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运用

来源 :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榜样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这些当选的“身边好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运用“身边好人”的榜样事例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积极营造学习榜样的社会氛围,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榜样等,弘扬社会正气,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身边好人;公民道德建设;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5-0053-04
  【收稿日期】2014-02-21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理工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kyy12096
  【作者简介】李琳(1971-),女,湖北荆门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运用“身边好人”的榜样事例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引导大家见贤思齐,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初步探讨“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
  一、榜样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榜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综观全市公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其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极少数市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它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榜样教育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
  榜样教育从来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法。我国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很多,如“以讲述、讲演、谈话、讨论、辩论为主的说服教育法,以参观访问、榜样示范、情景陶冶为主的感染教育法,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锻炼为主的实际训练法,以评定、评选、批评与表扬、奖励与处罚为主的评价反馈法等”。[1]
  “由于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2]先进典型的鲜活性、生动性、亲切性,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具有强烈的激励、示范功能,人们从活生生的先进典型身上可以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和产生极大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推进社会前进。榜样的思想行为突出地显示着榜样个人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美德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榜样教育最有效之处在于它能鼓舞人们有信心地磨炼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向榜样看齐。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公民更容易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而跟着学,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身边好人”的榜样特点
  为营造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2012年3月开始,每月均评选出五大类共十名左右的“身边好人”,至2013年12月已产生了229人(组)“身边好人”,每一位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为常州市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大量真实可信、鲜活生动的事例。
  (一)榜样的职业平凡多元化,更贴近生活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榜样,但有些榜样过于理想化,往往集中在“高、大、全”型人物类型上,它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根基,偏离了大多数受教育者的价值需要,榜样也由此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圣像”,最终造成人们对榜样的逆反心理,德育效果并不理想。
  而评选出来的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绝大多数来自社区、乡镇、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他们职业种类较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占绝大多数。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以此榜样来教育常州市民,有助于市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爱岗敬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生活是平淡和真实的,从我国目前就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现在或将来从事的都是大众化的平凡职业,普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才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更需要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之后才能产生更高的完美的道德追求。只有充分考虑到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二)榜样的人物真实时代化,更贴近现实
  纵观我国历史,主要存在伦理型和政治型两种类型的道德榜样,以往的教育者习惯于从政治家、科学家、民族英雄、先烈中寻找榜样,历史上伟人的榜样事例多,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事例少。有些不切实际的宣传,使受教育者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思想教育因时效性不强而缺乏感召力,与当代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需求不相适应。
  上述受表彰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都是当前社会的榜样,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鲜活的人物,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常州市民的成长,常州市民可以从他们平凡的事迹中感受到人格魅力,从他们的现身说法中感受到榜样的真实,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更多的真情与热情,从他们朴实的言行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用这样的现实事例教育常州市民,更有利于市民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感到榜样们并不陌生与神秘,自己与其相比,虽有差距,但只要努力,自觉向榜样看齐,学习、效仿榜样的先进事迹,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会逐步完善自我。   (三)榜样的类型丰富多样化,更贴近受教育者
  过去,榜样的树立存在政治倾向化和一元化,榜样的言行过于成人化,在对公民进行教育时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因为树立的榜样多以党员的先进性奉献为主,在校园学生榜样的树立上多以学习的优秀来代替其他,它远离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超出了普通受教育者的理解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常州市“身边好人”,克服了以往榜样形象的不足,选用人们易理解和接受的平凡榜样,并且类型多样。在229人(组)模范中,大爱无声的“助人为乐好人”48人(组),舍己为人的“见义勇为好人”46人(组),一诺千金的“诚实守信好人”45人,恪尽职守的“敬业奉献好人”46人,善行无疆的“孝老爱亲好人”44人。这些榜样,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感恩生活,乐于助人,以最朴素的善良对待身边人。他们的先进事迹与常州市民的现实生活并不遥远,而且类型多样,他们所经受的磨难更为常州市民所熟悉,所取得的成就更易为常州市民所理解产生共鸣,使其愿意以模范为榜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全面提升自己。
  三、完善“身边好人”榜样教育的建议
  “身边好人”的榜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为更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榜样教育。
  (一)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
  1适当增加青少年学生的榜样人选
