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的旅游景区购物套路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旅游景区对游客的消费心理研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许多同学心驰神往的,但对于景区的各种担心也自然是相辅相成。
  旅游行业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信息不对称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这些年因为互联网的力量以及政府的关注,景区以前明目张胆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不过如今看来,有些景区的营销也完成了升级与提升,尽管防不胜防的套路迭出,但比起以前来至少是消费者感觉好了很多。
  升级变异的购物手段
  得益于媒体曝光、网络传播,现在景区导游也非常注意言辞,尽可能不赤裸裸地要求、威胁或恳求游客来买东西,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在某一个角落被拍成视频,第二天成为头条,他们就可能丢了饭碗。
  老余的第一站行程是参观一个古镇,这个古镇上有两家比较大型的银器销售门店。
  导游只是简单地推荐说可以去看看,产品有质量保证,但价格很高;反而重点推荐了10元钱一个的当地特产。(反常规而获取信任与好感)
  跟团的大部分成员都购买了特产尝鲜,也前往银器的门店看了看,但没有任何团成员购买,一切正常。
  接下来就餐、坐游轮,近3个小时一切正常,也没有被拉去购物点消费。(完全获取信任与好感)
  在下游轮之后,导游将我们交给了一个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他给每人发了一张入场票,让大家排队进入银器展览馆。
  在进入展览馆的路程中要穿过一个大的银器销售中心,讲解员故意走得很慢,边走边进行讲解,并解释说展览馆与银器博物馆是集展示与销售于一体。(制造消费场景)
  面对琳琅满目的银器,老余忍不住也凑上前去看,导购们在柜台旁边随时候命,更重要的是,这边银器的价格对比在古镇上看的至少便宜了一半。(制造价格落差,符合顾客心理预期)
  当我们走到最里面,所谓的展览馆仅仅有四到五个工作台,讲解员让银器师傅现场展示银器的火烧、锻造等工艺制作过程,并教我们区分银器的纯度高低。(寓购于乐,宣传正宗,进一步降低顾客防备心理)
  其后,安排了当地民族传统的歌舞表演,但是讲解员告知我们只能赶一小时之后的那场,所以当前的一个小时给予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去看看博物馆和银器。(表面自由活动,实为间接购物)
  当讲解员说自由活动时,有一群开始在原地待命的工作人员突然冲散了我们的队伍,一时间使得整个银器销售中心异常热闹。(制造虚假繁荣)
  老余当时在怀疑这应该是设计好的套路,但想不明白一天接待这么多旅游团,如何区分不同导游与讲解员带的团员,从而给导游或旅行社分成呢?
  直到最后结账时,需要出具讲解员发给我们的那张门票,门票上面有个编号,导购结算时却说只销售给有门票的顾客。(强调稀缺性)
  这时候老余真正地明白了,我们团17人的编号一致,别的团编号不一样,这个编号就代表了导游以及讲解员,这样既隐蔽又能清楚是谁带的团的游客购买了产品,便于最后分成核算。
  为了弄清楚导游与旅行社分成的事,老余花200元买了一对重量不到1克的耳钉。
  旅游团重要的利润来源仍然是游客消费,即使是高价的旅游团,也会存在像老余所亲身经历的“潜购物”(让你购物于无形),更何况一些超低价团。
  老余认真观察了一下,古镇的银器价格为38元/克,博物馆内的银器价格为18.8元/克,但查询的最新银器价格为3.6元/克。
  古镇与博物馆的价格中包含了纯度、工艺、成本运营、利润、旅行社分成、保护费等,自然不可能按3元多的价格销售。
  老余欣赏的是这一景区对营销套路的运营与设计,一步一步地让顾客降低防备心理而主动消费,让游客无压力无反感消费。
  教科书般的产品推荐
  逛完了博物馆,看完了民俗表演后与导游会合,还以为接下来会愉快地坐索道登山,结果下一项安排是去参观当地居民的老宅。
  当导游又将我们交给另一名身穿当地服装的讲解员时,老余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能这并不是单纯意义的参观。
  讲解员在进入古宅之前介绍了整个宅子的建筑风格以及进入的注意事项。
  重点提到进门时跨左脚还是跨右脚,想生男孩跨左脚,想生女孩跨右脚,想生双胞胎就一起跳进去。
  团里成员有不少情侣与年轻人,大家都笑哈哈地不同动作地跨过门槛。(与游客互动,降低游客防备心理)
  进入宅子后,墙上挂着一些前中央领导人到访当地的照片合影(权威效应),不过是不是到访了老余参观的这个宅子就不得而知了。
