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国,不曾相忘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我写下“中国”
  “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五年前的冬天,我坐火车来北京,在清华大学最老的建筑清华学堂里接受自主招生的面试。面试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仍冷,呼出的白气依稀可见,我却从内往外冒着燥热之气,燥热是因为觉得自己面试得并不好。
  高三的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洗脑成了一个贫乏而绝望的考试机器,少年成名的骄傲已经全部消失褪去,我残存的全部的内心世界,就是放在课桌左上角不锈钢杯子上贴的励志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往校门外走,每走一步心就往下顿一顿、沉一沉,心想: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来不了北京怎么办?完全丧失了写作和思维能力怎么办?校园很大,路长得没有头。
  半年之后,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在小城市的大酒店摆了酒席,和几十桌我不熟识、以后也许不会再见的人碰杯,听了很多“光宗耀祖”“前途无量”之类的话。
  后来,我收到《新周刊》杂志从广州寄来的聘书。这一次,我踌躇满志又稳稳当当的。我爸说:“有几个年轻人能有你这样的机遇?要珍惜。”
  整理自己来北京的几年,整理自己的光阴和作为,才觉得惶恐,甚至愧对“珍惜”两个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现在,写作对我来说越来越困难了。自己的文章还是以批判为主。批判的对象,则是微博上那个水深火热的社会,新闻里耸人听闻的中国,口口相传的那个恐怖的怪兽。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让我只能去想象自己的敌人。
  作为批判者的写作者,我陷入了鲁迅那种尴尬的英勇的姿势之中,一方面“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另一方面,攻击的对象却缥缈虚妄,自己陷入鬼打墙一样的“无物之阵”。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聊天,被他一句话触动,他说:“这几年,我觉得世界上要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我越来越明白,自己能改变的只是一小件。”匈牙利作家乔治·康拉德把这叫作“反政治的政治”:精英阶层为自己的权利和与之相伴的些许自由而奋斗,抛弃简鄙的宣传语言,尊重现在,而不是恐惧或梦想明天。
  我听到同学这样说,脑海中浮现出贾岛的句子:“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实际上,我从未离开过故国,只是因为自己在长大,坐标在变化,坐标中的中国,也就随之变化着。中国人擅长相忘,我和中国倒是一路相望,不曾相忘。
其他文献
我厂重整车间新建的高低压变电所移地改造中三跑对称直角式悬挑楼梯的设计计算时,采用空间刚架法计算设计,较为简便,并符合实际需要。本文探讨了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时所采用的设计
由于下游炼主直承受着低毛利的沉重压力,合并和收购已变得越来越流行,但这种并购真的能带来它所承诺的经济效益吗?本文着重阐述了下游炼制部门为何采取这一运行,并努力量化这种合
外公拎着凶恶的黑猫崽回到家,告诉穗子,这是一只名贵的野猫,穗子说:“它是我的猫,叫‘黑影’。”  黑影基本上停止吃外公为它烹饪的猫饲料是在三个月后,它开始自食其力捉老鼠吃。有一次它竟猎获了一只比它小不了多少的鼠王。不过这次出猎黑影也不是毫无代价,它的肩部挂了彩,一直在发高烧,还浑身发抖。  穗子鬼主意很多,说上回她得重伤风,青霉素打到第四针就因为怕疼没再打下去。“你告诉打针的护士,说我把药拿到附近
愿风裁尘,愿你衣襟带花,愿你岁月风平。十年前,我在上中学,那时候的课堂上永远是惨白灯光下声嘶力竭的读书声,还有充斥其间的仿佛没有尽头的不耐烦;那时候,我们人生的所有安慰就是那
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系统设备腐蚀严重,已威胁着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生产,为此在预加氢反应器后增加氯罐,脱除原料中的氯离子以缓解设备的腐蚀。
在许多中国孩子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贝多芬月夜散步,听见一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鞋匠的妹妹——在弹自己的曲子。他进门,看见月光与大海,便即兴为鞋匠兄妹弹了一首
有的熊死了,它还活着。说的是名熊克努特。这头本应在冰天雪地里称霸的北极熊,住进了温暖的柏林动物园,它就像小狗那么大点儿。它抖抖毛、打个滚、踱下步,就能引得游客痴迷围
见面的时候人们相互介绍,经常听到这样的标签:他来自艺术世家,他家是书香门第,她是X家名媛。好像了解了家庭背景就能大抵明白你这个人一样。我是个学新闻的普通大学生,某次被别人介绍为来自“新闻世家”,懵了一下,回首望来,嗯,我是学新闻的,我爸妈也是学新闻的,噢,连我姥爷居然也是学新闻的!不禁回味起家庭文化在我成长中产生的影响。  先说说我爸妈。我爸妈是大学同学,他俩的性格有着天南海北的巨大差异,我爸属于
舍沃玛是埃及日常小吃之一,有点像中国的卷饼,外面是长条形的面包,包裹的是牛羊肉制成的馅儿,还有洋葱、青椒,以及沙拉酱、番茄酱、辣椒酱等。莫洛奋亚是埃及人常喝的一种浓汤,颜色
父亲驾车带儿子出游。很普通的一部轿车,开在街上,没有人愿意为它浪费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