  从229人(组)位常州市“身边好人“的年龄上看,10岁以下1人,10岁以上5人,20岁以上14人,30岁以上35人,40岁以上67人,50岁以上54人,60岁以上31人,70岁以上12人,80岁以上7人;从职业上看,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工作者33人,派出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人员42人,董事长、经理等企业单位人员38人,司机、保安等服务机构人员47人,大中小学生8人,居民、村民等普通百姓58人。当选的模范中,年龄20岁左右的青少年人数很少,学生只有8人入选。
  目前常州市常住人口为459万人,在校大中学生超过20万人,但无论是年龄还是职业,入选常州榜样的都比较少,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榜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看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往往更具有相通性,利用他们中一些典型对其他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今后常州市“身边好人”的评选中,适当增加青少年的人选,增加大中小学生的人选,会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2适当考虑榜样类型的人选性别
  从性别上看,229人(组)里有名有姓的226位常州市“身边好人”中,男性137人,占模范人数的6062%;女性89人,占3938%。常州市“身边好人”评选中,可以适当调整男女比例,适当增加某些榜样类型的女性人选,同时也不要过于集中在某一类型上,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3适当增加榜样候选人的人数
  常州市“身边好人”,首先是由基层推荐,由相关部门审核并初步确立候选人,再由媒体刊发候选人先进事迹,面向社会公示,经过市民投票后确定当选人。由于评选准备充分,程序公开,广大市民在无形中得到熏陶,提高了思想觉悟。但是,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榜样评选而言,常州市“身边好人”的送审材料和候选人数较少,群众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为提高常州榜样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多加宣传,广泛收集参与人材料,适当增加常州模范的候选人人数,扩大候选人范围。
  (二)积极营造学习“身边好人”的社会氛围
  受表彰的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平凡、真实、可亲、可敬,在全市范围内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有助于树立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1结合“常州市道德讲堂”,让“身边好人”现身说法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良好道德风尚需要共同传扬。“常州市道德讲堂”自成立以来,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以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行为为主要内容,形成了50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平台体系。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常州市道德讲堂”细分为七类,我们可根据事迹的不同把常州市“身边好人”分别邀请到到机关、企业、行业、学校、社区、村镇、新市民七个讲堂中进行事迹宣讲,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分类施教,扩大常州模范榜样的教育影响力。
  2开展基层巡演活动,演绎人间大爱传扬善行正气
  凡人善举、平民英雄的感人故事不断感动着常州这座城市。常州市可借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开展常州市的“道德模范故事汇”。通过艺术家声情并茂的精湛演绎,通过普通群众发自肺腑的深情述说,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化为一首艺术力量与道德力量完美结合的感人交响曲,演绎人间大爱,传扬善行正气,这既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思想的洗礼,促进常州市民更自觉、更主动地建设讲文明、讲道德、重诚信的和谐幸福之城。
  3利用大众媒体,宣讲“身边好人”的事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引导常州市民见贤思齐有着重要作用。
  常州电视台是常州市重要的新闻媒体,在常州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利用常州电视台宣传常州榜样的先进事迹,能进一步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推广凡人善举。2012年,常州电视台每晚19:30的《常州新闻》的栏目“‘雷锋’在身边——常州尚德好人榜”,一期介绍一位普通常州市民的好人好事,常州榜样的事迹也可通过此媒介进行宣传。   常州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也可以成为宣传常州榜样的媒体。目前,常州市公交公司拥有各种运营车辆2600多辆,经营线路161条,年客运量4亿人次,所有BRT和很多公交车上都装载有常州电视台移动频道,经常播放常州市的民情民风,如以前播放的“普通人,平凡爱”栏目,宣传常州市民的好人好事,可亲可信,是教育市民的好材料。常州市“身边好人”也可制作成短片在公交车上广泛宣传,成为常州市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作为常州市的主流报刊,除了在报纸上简介常州市“身边好人”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外,还可以开设“榜样专栏”,专门详细介绍每一位当选者的先进事迹,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先进,鼓励常州市民择善而从。
  此外,常州市中吴网、常州广播电台等大众媒体,除了正面宣传常州榜样外,还可以增加新的专栏,号召市民讨论常州榜样现象,让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网络新科技,也可成为宣传榜样先进事迹的有力阵地。
  4开展群众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力
  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2011年“道德的传承·德韵流芳——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常州举行,交流现场以播放好人事迹短片、现场访谈、与观众和网友互动等形式,再现“中国好人”感人事迹,并通过歌舞、配乐诗朗诵等形式歌颂了道德模范的高尚品质。我们也可以此为鉴,开展类似的活动,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力。
  除了现场交流活动外,我们还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布置展板和宣传栏、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召开主题会议、撰写党建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增加“身边好人”的知名度,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楷模、知荣辱、促和谐”的热潮,汇聚成“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的巨大力量。
  在开展群众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时,我们也可借鉴“常州市道德讲堂” 的“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感悟”的“五个一”流程,开展“践行社会公德“和“寻找身边好人好事——发放道德积分卡”等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只有充分发挥了广大市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效果明显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内容,才使常州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始终保持了生机与活力。
  (三)关心关爱“身边好人”
  近年来“身边好人”在感动广大市民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作为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常州全市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经济状况良好,常州市完全有财力有能力开辟专项基金,用于奖励“身边好人”。
  政府部门在宣传常州榜样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去真心关爱常州榜样,在精神上大力表彰常州榜样,在物质上奖励常州榜样,在具体事务上优待常州榜样,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模范给予相应的经济资助,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设立专项基金,做好帮扶工作,让常州榜样成为人人羡慕的荣誉,形成人人争当先进的新局面。
  此外,常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可邀请“身边好人”参加常州市的重大节庆活动,让道德模范享有崇高礼遇、广受尊敬,彰显道德模范的社会地位;市相关部门可经常组织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树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广大市民在学习“身边好人”的同时,也应该在言行中尊重榜样,为他们的生活、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常州榜样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让朴实的“好心有好报”的观点得到体现,让“好人好报”渐成共识,让“崇德尚善”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叶少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The Application of Role Model Education into the Moral Construction among Citizens
