行难
  
  既然末位淘汰会给企业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它在我国推行的现状怎么样呢?事实上,自末位淘汰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实行。其中,有的是觉得末位淘汰太难,不敢轻易推行;有的想推行,但不知道如何才能顺利推行,怎么做才科学合理;有的已经推行了,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半途而废了。
  第一,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管理者对末位淘汰望而却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很多西方先进而又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传入了中国,受到众多管理学家、咨询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追捧,有些企业率先进行了尝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真正运用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管理主要是管人,用管西方人的那套东西,来管理与之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的中国人,很难奏效。所以,近年来,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才会卷土重来,大行其道。
  末位淘汰也同样遭遇了文化瓶颈。西方人是先讲法,再讲理,最后才讲情。我们正好相反,我们的顺序是情、理、法。企业成员之间相处时间一长,相互之间就有了感情。再者,很多基层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靠的并不是硬性的制度与规定,大多数是靠感情来维系。加上我们在处事时,强调留有余地,不愿打破常规及现有格局。还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心理上总是存在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的心态。这样,就造成了大家都愿意干送人情的事,不愿意干“下刀子”的事。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是宽容甚至是放纵的,使得在操作末位淘汰时都非常谨慎。
  第二,由于认识不足、理解不透,使末位淘汰不能被广大员工所接受。
  末位淘汰,是淘汰那些拖大家后腿的,是淘汰那些“腥一锅汤”的。这对于广大的胜任员工来说,应该是一种公平,对于保住大家共同的饭碗,有相当大的好处。可是,由于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末位淘汰的认识不足和理解不透,造成企业上下对末位淘汰的态度与看法大相径庭,影响末位淘汰的有效实施。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的绩效管理制度,是遏制人们懒惰天性的有力手段。它是对所有员工的一种激励,通过这种激励使大家不断提升,从而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对末位淘汰的意义宣传不到位,或者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企业效益提高与员工收入提高的函数关系,没有让员工都了解。再加上各级管理者由于理解不透、认识不清,都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末位者改进上,只是关心淘汰谁,如何淘汰,因此,企业中的各级员工,错把末位淘汰当作一种严厉的惩罚措施,而不是一种激励制度。所以,末位淘汰不能被广大员工所接受,还使员工人人自危,情绪波动,缺乏互信,大家都不能坦然面对,人际关系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正常的工作秩序,还会影响到企业形象,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效应。当一个集体人心隔阂,彼此防范时,人的创造才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更有甚者,由于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提防和不正当竞争,形成了严重“内耗”,使企业运行成本加大,竞争力降低。
  第三,由于管理制度的落后与不完善,使末位淘汰不具备充分条件。
  末位淘汰,要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但由于绩效管理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里还刚刚起步,根本谈不到成熟和完善。这就很可能导致绩效考核的标准不能反映企业人员的真实表现,造成各级管理者所获得的信息与实际信息不一致。在评价绩效的过程中,如果人为因素比重过大,末位淘汰就难免会成为一种泄私愤或搞不正之风的工具。因此,极可能造成“首位不首,末位不末”,优胜劣汰变成了劣胜优汰,出现经济学上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所以,当条件不成熟,基础不具备时,很多企业照搬照抄、强行推行末位淘汰,结果适得其反,使人们对末位淘汰产生了怀疑。于是,很多企业就再也不敢尝试了。
  