  整个二层楼的宅子,每层楼基本上都是大大小小独立的房间,讲解员带我们一行人去了二楼的一间房并围坐在一起。
  讲解员边泡茶边开始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例如当地民族是女人赚钱养家且当家做主,以胖为美,并鼓励游客之中白白胖胖的男性可以选择留在当地做女婿,同时女方还给予18万元的聘礼。(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彻底卸下游客防卫之心)
  在一片欢笑声中,讲解员开始进行四款名叫“风、花、雪、月”的茶叶推荐与品尝,每一款茶叶的特性以及功能等都介绍得简单而又有趣味性。
  比如在品茶的过程中,提到茶要三口喝完的当地规矩,还有就是抽烟的人适合喝哪一种茶叶,女性适合喝哪一种茶叶,经常用嗓子的人适合喝哪一种茶叶等等。(覆盖各类消费群体)
  软文式的品茶体验结束后,给每人发1提包含了4种茶的礼盒,并告知原价240元/提,今天是友情价150元/提,今后即使再想购买也只会是240元/提。(营造紧迫感,鼓励现场成交)
  这时,已经有4名成员动心并各自购买了1提茶葉,接着,讲解员拿出大杀器,说觉得不错可以替他们进行宣传,一个人买2提可以送1罐60克的“月”。(抛出诱饵,刺激销售)
  又有3名成员各自追加购买了1提茶叶,于是最终成交的茶叶数量为7提,合计销售金额为1050元。
  老余特意上天猫搜索了一下这款茶叶,仅一家店有售,但外包装与现场看到的并不一致,失去了可比性。
  结束之后,老余上厕所时经过了其他房间,另一个团的讲解员也在重复着老余这组讲解员所说过的话,几乎相同的话术,甚至开玩笑邀请成员留下做女婿的笑点设置都一样。
  仅老余这一个十多人的小团便成交了1000+,这一场茶叶销售会大约40分钟,一天按8小时,成交金额按平均800元/场来算,一天下来一个讲解员就产生6000+的流水。
  在这样一群专业的讲解员面前,通过精心的铺垫与设计,典型软文式的产品推荐,影响游客于无形之中,这样的转化率怎能不高?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游客想要投诉导游带团去购物点(银器、茶叶),导游也可以推脱并不知情,毕竟每次购物所安排的都是身穿民族服装的讲解员,而不是导游。(责任模糊)
  结语
  消费者会因为消费环境的变化而使自己原来一直坚持的消费理念随之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在餐馆喝啤酒可以接受每瓶5—8元,但在KTV时基本可以接受每瓶15—30元,在景区酒吧时可咬牙接受每瓶68—98元。
  这个啤酒的例子就是因为外部的消费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导致消费者接受了在正常环境中完全不能接受的价格与消费方式。
  在景区,许多产品相对贵一些,但在“来都来了(难得出来一趟)”与“沉没成本”这种意识以及环境之下,还是有不少人会掏钱购买。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景区销售模式的背后有高人在设计与运营,当然,也不得不佩服一线讲解员与旅行社导游的紧密配合,让众多很难再去第二次的游客心甘情愿地掏钱消费。
  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时代,连这些从前靠霸王消费的景区都开始注重客户体验了,我们身边那些赤裸裸地不动脑筋、强硬地打广告的商家,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其他文献
自媒体时代,认知大于事实,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认知。人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动物。同样一件产品,在拥有不同认知框架的人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消费者的身份意识从工具思维下的“用户”,转变为玩具思维下的“玩家”时,他们的认知框架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玩家意识”。整个推理的逻辑过程在
期刊
最近,“得到”APP上人气专栏作家薛兆丰发布了其撰写的新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作为出品方,“得到”为了推广该书,可以说是脑洞大开。这场新书发布会没有按照常规安排在城市书店或是商场中庭,而是放在了“最不搭”的菜市场,经济学专业书与市井味十足的菜市场看似格格不入,实际却十分融洽。  听起来高深,但经济学原理却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在不起眼但接地气的菜市场,其实也暗藏着诸多经济学原理。从亚当·斯
