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的生活,创造美的世界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就叫生活。对幼儿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幼儿在生活中吸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美术区域是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可往往因为材料设置上单一、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共鸣,阻碍了美术区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源于幼儿的经验生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探寻幼儿的精神生活,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透视本真。《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一些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来开展创作活动,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表现的形式。使美术区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解读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内容更多元
  1.源于经验生活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和体验,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源于幼儿经验生活的美术区域活动,孩子们更为感兴趣,他们往往会调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2.关注现实生活
  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变化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生活上的点滴体验,也会遇到许多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这些元素也乐于被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表达。
  3.追寻幼儿精神生活
  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与河水,身边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才能让美术回归幼儿的童真。
  二、感受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资源更多样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家庭、自然、社会都是幼儿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的瓶罐纸盒、画布毛线等废旧用品以及周围生活中的文化广场、博物院等,都是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资源。选择生活,整合优秀资源,使活动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1.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实物
  自然环境:走进大自然,其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美。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叶子、种子、花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报纸、小木棍、易拉罐、砖瓦等等,用心发现,精心设计,也是美术创作的奇特资源。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传统地方文化:清新雅致的蓝印花布、桃花坞剪纸、精致的苏绣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现代城市文化:街景雕塑、现代建筑,蕴含我们的城市精神,把地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提炼出来,整合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美术素养。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优秀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人类生命中某个经典时刻的写照,也是艺术化的生命感受,更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美术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中、外名家、名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让美在心中内化、升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表现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更多彩
  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照管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在美术教育中,多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技法,如点画、拓印画、印染画、合印画、喷洒画、吸附画、浆糊刮画…… 折叠、编织、剪贴…… 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区域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到美术区域中自主选择的表现方式和形式,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我价值。
  四、创造生活,让美术区域活动环境更丰富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活动室需要利用环境布置来创造情境,创造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孩子通过这些环境能够联想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最理想的环境是既有情境,同时又能够通过这些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布置产生的情境除了为整个活动室创造气氛外,还能够在区域里让孩子产生联想,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发展的方向。在区域中围绕孩子近期感兴趣的主题,不断制作、更新,最后打造成主 “动态环境布置”。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生活化的美术区域活动内容的挖掘和使用使得幼儿的创作更具生活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4】(美)蔡伟忠.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7)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既具有知识性、创造性,更具有个性化的人,于是个性化学习应时而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独创性的特征,因此,首先要求打破传统束缚,解放师生思想;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表现、个性化发现,并给以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造的精神。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特点 方法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
期刊
所谓“体验”就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
期刊
【摘 要】  在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中,找学生谈话是一项较为普遍的经常性工作。班主任只有运用艺术的语言,巧妙地和学生沟通,才能使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语言就像一把金钥匙一样能够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 班主任 谈话艺术 班级管理  古语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正如诸葛亮经天纬地之言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
期刊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读易记易唱,文字流利自然,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通过收集归纳筛选出具有感恩特色的经典儿歌文学作品,以社会、自然、人、动物、事物等为感恩儿歌素材,从传统、现代、经典、等感恩儿歌中进行筛选或者改编,将感恩儿歌内容恰当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感恩儿歌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等,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得到美
期刊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仿写提高以及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评价功能,以期能多管齐下实现个性化表达,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 材料积累 个性化表达  纵观当前的中职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语言基本功差、表达能力弱的不良现象,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或者就是千篇一律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和想象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发展幼儿的语言,需要在形式多样的、有情趣的,且有目的意义的、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而传统的语言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传统语言阻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整合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语言活动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在实施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以往静态的教学为动态的教
期刊
孩子多背诵、积累的好处毋庸置,但在开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方法处理不当,导致背诵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孩子喜欢上背诵呢?  一、咬文嚼字地读  宋代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
期刊
子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意为:人在修为时,该做的事要做,别人不做的,我要做,别人做了,我要力求做得更好;不该做的事不做,哪怕别人都在做,我也坚决不做。做人况且如此,做教师何尝不是一种修为呢?特别是农村小班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定位呢?  一、有所为:该做的事要做  作为一名教师该做的事有多少,恐怕谁也不能说得清。这里仅就本人多年来具体工作谈几点感触较深的方面。  1.“文以载道”
期刊
六月,灿烂绚丽,万物生长。而此时,却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心情最复杂的时候——兴奋、好奇、不舍、焦虑和宽慰。百感交集,都是为了要“上小学”了。  《指南》在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指标中提出:大班孩子应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5-6岁的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为步入小学的生活做准备,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两种生活的不同,面对陌生而又“神秘”的小学生活,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
期刊
【摘 要】  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来说,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师开启了如火如荼的音乐教学改革之路,在这场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也并不令人如意,对着新课标的理念和教育目标,我依然会觉得有所差距,如何进行改革?我想最实际的行动就是具体落实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堂:落到实处:坚持上好每节音乐课;落实双基:坚持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关注能力:坚持音乐基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