  瓶颈怎突破
  
  末位淘汰在我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在我国推行。结合上述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突破瓶颈:
  第一,分析推行条件,具备方能推行。
  必须承认,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实施末位淘汰。因此,有必要对可实行此类制度的行业、企业、部门、职位进行选择,应该对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管理现状、岗位工作特征及绩效表述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那些岗位分类相对成熟、容易对绩效进行科学的分解和量化、并能有效评价的岗位和部门,以及那些绩效管理比较成熟、制度建设比较科学、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和行业,才能实施末位淘汰。
  同时,一般经验认为,在一个规模较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的企业中,末位淘汰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而对于一些企业结构比较精简,成员素质较高,文化比较成熟的企业,末位淘汰很容易造成员工心态失衡,降低成员安全感,损伤成员士气,管理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创造推行氛围。
  实行末位淘汰的企业,要积极培育坦率公开、沟通无限的企业文化。对此,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曾经对“活力曲线”有一段精彩的阐述:“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GE公司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沟通和信息反馈。坦率和公开是这种文化的基石,我不会在一个并不具备这种文化基础的企业里,强行使用这种活力曲线。”在目前的中国,具备这种以“坦率和公开”为基石的绩效文化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末位淘汰,需要创造坦率公开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要转变企业人员的观念,让大家充分理解实施末位淘汰制的意义。职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粮,企业是职业的承载,大家要想生活得更好,必须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必须齐心合力把所在的企业搞上去。这样,才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末位淘汰逼着人们提高自己,会使大家终身受益,会使企业整体受益。
  再者,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开发潜能,提高自己,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员对末位淘汰制的看法。
  还有,要实行上下沟通和对话机制,让员工明白,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即使最后不得不淘汰部分企业员工,也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其心服口服,让最后不得不离开企业的成员满意而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企业的形象。
  第三,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打好牢固基础。
  末位淘汰,要公平、公开、公正,就必须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减少采用由上而下的命令方式,应更多地采用放权的形式,与被评价者一起,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价指标以及达标标准,然后在有各级员工参与的工作小组中讨论通过。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必须将具有可比性的人或者部门放在一起。要科学分组,将工作基础相同、客观条件相近的人或部门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外,为了防止“一揭两瞪眼”,应该动态管理,分段反馈。就是说,要分阶段进行绩效排序,对处于阶段性末位的员工要及时帮助他们做绩效改进,只有到最终阶段还处末位的,方才淘汰。这样,才能达到提升素质、改善绩效、平稳推行的目的。
其他文献
传统农具是农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工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适用性广等特点。传统农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带有很强的操作性,能激发幼儿主
有人认为有财富就是幸福,有人认为有爱情是幸福……而对于我,一名建筑企业的职工,每天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平平安安,那就是幸福。安全是个老生长谈的问题,我们天天在讲安全,
过去,建筑是人们表现宇宙的手段。雕甍玉砌中往往蕴含着当时社会的最基本,最深刻的观念。在科学发达的摩登时代,建筑是否依旧能表达出我们当今社会的困惑和探寻——宇宙究竟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对全生产知识教学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学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是安全生产教学的方
翻开中国古代史,放眼于古代的思想文化传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思想的传播多数是沿着“错误”的道路进行的,例如孔子思想,到了孟子、荀子,再到董仲舒、韩愈、二程、陆九渊、朱熹,再到后来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乃至近代的康有为、谭嗣同,孔子原来的东西还保留有多少?经过多次“错误”的传播和继承,儒家思想距离孔子本来的原旨越来越远。但是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一次次“错误”的传播,使得儒家思想永
随着家长对0-3岁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早教服务的需求也越发强烈,我们建立了由婴幼儿教育服务的行家、教师、家长、学生等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服务机构“早期教育志
今后,高度5 m以上的建筑(构筑)物拆除工程、搭设高度在24 m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国家将加强安全监督。2008年9月4日,在西宁举行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
FIDIC标准合同条件中工程师的作用张强译FIDIC是当今工程界威望很高的国际联合会,于1913年由欧洲五国的独立咨询工程师协会组成的。FIDIC是法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首字母缩写。联合会也因制订
1问题的缘起新教材《不等式选讲》(人教A版选修4—5)介绍均值不等式是分两步进行的,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引理:如果n(n为正整数)个正数a_1,a_2,…,a_n的积a_1a_2…a_n=1,那么它
厂家在直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配备足够的业务人员,与卖场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完善与卖场的合作流程,建立科学的配套服务考核机制等,失败情况出现的概率就很低,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