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不”主义看理性管理的价值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郝志强在《牛津管理评论》撰文谈大老板的“三不”境界,即老板首先要学会“看不见”,在完善管理体系后,不要随便干涉下属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即使有不合适的地方,也要装着看不见,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其次要学会“听不见”,如果老板的听觉太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的耳朵中,如果老板爱听,公司小道消息会畅行,正式的信息渠道就会萎缩或瘫痪;三是要学会“做不到”,如果大老板对公司事务常“想不到”(想到了也说不知道)和“做不到”(能做也要让合适的员工去做),这样就会让下属多想,让下属多做,老板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老板只有超脱才能客观、只有客观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超越。老板要修炼到孔子说的“仁”的境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看不见、听不到、做不到的老板才是好的大老板,否则就是小老板!”但他也认为,这些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很难。
  我自己也有过相似的论调,建议那些大老板在工作中要学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卖傻”。目的是让组织中的更多人才发挥作用,特别是不受“约束”(在法律、道德框架内)地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领导无论是专家与否,即使自己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大老板要善于放大自己的作用,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让组织和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到慈溪一家电器公司参观,老板告诉我,现在企业家的三大时髦(驾车、用电脑、说英文)他一项也不会,但却擅长发现和利用人才,让会的人去做,结果企业在这几方面照样做得很好。很多企业或组织,领导是行里专家,看到问题更愿意自己动手搞定,特别是那些“专家管理者”,往往因其是某领域的专家,才能过人,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而且又善于冲锋陷阵,常常轻易地对所有事情说三道四,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结果会导致整个组织迟钝和懒惰。主动做事的人经常出力不讨好,还常挨批评,大家的最佳策略就是等老板指示和推动。
  这里讲大老板,一是暗含事业做得很大的企业家,二是指企业或组织的一把手或关键决策人。过犹不及,如果所有的干部和骨干都照“三不”来做,就会导致组织和企业无人做实事。
  “三不”主义与大老板如何通过组织和员工放大自己的作用,与管理界经常追求的“无为而治”和强调的“抓大放小”有相近的意义,但大家经常感叹的是很难做到。为什么说来容易做来难?除了老板的行为习惯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性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或缺失,导致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老板决定或亲自处理,全力而为都难以有效治理,岂能放手让员工发挥?本来老板就有爱看、喜听、乐动的习惯,不太受重视的理性制度和体系的缺失或难以有效运转又进一步加深了老板这种习性,形成正反馈。实际上,“无为”并不等于“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方向、做好定位、建立起保证规范运行的理性体系后,自然可以轻松地“无为”。明确愿景和目标是大老板的基本责任,关系到组织及其发展的定位,而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则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放大老板个人作用的利器。
  我自己在管理研究和实践中,不仅提倡“抓大放小”,更注意“以小察大”,即注意从日常小事或问题中看到背后理性制度和程序的缺失或不足,这样才能真正使大事做好;另外追求“和谐管理”,通过辨识“和谐主题”抓住大事、把握关键,通过“谐则”形成规范、理性的组织和制度体系,通过“和则”调动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性和应变性,达到真正的“无为而治”,实现组织或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不”主义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做好该做的事,并不是真的不看、不听、不做事,而理性、规范的组织支撑体系则是能做好该做事情的基本保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致了比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了相应的伦理问题。如何避免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如何将技术创新与伦理经营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实现伦理导向型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政府乃至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从将企业走向伦理导向型技术创新之
期刊
目前国内的一些制造业厂商,很多已经有了一些客户至上的意识,努力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下功夫,但常常苦于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我认为,向价值链下游转移,将制造业一定程度地“服务化”,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所指的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为客户提供各种咨询、培训、安装、维修、运输等售后服务,并将这些服务从免费改为收费。这种做法能够帮助企业将收益“可持续化”,不需要太多的投
期刊
只要针对商品的特性对定价方法稍加变通,就能摆脱价格战的窘境    价格是整个营销策略的核心。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企业总是千方百计通过压低商品的价格来挤压竞争对手、抢夺市场份额。这种“价格战”往往是极为残酷的,其中的失败者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甚至破产倒闭,而胜利者也可能不堪重负——虽然赢得了竞争,但激烈的价格战让他们的经营活动完全无利可图。  事实上,通过压低价格,和对手进行价格战的做法,并非是企业的惟
期刊
更高的基本工资、更大的员工授权、更好的员工关系氛围与更高的企业认同感,能够降低员工由于持有本公司股份面临的额外风险,改变员工对于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使ESOP更具激励性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ment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1970 年代在美国确立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像企业管理不能“一股就灵”,ESOP也不是万灵圣药,实施ESOP需要一定的条件。对此,曾
期刊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之前,有一场著名的争论。主张变法的商鞅和反对变法的甘龙、杜挚吵得不亦乐乎。商鞅当然要大讲特讲变法的好处,反对变法的甘杜二人自然要陈述变法的危害。商鞅的理由,紧扣“富国利民”的主旋律,得到秦孝公的高度支持,甘杜二人的反对意见,则主要陈诉变法的弊端。甘龙的理由是消极性的,强调不变法可以“不劳而成功”、“吏习而民安”。杜挚的理由是算计性的,强调“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
期刊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leveland,Ohio)。  获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文学学士学位。  获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文学硕士学位。  获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哲学博士学位;发表博士论文《组织机构的自治权》(Autonomy as a Factor in Group Organization); 发表《政治问题
期刊
园区文化是园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形成的思维、行为模式,是园区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动力。以房地产企业为主体,策划、开发和运营科技园区,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产业地产,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对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园区文化的挖掘和塑造要基于特有的商业模式。  产业地产是一种社会化的组织形态。与住宅地产做减法、房屋出清的传统思路不同,产业地产大多数都在做加法。产业地产成功的标志是区内组织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的
期刊
公司并购往往导致目标公司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的被解雇。为了解除目标公司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后顾之忧,减轻并购的阻力,美国的许多公司往往对目标公司被解雇人员进行一定的补偿,区别不同层次,有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灰降落伞(Penson Parachute)和锡降落伞(Tin Parachute)。这种做法加大了收购方的收购成本,尤其是增加了现金支付的压力。  金降落策略出现后,受
期刊
“培训、培训”,这个常被我们挂在嘴上的管理解决方案,长久以来,有被过度神话或过度使用当做“管理万灵丹”的趋势。  全球企业每年针对培训的支出十分庞大,培训费用与销售费用的支出,已经俨然成为管理费用中最不能被忽略、最不得不重视、也最急迫需要被检讨成效的项目。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企业进行培训的实际效果,也有力有未逮的时候,企业不可以动辄将发生的管理问题,一股脑儿的留给培训去解决。  企业该如何重新清楚
期刊
刘航琛(1897年-1975年)是民国金融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波澜诡谲,沉浮宦海,曾为周恩来视为统战对象,也曾被其宣布为战犯。刘航琛出生于四川泸县的一个中药业世家,举家信奉天主教,取教义中“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之意,唤药铺为爱人堂。其祖父刘敬亭曾购得蒸馏器一套,并用于提取药材、花草中的有效成分和香精,发明出了一种有花香的低度甜酒,取名为“百花酒”。“百花酒”一经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刘敬亭便开设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