  ——Taking the Example of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LI Lin
  (Art and design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Role mode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mong citizensIn recent years, many cities have launched campaigns of electing good persons around usThose elected good persons are close to life, reality and the educatedThe application of role model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mong citizens does not only help steer people to emulate role models, but also enhance the civic moralityTo further improve role model education, we can make suitable adjustment in the election of candidates; create a universal atmosphere of learning from those good person in our society; care more about those good person in politics, work and life; promote positive forces in society to strengthen the civic morality
  【Key words】good persons around us;civil moral construction;role model education
  (编辑/徐枫)
其他文献
文化治校的落脚点在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而学校文化是历代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具有学校自身独特气质的精神内涵及文化形态。分析和发挥文化治校的作用对和美校园建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美校园建设中文化治校的作用  1向心作用  在和美校园建设中,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文化治校的核心,它确立了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目标,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并以此指引全校师生的价值方向和行为指向,保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一线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适时、合理的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笔者在分小组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的一点认识体会:  合理分组,优良搭配  分小组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学习好、中、差各两位成员组成,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組。每一组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针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提上日程,但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却往往对幼儿秩序感的养成重视不足,这也变相地将幼儿园成为提升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阵地。为此,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通过开展角色游戏,积极实践探索出了提升幼儿秩序感的有效方法。  一、关于从角色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秩序感养成策略的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秩序感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规则,针对正处
当前,教育科研的热潮在各地学校兴起,大有持续升温之势。然而,我们也感受到,在教育科研热的背后,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影响了学校内涵发展,拖了高质量办学的后腿。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高质量办学呼唤教育科研“守正”,立足于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立足于教师提升,真正达成于学生成长的目的,找准和建构科学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向。  一、 学校教育科研误区剖析  (一
如果一门课程能有力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能推动教师的迅速成长,能在家校之间凝心聚力,这样的课程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做下去。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在办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思政课建设,逐步探索出小学思政课的三级课程模式。  对思政课的重视,既解决了我们这所新学校办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也抓住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找到思政课这个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  江
南站小学1940年创建至今,占地1408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384平方米。目前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38人。教职工140人,专任教师128人,区级以上学科帶头人、骨干教师48人。学校一直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心灵成长为本,以教师专业提升为根,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源的办学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  坚持“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创一流学校”的发展目标,在学生培养上体现
建一所幸福学校,不仅是出于对教育目的和终极追求的思索,更是源于学校具体的历史积淀和师生需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尊重为核心,关注师生的主体体验;以行动为途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更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让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99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期间,学校初二
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檐牙高啄;这里,青墙绿柳;这里,青青翠竹;这里,健康、向上、宁静、幸福;这里还有教育带来的自由飞翔……  七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4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八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5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九年级跻身全区前10名2人,前200名7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也许会质疑九年级的成绩,但,别忘了当年这些学生入校的时候第一名的成绩只能是全区并列第
一、前言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某种技能等单个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2]。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
川省巴中市中坝小学,一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袖珍小学,学校曾几迁校址,数易校名。12年前,这所学校被称为全市最典型的“袖珍小学”,五年前,学校位于中坝棚户区,土墙、瓦房、泥巴院,6个教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学校生源不理想,办学条件差,甚至一度面临撤并。但是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学校怀揣全市人民的期许,凝心聚力,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办学成绩在省内外声名远播,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办学特色之一,是省、市青少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