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节选)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如苏州拙政园。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还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而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即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为目的。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富含古今文化的中国园林。
  (选自《品园》,陈从周著,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本文可以与叶圣陶《苏州园林》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可从结构、内容、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两篇文章不少段落都采用总分结构,每段的首句基本提挈了该段主要内容。这样处理使文章脉络清晰,段落整齐。
  其次,在内容方面,两篇文章也有不少可比较之处。例如,《苏州园林》“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可与本文第4段作比较,你会发现,本文表达得更为丰富。
  第三,两篇文章的语言区别明显。叶老文字显得亲切平易,而陈文更显典雅蕴藉,如不少古诗文的引用,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两篇文章的情感亦有所不同。《苏州园林》中作者对苏州园林赞美、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说园》着眼中国园林,字里行间涌动的更多是对中国园林的赞叹和对中国文化的自豪。
  读有所思
  1.本文引用了不少诗文原句,你能否结合一两处说说其妙处?
  2.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哪些情感?
其他文献
升入高中,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二元思辨”型作文,即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典型的一类题型。题目给出一组看似矛盾的事物或概念,意在让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讨论二者关系。  对刚升入高中的同学们而言,存在一定难度。总结起来,这种“难”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审题难,难以捕捉题目中的关键词,从而把握题目考查方向;二是立意难,难以围绕抽象概念生发、形成及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就是,相对以往初中写作更多的散文、记叙文
期刊
综观当下高考作文题目,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材料限制命意、范围、话题和内容.为防止宿构套作,往往设定具体鲜活的情境、特定的身份、明确的对象和相应的实用文体,以此来驱动写
期刊
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因其具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现行导学案在学校
期刊
【技法导入】  合理有效地利用素材特别是记叙类素材,巧妙地将课内课外积累的“粮”用精用活,使文章真正有温度而又内涵绵长,才能“心里不慌”。同学们要学会素材剪辑组合、素材想象这些常用方法,增加文章内容的层次感。  素材剪辑组合,是指根据作文需要,对素材相关内容去粗存精,对素材细节进行深入挖掘,舍去与作文主题无联系的或者联系不大的部分;再将若干个剪裁和加工过的素材做“块状叠加”,多材合用,或“团结同类
期刊
文题亮相rn2020年9月,许多城市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为实现垃圾减量,各地区一直在努力推进垃圾分类措施.但是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复杂,操作麻烦;很多人却在坚持严格分类
期刊
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中的英国国王并非基督教君王的典范,而是一名马基雅维利式的新君主.为了掩盖兰开斯特家族统治的非法根基,亨利积极地发动针对法国的对外战争.在此过程中,他竭力地营造自己在臣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并且让别人来为他所做的残酷行径承担责任.遵循马基雅维利教导的亨利创造了夺目的政治功业,但是,他无法借此获得人民对他的信任,而且还从此失去了良心的安宁.亨利通过暴力征伐缔造了一个虚妄的帝国,他未能建立稳固的秩序,王权合法性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在他死后,英国便再次被内战所吞噬.
利科后期作品中的"证实"概念源于他早期对于直接、自明的主体思想的批评.他追溯了胡塞尔现象学由于对"自然态度"的悬置,对绝然的明见性与相即的明见性的区分,以及"生活世界"的提出,而造成我思主体的去中心化.因为直接的自我理解无法实现,利科指出一条通过语言、象征和文本而返回自身的迂回长程,但是象征等中介的模糊性使其宣告的人的存在意义处于揭蔽与隐藏的不可还原的混杂形态中,利科对此提出自身诠释学中的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利科后期的"证实"概念是对该辩证法的再阐释.不同于海德格尔以"愿有良知"所保证的此在本真能在的见证
目的:探讨大学班级管理课程对师范生问题行为管理效能感的影响,并探讨问题行为管理方法知识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学与行为管理方法问卷和问题行为管理效能感问卷,对贵州某高校3939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控制年级、专业、性别和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后,学习班级管理课程显著正向预测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方法管理知识(β=0.20,p<0.001)、行为方法管理知识(β=0.19,p<0.001)和行为管理效能感(β=0.14,p<0.001),结果表明学习了班级管理课程的师范生的教学方法管理知识、行为方
文题亮相rn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n近日,一家名为“今日油条”的店铺火爆网络.它的店铺装修、logo和菜单版面等与“今日头条”极度相似.为此,“今日头条”起诉了这家刚
期刊
★命题核心解读★  就“网络短视频的利弊”进行探讨,要求考生选择一方观点并展开论证。选择四则材料,找到思辨的维度。材料一从国家社会的宏观角度给出了大数据,主要呈现当代青少年观看短视频时间之长、沉迷之深的事实。材料二从家长角度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造成的危害,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助长青少年的虚荣攀比心理,二是影响孩子的学业。材料三是中科院利用短视频传播科学知识的例子,引导辩论者(写作者)要辩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