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上大规模救助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水上人命安全的重要防线。国际海事组织将大规模救助行动定义为需要对大量遇险人员做出快速反应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搜救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救助行动。文章基于DEMATEL—ANP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上大规模救助能力的评价方法,利用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技术(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计算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将DEMATEL与网络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P)方法相结合,利用ANP方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消除了DEMATEL方法将各评价指标权重视为相同的弊端。通过建立基于DEMATEL—ANP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从评价指标ANP权重排序、混合权重的评价指标关联度排序以及因果图等三个方面寻找影响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大规模人命救助;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技术;网络分析法;混合权重
0 引言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像“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时,水上大规模人命应急救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水上的专业救助队伍在搜救工作中也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大规模救助行动的定义为需要对大量遇险人员做出快速反应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搜救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救助行动。因此,通过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有效完善水上大规模救助体系,防止和减少類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水上救助能力的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谭朝阳以广州海上救助打捞局海上搜救问题为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海上搜救管理及其能力评价。许志远引入了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我国海上搜救能力进行了评价。郭为民分析和研究了台湾海峡海上搜救系统现状,在分析了众多影响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进行了评价。谭钦文设计了水上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四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芜湖海事局水上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应急能力评估。孙玮在理论分析、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分析以及水上搜救案例分析3种方式的基础上,构建长江水上搜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长江水上搜救能力集对评价模型对长江水上搜救能力进行评价。熊高峰选取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广州市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剖析和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然而这只是理想状况,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救助能力评价问题不能简单地抽象为层次结构,因为它们所涉及的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此,层次分析法在解决该问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DEMATEL-ANP方法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考虑了低层元素对高层元素的反馈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通过最终的混合权重排序,寻找影响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提出建议。
1基于DEMATEL-ANP方法的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
本文通过DEMATEL方法与ANP方法构建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找到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并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网络结构,结合ANP方法并引入混合权重概念得到各指标的混合权重,解决了DEMATEL方法未考虑各指标权重的问题,最后结合关联度、权重及因果图,将各指标依照不同性质和重要性权重进行排序。
1.1 DEMATEL-ANP方法
DEMATEL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Gabus和Fontela提出的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矩阵,计算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被影响程度,从而计算出每个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以揭示出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内部构造。
ANP方法是Thomas L.Saaty教授与1996年提出的一个新的决策方法,它是对层次分析法的推广,特别适用于解决存在反馈作用的复杂问题。
1.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通过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助行动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专家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将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8个一级指标:组织体系、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专业救助力量布局、救助装备、救助成效、后勤保障、联合抢险,共31个二级指标,层次结构如见表1。
首先,采用DEMATEL方法,分析8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之间的关联度。通过专家探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指标两两间的影响关系,采用5级量表(0、1、2、3、4)来反映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得到初始直接关系矩阵A,通过公式(2)-(4)得到综合关系矩阵T,见表2。
去掉可以忽略的关联关系之后的影响关系图如图1所示。运用ANP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指标的ANP权重见表1,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混合权重,见表3。
