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必有客行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高考悄然临近。高考作文的备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你可曾想过,高考作文如何规避失分雷区,从而让作文获得高分?
  笔者结合高考阅卷和平时训练的实际,列举一些常见的失分点,提出破解的策略,助力作文备考,帮助各位同学提升解决临场问题水平。
  审题不清,立意偏题
  作文的审题立意环节,常被些同学忽视:不认真对待试题材料,抓不住材料核心人物、事件,不能概括出材料本质;立意与命题意图若即若离,甚至“不符合题意”。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汉名将虞诩率兵征伐敌军,突破敌人据守的一座要塞后,发现敌众我寡,于是下令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行进,又令官兵每人建两个锅灶,逐日增加一倍。众将不解,还有人以孙膑逐日减灶、日行不过30里以防不测的用兵之法质疑。然而,虞诩的军队最终凭此法赢得了胜利。虞诩说,孙膑诱敌深入,以强示弱;而今敌众我寡,所以需要以弱示强,等待援军到来,再一起战胜敌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失误立意】
  塞内加曾说:“勇者,走向天堂;怯者,走向地狱。”东汉名将虞诩率兵突破敌人据守的一座要塞后,发现敌众我寡,于是立即下令军队,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行进。正是这果断、勇毅的命令,使他的战士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最终战胜了敌人。正所谓强者相逢,勇者胜。
  ——习作《强者相逢,勇者胜》
  审题没有抓住关键细节,对材料的分析偏离原意,以致题旨走偏。
  破解方法  抓住关键,发掘本质
  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确定思考的角度(具体人物、事件等),抓住材料的关键细节,发掘材料的核心内涵,从而确定文章的主题。
  “虞诩以弱示强”的材料作文,有以下几个合适的立意角度:
  【立意示范】
   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运动变化是万物的常态。因此,前人的经验、前世的法则,可用来吸收借鉴,却不能固守不变。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虞诩转动思维,活用兵法,变减灶为增灶,制敌取胜。
  ——习作《转动思维,地阔天宽》
  抓住虞诩“增加锅灶、以弱示强”这个关键细节,从思维的角度审视人物、事件,立意精准深刻。
  标题平淡,缺乏个性
  作文标题平淡的主要表现有:
  1.话题为题,观点不明
  考生能通过材料提炼话题关键词,却不会利用文章标题表现自己的观点、看法,而是以话题关键词为题,圈定大致写作范围。如2018年高考上海市作文题要求考生谈自己对“被需要”的看法,有考生以《我说被需要》为题,这种标题并没有表明自己对“被需要”的看法。
  2.语句烦琐,拖沓冗长
  如2019年某市的模拟高考试题,要求以“文化传承”为话题作文,有同学以《莫让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历史的尘埃》为题。
  3.平淡无奇,缺乏个性
  如2019年某市以“青少年热衷整容”为材料进行训练,有同学以《劝君莫再整容》《少年整容要不得》等为题,虽达到了观点明确的要求,但缺乏个性色彩。
  破解方法  观点简明,张扬个性
  1.文字简洁,观点清晰
  一般不要超过10个字符,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如《莫让中国传统文化变为历史的尘埃》可压缩为《莫让文化成尘埃》。
  2.修辞美化,张扬个性
  (1)物象点染。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 如《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四种味道,四个角色,相为对称,有情有味,虽14字而不嫌其长),《穿越千年来见你》《流泪的日记本》等拟人手法,富有情感色彩。
  (2)比喻拟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如《心有碧草处外春》《淡淡墨香,温馨之光》《车载生活缓缓归》《守住堤坝水长流》《一叶也许能知秋》《书香袭人冷夜暖》。
  (3)引用化用。将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如《己所不欲,慎施于人》《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只留清气满乾坤》《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梦黄梁一壶酒》等。
  入题迟缓,主旨不明
  高考作文在主旨表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照搬材料,入题缓慢
  简单地将题目提供的叙述性材料搬到开头段里;引入题外名言,讓评卷老师莫名其妙。这两种开头,容易使文章的观点淹没在“曲折”的表达里。
  2.方法不当,主旨不明
  考生不善于采用点睛之笔点亮文章的主旨。2019年1月,安徽省一次大型联考,作文要求考生谈对“农民丰收节”的看法。一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文章。文章两大主体段落,用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农村丰收的场景、表现了农民的喜悦,情景交融,笔法灵动。然而,直到文章末尾,考生也没有谈及自己对“农民丰收节”的看法。一篇优美的文章,却因为“主旨不明”,被列入了二类下等作文。
  破解方法  掌握方法,彰显题旨
  解决以上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1.正确使用试题的材料
