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大纲精神的指引下,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本为本,篇篇精讲,强调读背。
  由于高考文言文试题没有直接取材于课本,因此有的学生对课本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对课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有不少学生高一就热衷做课外题,深信“熟能生巧”,在宝贵的打基础的学习时间中走“曲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高考文言文命题材料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所以教材必须精讲精读,这不仅是因为高考试卷上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与课本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本的系统学习,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积累和阅读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回归课本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基础,陶冶情操,丰富头脑,发展思维,增强领悟,提高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文言文学习境界。
  学习文言文要以读为核心,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朗读,首先老师要范读。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也正是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
  (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下面介绍一种可以提供给学生利用诵读自学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①预读。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解读。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③品读。从文体特征出發,总体上把握文章。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作好归纳,以巩固所学知识。
  ④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
  二、脚踏实地,落实知识点,重视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篇目所占分量不轻,这诚然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的需要,但同时也成为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倍感头痛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文言文中诸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和其他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这些又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更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作为教师,绝不能避重就轻,搞搞“花架子”,绝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或是单纯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而囫囵吞枣,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语法现象较为集中和典型的重点篇目必须在篇篇精讲的前提下重点讲,不惜花费时间和力气,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要点、难点一定要讲透彻,讲明白,反复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读懂文章内容,也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语文知识需要归纳、总结、积累,这就要求学生有自我归纳能力,高中文言文学习更需要知识的系统归纳。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小到一个实词的理解、一句话的翻译,大到一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处处是功夫。学生对于实词虚词、文化常识、文言句式的掌握和运用,应对的办法无非是平时虚心,一点一滴的积累。正所谓“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
  三、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文言文的学习与实际的解题能力挂钩,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出具体的要求与指导,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
  ①强调借助注释,使用工具书。为了让学能扎实地掌握文言字词,必须要求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圈划加点,用不同的符号标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词和特殊句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不仅使字词这一重点得到落实,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②落实练习检测。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都安排了课后题用以巩固所学知识。课后练习主要从词语、点读、翻译等方面来安排。如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辨析、阅读理解、文言点读、特殊句式的翻译等,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落实。在练习时,我们要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补充,如根据高考的要求设计课内重点句子的翻译练习,还可按照高考的形式适当补充课外文段的阅读练习。这样就避免了只读不练的不足,使文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③读写结合。文言文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人物事件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许多写作的材料,并将这些分类整理,保存在记忆库中。综合必修课文中的文言文来看,在学完《劝学》、《师说》、《游褒禅山记》《烛之武退秦师》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原理,并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写作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是: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5.能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比较高的一门课程。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用问题来引领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老师在这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师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教学相长。我想,这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吧。但是,问题设置的合适与否,老师的点拨适当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成败
[摘要]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公民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公民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尤为重要。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要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注意矫正幼儿细小的行为错误;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培养集体促进个别;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关键词]保育员 幼儿 卫生习惯  一、为什么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卫生习惯  幼
【摘要】“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
正课堂学习与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根本阵地,也是同学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效率直接制约者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现实中的数学问题,积极运用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内容,无论是在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都较初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和更高的要求,多数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感觉到学好数学不容易?在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写文章是客观事物和道理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和道理是作文的材料。可现在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粗枝大叶,缺乏感知,所以面对写作的时候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鲁迅曾经说: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截取《有趣的动物》一课中的几个
语文课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
“做中学”理论的源远流长,始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提出的实用主义思想,陈鹤琴先生汲取外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因素,又受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做中学”方法论。陈先生提出的“做中学”方法论是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在活教育体系中,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意义:一是只有做,才能体现和保证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主体地位;二是只有做,才能使幼儿获得真经验和丰
【摘要】自学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使其逐步学会学习。  【关键词】尝试 主动 自主 自学  自学是指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给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形成了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下面是我的一点教学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