1.3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过程,很多指标涉及模糊因素,无法量化,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进行评价。
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如图2、图3所示。一级指标中E救助装备、H联合抢险得分明显偏低。二级指标中B1险情信息的报送速度、E2救助装备的有效性、C3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B4资源的整合调度水平、F3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H2参与救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等指标得分较低。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84.3295处于评价集中“较好”与“中等”之间,可以认为我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权重理论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进行评价,可根据ANP权重排序、混合权重排序、因果图三种方法找出提高大规模救助能力的措施。
2.1权重分析
本文基于ANP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的全局权重,通过将指标全局权重进行排序从而找出权重较高但是在实际搜救过程中表现较差的指标。表1中给出了各指标的全局权重,结合水上大规模救助行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混合权重与ANP权重不同,混合权重排序的本质是对整个搜救能力影响的排序,因此,找出关联度较大的指标加以改善,即便权重低的指标也会对其他指标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由表4可以看出,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救助成效在大规模救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会明显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2.2指标因果关系分析
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指标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中心度与原因度,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因果图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表达出各个指标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指标。如果指标中心度越高,说明该指标对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反之越小。如果原因度为正,说明该指标属于原因类指标,影响其他指标,反之,则为结果类指标。改善原因类指标可以明显提升大规模救助能力。
根据图4和表4可知,组织体系、专业救助力量布局、救助装备、后勤保障是原因类,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救助成效、联合抢险是结果类。中心度排序为救助成效>出动时效>应急响应能力>联合抢险>组织体系>专业救助力量布局>后勤保障>救助装备。根据表5可知,各二级指标的原因度分类与一级指标基本一致,其中心度排序与一级指标中心度排序的趋势基本相同。其中,现场执行能力B5的中心度最高,说明该指标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为专业救助力量与非专业救助力量的协调情况H3、资源整合调度水平B4、应急预案响应的有效性F1、参与救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H2、搜救方案的制定情况F2、总指挥中心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H1、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F3、应急预案的启动速度B3、现场风险的评判与管控能力F4、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C3、交通运输信息的收集C4、信息管理能力B2、指挥机构的完备性A2等,应从这些重点的指标入手,加强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建设。
3 提高水上大规模人命应急救助能力的建议
本文基于DEMATEL-ANP方法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确定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计算出指标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得到因果关系图,然后运用ANP方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引入混合权重概念,将DEMATEL与ANP结合计算出指标的混合权重并排序。将ANP权重、混合权重以及中心度、原因度结合起来,找出对大规模救助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对这些重要指标加以改善可有效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场执行能力”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的重要程度最高,同时专业救助力量在救助装备建设及有效性、险情信息的报送速度、救助装备的有效性、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应急救助资源的整合调度水平、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多力量联合抢险救助与统一指挥协调等指标得分较低,从而影响了我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升我国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3.1建立健全预案体系
大规模人命救助任务能否圆满、安全完成,其中关键关节之一就是预案体系的建设是否科学健全,今后应通过对国内外水上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案例的客观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应对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是不同事故类型下大规模事故救援的不同应急预案建设。同时,加大各类预案演练特别是无脚本演练力度,检验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力提升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与水平。
3.2畅通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
对应急救助抢险工作而言,尤其是面对大规模人命需要救助时,时间就是生命,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是应对大规模人命救助等有效措施之一。有关单位应在“客船与搜救中心合作计划”的三方合作联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专业救助力量纳入专项应急计划,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上下顺畅,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在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级搜救专业指挥机构、专业救助力量、社会力量的具体岗位职责、各类险情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增强应急救助程序和应急方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将日常运营的邮轮(大型客船)舱室图纸、消防部署、应急方案等资料提交专业救助机构备案。与此同时,省级搜救中心和专业救助力量与军民航应建立健全大规模人命救助紧急快速转运机制,利用大型运输机快速转运救援设备到邮轮(大型客船)事故现场抛投,避免发生事故时因为资料收集或设施设备转运不及时等原因耽误不必要的救援时间。
