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原市长栾庆伟案件警示录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抚顺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栾庆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12月,栾庆伟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收缴违纪所得。2016年7月,栾庆伟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经查,栾庆伟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搞权色交易。栾庆伟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担任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抚顺市市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款物折合人民币3591万余元。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权、贪钱、贪色。”栾庆伟在忏悔书中写道。“三贪”成了他自我认知的标签,也道出了其陷入沉沦的重要思想根源。
  从农村娃到一市之长的复杂人生
  栾庆伟出生于普通农家。艰苦的环境成为他不断奋进的动力。1983年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他就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工业企业管理硕士,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作。那时他刻苦钻研、勤奋敬业,30多岁就从助教、讲师很快晋升到副教授、教授,成为全校甚至在全国来说都比较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并被任命为学校管理学院副院长。2001年栾庆伟完成“跨界转型”,担任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主持工作),2003年被正式任命为局长。2007年,又担任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13年任抚顺市市长,成为正厅级干部。
  从工作经历看,栾庆伟曾经是一个工作能力较强,想干事业的干部。他在信息产业局工作期间,积极发展软件产业,高水平承办了中国软件交易会,特别是为引进外资做了大量工作。
  然而,在他思想深处,“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栾庆伟追忆往事时毫不隐讳地说,只有工作好了,才能够升官,最后才能够挣大钱、光宗耀祖。正是由于奋斗的动机不纯,栾庆伟在拼命追求职务升迁的同时,思想改造却停滞不前、甚至退化。到了政府机关后,他发现权力的魅力无穷,能满足他对金钱的欲望。特别是他到大连高新区和抚顺市工作之后,对金钱的贪婪更加疯狂,最后几乎到了来者不拒的程度,一次几十万、上百万地拿,脸不红、心不跳。
  “霸道”是权力的衍生物,是特权思想作祟。因此,“霸道”也就成了官员腐败的前兆。据当地人士介绍,出任园区“一把手”后,栾庆伟的脾气变大了。经常当众呵斥下属,他主持的会议,如果有人迟到,还会被罚站。栾庆伟此时的兴趣也发生了改变,每天中午坚持学日语的习惯不见了,倒是对收藏古玩字画颇为热衷。
  最想得到的,最害怕失去。栾庆伟对权力、金钱的追求永不满足,使他不惜使出浑身解数,然而世事未必都能如愿以偿,他开始把心思用到迷信上,“不问苍生问鬼神”。2007年栾庆伟到大连高新区工作后,见过的几个“大师”都说他的命很好,一生顺利,官运亨通。2015年以来,他听到社会上关于调查他的一些传言后,在接受组织调查的前几天还和一个所谓的“大师”见了面,这位“大师”信誓旦旦地告诉他:“有惊无险,没有任何问题。”离开后,“大师”还发来信息说:“确实没有问题,不是为了安慰你才这么说的。”
  栾庆伟在忏悔书中说:“难道这叫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这叫真的有惊无险吗?现在看来,搞封建迷信那一套,相信什么所谓的‘大师’是何等愚蠢!”“迷信就是傻子遇到了骗子的结果。”与其说栾庆伟是迷信鬼神,不如说是迷信权力。假如他不是被金钱诱惑、权力迷惑,又怎么会陷入以权谋私的迷途?又怎么会迷醉于声色犬马?
  思想上生锈了,外在约束就容易卡壳。在“迷信心态”的引领下,栾庆伟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急剧下降。他趁妻子、儿子在国外期间,在国内与两名女性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一女。为了满足这两名女性对金钱的需要,他利用手中权力疯狂敛财,给她们买房买车,供其大肆挥霍。
  “廉洁”伪装下的权力贪欲与攀比心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认识上的偏颇、心理上的失衡,加剧了栾庆伟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金钱的渴望。而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像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栾庆伟本就存在漏洞的思想堤坝,在洪水面前终究难逃坍塌的命运。
  权力是什么?在栾庆伟眼里,权力就是为个人及家属谋私利的“利器”,就是与他人利益交换的“筹码”。栾庆偉谈到:“我之所以一直不断地追求权力,主要是因为我对权力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尽管口口声声说,权力是组织给的,是人民给的,用权要向组织负责,要为人民服务。但从骨子里还是觉得,权力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得来的,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有了地位,有了金钱,也会有美色,有了权力就应高朋满座、歌舞升平。”
  栾庆伟主政大连高新园区6年,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在用人方面搞“小圈子”。栾庆伟喜欢提拔与自己有过工作交集的人,围在他身边的几个“近臣”,包括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国企领导,口碑很差。这些人由于栾的庇护,在工程建设、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不少贪腐行为,栾也从这几个人手上拿了不少好处。
  栾庆伟在工作中不断罗织关系网,经营自己的腐败“小圈子”,拉关系、谋私利,一步步陷入人情腐败的泥潭。2015年9月初,陈景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栾庆伟苦心经营的“小圈子”被撕开一个缺口。此后,园区多名干部与企业负责人被带走协助调查。半个月后,栾庆伟黯然落马。
  “栾庆伟的德与才,是无法匹配和驾驭手中的权力的,他最终成为权力的俘虏,是必然的。”栾庆伟案发后,他的多名同事这样告诉办案人员。
  栾庆伟谈及自己的经历时说,开始时他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内心也曾经历过激烈的斗争。不幸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和“侥幸攀比心理”让理智在与贪欲的较量中,没经过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总觉得,这种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是自愿送的,甚至是三番五次、推都推不掉,又不会有人告发检举,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平时,为了掩人耳目,我对下属的钱,小企业的钱一概不收,给人一种廉洁的假象。九十高龄的老父亲也曾多次提醒我,不要做违纪违法的事,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可惜我一点也听不进去,根本没当回事,现在后悔晚矣,侥幸攀比心理要不得啊!”   党性在老板的“围猎”中丧失
  有些商人把商业交换规则“嫁接”到了权力运作上,把权力上的“帮助”赋予了“价格”,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交易关系。有的商人认为只要送得出,不怕收不回,为此,他们精心选择“围猎”对象,并不断变换花样,本人攻不进就攻向身边人,就攻向“朋友圈”。
  栾庆伟没有恪守官商交往的“君子之道”,没有把握好公私分明的界限,和商人过度交往中倒在了“官商勾肩搭背”的陷阱里。栾庆伟案涉及多名民营企业老板,他们用金钱利诱麻醉了栾庆伟的警戒意识,致使其党性全失、防线大开。在被老板们“围猎”的同时,栾庆伟也成了党纪惩处的对象。
  2007年6月份,开发商王某出资建设研发中心,建成后高新区回购。大楼建成后,王某约栾庆伟在茶馆喝茶,临走时给栾庆伟留下一盒茶,盒内有5万美元。栾庆伟说,“第一次收这么多钱,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还是留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此后,栾庆伟经常到王某开办的体检中心,晚饭后喝个茶,谈谈有关情况,分手时王某都要在栾庆伟车上放点钱,总计100多万元人民币。200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王某到栾庆伟办公室汇报项目情况,临走时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栾庆伟办公桌上,说是图纸,请栾庆伟看看,档案袋里装了4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第一次收这么多钱,当时特别后怕。”