期刊
有品牌,能带货,不再是经销商选产品的主要指标。  前不久,一名经销商朋友来访,聊天中说到对厂家的看法,我认为总结得挺好,他把厂家分为以下几类(大意如此,非原话):  第一类:品牌不错,势头不錯,但就是压货厉害。  临期品侵蚀利润,没钱赚。现在跑路的经销商,要么投资失败,要么就是被压货压垮的。  压货有多厉害?有的白酒厂家的压货要几年才能消化完。  现在临期品的损失,至少有一半。有的临期品甚至超过销
期刊
随着新零售在2017年的崛起,消费者体验被置于愈加重要的地位,移动化、场景化的应用得到更深入的细分,消费者更为积极地渗透到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成为创造独特体验的参与者。消费者角色的转变给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品牌传播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抓住年轻人成为下一个制胜关键。继2015年和2016年在跨界营销玩出新花样,一向以“年轻”为基因的百事可乐2017年持续打造多维体验,在“年轻人营销”上展现出前瞻性洞察力。
期刊
马云、雷军、俞敏洪、傅盛,还有暂时出局的贾跃亭,哪个不是讲故事的高手?  同学,我们来听个故事吧!呼啦一下,大家都围了过来。且不管故事好听不好听,大家的本能反应是想听。  但如果你说,同学,我们来看个广告吧!大家则会一哄而散,尽管广告内容与创意可能会很精良,但本能的排斥却是真实存在的。  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  为什么人们会这么喜欢听故事,即使明明知道故事都是骗人的,还是会一直追下去,就像《哈利
期刊
近一个月来,全世界范围内最热的一个话题无疑是:世界杯。  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一句调侃“俄罗斯世界杯,中国能参加世界杯的,都参加了,除了中国男足国家队”,让无数国人扎心。  调侃归调侃,但国人去俄罗斯看球的人数虽然不少,而所占比例仍然不在统计序列之内。然而,中国的行业大佬在本次世界杯赞助商中所占的比例,那绝对是头部流量。万达、vivo、蒙牛、海信、雅迪、帝牌、指点艺境等7家中国赞助商豪掷8.3亿美元亮
期刊
前几天,我在逛超市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同样是冲泡类饮料,为什么奶茶大多为杯装,而咖啡大多为盒装?  乍一看,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  因为奶茶里除了粉末,还有珍珠,而喝珍珠一般还需要吸管,这三样东西既不能揉在一起(否则就糊了),也不好完全独立(否则使用麻烦),所以,就把它们统一装进一个杯子里吧。  而速溶咖啡就不一样,反正全是粉末,就直接用袋装好,再统一放在盒子里就够了。  这个答案是我在
期刊
在一个数据充斥、万物互联的世界,怎样的品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未来品牌的样子,会是怎样?  是创意的代码,更是创造不可能  在一个数据充斥、万物互联的世界,我们不可能再用老一套经典的方法去工作,去创建、维护、传播和管理品牌,我们在基本原理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要增加更多数字的口味,我们要更多有代码的概念,我们的创意就是代码的设计。  没有天下独有,一鸣惊人的创意了,创意的
期刊
2018年的到来,让我们回忆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贾跃亭和他的乐视,在梦想和争议中挣扎,在破产倒闭的边缘奄奄一息,真的应验了他曾经推出的广告语“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  曾经“广告做得好”却品牌做得不好的新飞电器,身陷困境,距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带给人们太多的遗憾与思考;  乘着“共享经济”的风一哄而上的共享单车,风口过后纷纷倒闭,再次证明“猪永远是猪”,不可能变成“雄鹰”;  新
期刊
按照交易结构的不同,常见的生鲜O2O有以下三类模式。  B2C:从产品供应到销售配送,采取自营或合营方式展开的面向C端用户群的生鲜产品供应。在物流配送上,大体有三类:一是纯自营物流配送,这个成本比较高,多半会加入其他标准化商品配送在内,且配送半径较短;二是由本地物流团队在实体网点提货再配送至用户手中;三是少量自营+多数众包。  B2B2C:这类交易结构多属于平台级项目,通过地理位置匹配相同范围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