3.3加大投资投入,研究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尤其是要大力推进专业水下救生设备的配备,努力在应对船舶翻沉、水下人员救助、沉船打捞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深海救援设备,可以研究参考国外良好经验,在邮轮母港、邮轮航线密集区和大型救助船等特定地点配备大型快速撤离系统、大型浮式救生装置、抛投式救生艇和大型助浮气球等针对性强的专业设备,主要应对邮轮大规模人命撤离或转移等难题,避免大量人员因技术设備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并加强对搜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战训练。
3.4积极探索新的救援模式,提升水下自救待救能力
在探索深海救援的同时,也应着力推进遇险人员的自救和待救能力,可积极探索和推进在邮轮(大型客船)内分别加装固定式和移动式水下救生设备,包括水下呼吸器、水下机械力臂、水下切割、低温保暖、通信照明和专用报警信号设备等用以帮助水下遇险人员应急呼吸、逃生所用的设备,节约救援人员逐舱逐室搜寻的时间和体力,便于有目的地搜救。
关键词:大规模人命救助;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技术;网络分析法;混合权重
0 引言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像“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时,水上大规模人命应急救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水上的专业救助队伍在搜救工作中也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大规模救助行动的定义为需要对大量遇险人员做出快速反应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搜救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救助行动。因此,通过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有效完善水上大规模救助体系,防止和减少類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水上救助能力的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谭朝阳以广州海上救助打捞局海上搜救问题为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海上搜救管理及其能力评价。许志远引入了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我国海上搜救能力进行了评价。郭为民分析和研究了台湾海峡海上搜救系统现状,在分析了众多影响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台湾海峡海上搜救能力进行了评价。谭钦文设计了水上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四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芜湖海事局水上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应急能力评估。孙玮在理论分析、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分析以及水上搜救案例分析3种方式的基础上,构建长江水上搜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长江水上搜救能力集对评价模型对长江水上搜救能力进行评价。熊高峰选取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广州市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剖析和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然而这只是理想状况,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救助能力评价问题不能简单地抽象为层次结构,因为它们所涉及的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此,层次分析法在解决该问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DEMATEL-ANP方法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考虑了低层元素对高层元素的反馈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通过最终的混合权重排序,寻找影响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提出建议。
1基于DEMATEL-ANP方法的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
本文通过DEMATEL方法与ANP方法构建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找到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并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网络结构,结合ANP方法并引入混合权重概念得到各指标的混合权重,解决了DEMATEL方法未考虑各指标权重的问题,最后结合关联度、权重及因果图,将各指标依照不同性质和重要性权重进行排序。
1.1 DEMATEL-ANP方法
DEMATEL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Gabus和Fontela提出的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矩阵,计算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被影响程度,从而计算出每个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以揭示出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内部构造。
ANP方法是Thomas L.Saaty教授与1996年提出的一个新的决策方法,它是对层次分析法的推广,特别适用于解决存在反馈作用的复杂问题。
1.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通过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助行动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专家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将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8个一级指标:组织体系、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专业救助力量布局、救助装备、救助成效、后勤保障、联合抢险,共31个二级指标,层次结构如见表1。
首先,采用DEMATEL方法,分析8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之间的关联度。通过专家探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指标两两间的影响关系,采用5级量表(0、1、2、3、4)来反映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得到初始直接关系矩阵A,通过公式(2)-(4)得到综合关系矩阵T,见表2。
去掉可以忽略的关联关系之后的影响关系图如图1所示。运用ANP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指标的ANP权重见表1,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混合权重,见表3。
1.3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过程,很多指标涉及模糊因素,无法量化,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进行评价。
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如图2、图3所示。一级指标中E救助装备、H联合抢险得分明显偏低。二级指标中B1险情信息的报送速度、E2救助装备的有效性、C3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B4资源的整合调度水平、F3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H2参与救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等指标得分较低。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84.3295处于评价集中“较好”与“中等”之间,可以认为我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权重理论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进行评价,可根据ANP权重排序、混合权重排序、因果图三种方法找出提高大规模救助能力的措施。