  栾庆伟到大连高新区后,开发商冯某希望得到栾庆伟的支持。201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冯某说给栾庆伟送点水果,将一个黑色皮箱子放在栾庆伟的车上,栾庆伟打开之后发现是100万元人民币。栾庆伟在交代时说“其实,嘴上说是水果,里边究竟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2011年秋天,开发商王某晚饭后约栾庆伟顺道到他家坐一会儿,谈谈有关项目情况。临走时,王某把一个黑色拉杆箱交给栾庆伟,栾庆伟急忙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竟是10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收钱最多的一次,贪欲已发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了,太可怕了”。
  案例剖析
  文质彬彬的“跨界”教授官员,何以走上了腐败之路?高级知识分子又如何向“鬼神”寻求寄托?栾庆伟一案令人警醒。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栾庆伟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信任,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他的“特权思想”萌发,渐渐发展到“思想上不在党”,热衷于封建迷信,丧失了党性观念和党员的资格标准,无尽的欲望驱使他走向贪腐的迷途。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栾庆伟善于“巧妙伪装”,不收小钱小物,借以树立自己的“廉洁形象”。自以为很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栾庆伟更多的是心存侥幸,不愿相信事实而已。
  三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任用考核和日常监管。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势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把严明党纪体现到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動辄则咎,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不要使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
  四是权力和贪欲相伴必定导致腐败。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形式的诱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麻痹,让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不正当利益的背后往往是陷阱,暗藏着对方更大的利益请托,如果不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保持定力,就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摘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其他文献
<正>当飞速发展的科技列车把我们带入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革,如何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变化,全面加强执政
期刊
[摘 要] “聂树斌案”提示我们应借助冤假错案被纠正的契机全面深入认知律师的作用。从诉讼维度看,律师的职能在于实现控诉和辩护的平衡,在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从社会维度看,律师职业的壮大有利于培育法治运行之社会基础;从政治维度看,律师参政有利于提升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能力。在以上三个维度中,律师分别呈现法律人、社会人、政治人三种角色,契合了法治建设的多重需要。  [关键词] 诉辩平衡;社会基础;民主政治
曾当面拆穿地方环保部门弄虚作假、被媒体称为“敢怒敢言”的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原主任、環保部科技标准司原司长熊跃辉,利用其担任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负责河南、河北等区域环境执法督查工作的职务便利,接受多家企业负责人请托,为这些公司在环保工程招投标、环境执法督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在3年间收钱240余万元。2016年10月,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熊跃辉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60万元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常态化地开展好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标志着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和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进入了新阶段。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准则》把党内监督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条例》则把
度可以说是质和量的统一,适度可理解为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和量,才能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防止“不及”。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是在处理家庭生活与个人交往等问题上,都必须掌握好适度原则。  一、掌握适度原则,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适度原则的运用,在于度的把握。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183;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的情绪既影响工作环境,又受工作环境的影响。个人情绪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大气力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情绪,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那么,工作环境中个人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调节呢?  一、内因分析  一是职业发展渺茫,心理焦虑。有的干部在职业生涯之初,就为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绘就了人生蓝图,但有时事与愿违,本来规划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梳理了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类型上看,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主要分三类,有十种表现形式最为常见:  一、思想作风方面  《准则》指出,“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紀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
当前,“大数据战略”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领导干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否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关系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给领导干部带来的契机  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更有优势掌握和利用大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塑造良好的作风形象。  (一)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构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作为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  从“四个伟大”高度,综合分析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精准判定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