2.1权重分析
本文基于ANP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的全局权重,通过将指标全局权重进行排序从而找出权重较高但是在实际搜救过程中表现较差的指标。表1中给出了各指标的全局权重,结合水上大规模救助行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混合权重与ANP权重不同,混合权重排序的本质是对整个搜救能力影响的排序,因此,找出关联度较大的指标加以改善,即便权重低的指标也会对其他指标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由表4可以看出,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救助成效在大规模救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会明显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2.2指标因果关系分析
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指标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中心度与原因度,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因果图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表达出各个指标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指标。如果指标中心度越高,说明该指标对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反之越小。如果原因度为正,说明该指标属于原因类指标,影响其他指标,反之,则为结果类指标。改善原因类指标可以明显提升大规模救助能力。
根据图4和表4可知,组织体系、专业救助力量布局、救助装备、后勤保障是原因类,应急响应能力、出动时效、救助成效、联合抢险是结果类。中心度排序为救助成效>出动时效>应急响应能力>联合抢险>组织体系>专业救助力量布局>后勤保障>救助装备。根据表5可知,各二级指标的原因度分类与一级指标基本一致,其中心度排序与一级指标中心度排序的趋势基本相同。其中,现场执行能力B5的中心度最高,说明该指标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为专业救助力量与非专业救助力量的协调情况H3、资源整合调度水平B4、应急预案响应的有效性F1、参与救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H2、搜救方案的制定情况F2、总指挥中心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H1、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F3、应急预案的启动速度B3、现场风险的评判与管控能力F4、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C3、交通运输信息的收集C4、信息管理能力B2、指挥机构的完备性A2等,应从这些重点的指标入手,加强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建设。
3 提高水上大规模人命应急救助能力的建议
本文基于DEMATEL-ANP方法建立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确定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计算出指标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得到因果关系图,然后运用ANP方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引入混合权重概念,将DEMATEL与ANP结合计算出指标的混合权重并排序。将ANP权重、混合权重以及中心度、原因度结合起来,找出对大规模救助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对这些重要指标加以改善可有效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场执行能力”对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的重要程度最高,同时专业救助力量在救助装备建设及有效性、险情信息的报送速度、救助装备的有效性、救助装备的协调转运速度、应急救助资源的整合调度水平、现场信息的梳理能力、多力量联合抢险救助与统一指挥协调等指标得分较低,从而影响了我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升我国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
3.1建立健全预案体系
大规模人命救助任务能否圆满、安全完成,其中关键关节之一就是预案体系的建设是否科学健全,今后应通过对国内外水上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案例的客观总结评估,进一步完善应对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是不同事故类型下大规模事故救援的不同应急预案建设。同时,加大各类预案演练特别是无脚本演练力度,检验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力提升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与水平。
3.2畅通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
对应急救助抢险工作而言,尤其是面对大规模人命需要救助时,时间就是生命,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是应对大规模人命救助等有效措施之一。有关单位应在“客船与搜救中心合作计划”的三方合作联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专业救助力量纳入专项应急计划,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上下顺畅,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在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级搜救专业指挥机构、专业救助力量、社会力量的具体岗位职责、各类险情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增强应急救助程序和应急方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将日常运营的邮轮(大型客船)舱室图纸、消防部署、应急方案等资料提交专业救助机构备案。与此同时,省级搜救中心和专业救助力量与军民航应建立健全大规模人命救助紧急快速转运机制,利用大型运输机快速转运救援设备到邮轮(大型客船)事故现场抛投,避免发生事故时因为资料收集或设施设备转运不及时等原因耽误不必要的救援时间。
3.3加大投资投入,研究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尤其是要大力推进专业水下救生设备的配备,努力在应对船舶翻沉、水下人员救助、沉船打捞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深海救援设备,可以研究参考国外良好经验,在邮轮母港、邮轮航线密集区和大型救助船等特定地点配备大型快速撤离系统、大型浮式救生装置、抛投式救生艇和大型助浮气球等针对性强的专业设备,主要应对邮轮大规模人命撤离或转移等难题,避免大量人员因技术设備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并加强对搜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战训练。
3.4积极探索新的救援模式,提升水下自救待救能力
在探索深海救援的同时,也应着力推进遇险人员的自救和待救能力,可积极探索和推进在邮轮(大型客船)内分别加装固定式和移动式水下救生设备,包括水下呼吸器、水下机械力臂、水下切割、低温保暖、通信照明和专用报警信号设备等用以帮助水下遇险人员应急呼吸、逃生所用的设备,节约救援人员逐舱逐室搜寻的时间和体力,便于有目的地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