  (1)叙述型材料:根据自己选取的角度(人物、事件)对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将其浓缩在开头里并顺势提出文章的观点。
  (2)名句型材料:将试题提供的名句直接引入文章的开头,在阐述大意中提出文章的观点。
  (3)带有任务指令的材料:开头段根据任务指令的要求,或直接回答任务要求,或选择任务要求的某个角度,表现自己的看法。
  2.掌握点明题意的方法   (1)开门见山,表达观点。 在文章的开头,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人物、事件的具体看法,达到观点明确的目的。
  例:江山如画,美人垂泪;英雄末路,霸王别姬。大伯的眼泪顺着眼角流淌,他浑厚、沙哑的声音,和着眼泪被咽入了胸腔。我问他:“每次都哭,怎么还唱呢?”大伯说:“京剧的语言太美妙,我舍不得不唱。”
  ——2018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京剧,语言太美妙》
  考生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大伯演唱的动人场景,引出一问一答,点明题意:京剧的语言太美妙。
  (2)段首明旨,表达观点。主体部分分别设计若干分论点,用以共同阐述文章的主旨,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例:2018年高考上海一考生,以《被需要中,彰显价值》为题作文,主体部分设计以下三个分论点:
  被需要的心态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自信。……
  被需要的心态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热情。……
  被需要的心态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潇洒从容。……
  ——2018年高考上海优秀作文《被需要中,彰显价值》
  三个主体段,分别以“被需要”为引领,嵌入名句,将“被需要的心态”与豪迈的自信、爱国的热情、潇洒的从容结合起来,具体阐述了“被需要”的内涵,彰明了文章的主题。
  (3)画龙点睛,表达观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还要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进行总收,同时再次提示文章中心,强化自己的观点。
  例:国家是天,天高任鸟飞;国家是海,海阔凭鱼跃。但是,天空需要鸟的矫健,海洋需要鱼的活力,国家需要青年人的付出与奉献。让我们一起唱响新时代,拥抱新辉煌!
  ——2018年高考北京优秀作文《新时代新青年》
  这个结尾段,简要点明了新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付出与奉献”,并以此对青年提出召唤,简短有力,主题鲜明。
  中途遇阻,逻辑混乱
  考生作文的行文思路,主要有两种失误:
  1.中途遇阻,思路中断
  动笔前没有思维导图,边想边写,突然中断了思路,或写过一个分论点之后,想不起下一个分论点。有的随便应付,草草完成下文;有的就此终结,半途而废。
  2.思考不周,逻辑混乱
  (1)分论点之间语意交叉或包容。
  例:考生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作文,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论点:
  ①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
  ②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③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
  ③讲的“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包容了①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②的“高雅的精神活动”与③的“陶冶情操”内容交叉。设计分论点的角度也不统一,②是从阐述内涵的角度来讲的,①③是从阐述意义的角度来讲的。
  (2)分论点顺序不合逻辑。
  例:考生以《以创新,促发展》为题写文章,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论点:
  ①创新,需要突破陈规的精神……
  ②创新,需要互利合作的平台……
  ③创新,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
  (《以创新,促发展》)
  从创新过程看,将“借鉴前人的经验”置于最后,逻辑顺序不当。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③①②。
  破解方法 :讲究逻辑,导图先行。
  1.讲究逻辑
  (1)分论点,从同一角度阐述同一问题。或立足于阐述论点的内涵,或立足于阐述论点的意义、原因,或立足于阐述具体做法。避免分论点之间语意交叉、包容。
  例:考生作文《时代青年,请涵养创新能力》设计了三个分论点:
  ①创新是海,要有泅渡的智慧。
  ②创新是花,要有采摘的勇气。
  ③创新是山,要有登顶的毅力。
  三个分论点共同指向青年的“创新能力”,智慧、勇气、毅力三个要素顺序合理。
  (2)分论点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或由小到大(如个人、集体、国家),或由浅入深、由古到今、由先到后、由中到外等逻辑顺序。
  例:考生以“转动思维,天高地阔”为中心,设计了三个分论点:
  ①转动思维,收获创新快乐。
  ②转动思维,推动科技发展。
  ③转动思维,助力国家强盛。
  由个人而科技,由科技而国家,体现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2.导图先行
  审题立意之后,动笔写作之前,先绘文章思维导图,改变“邊想边写”的不良习惯。
  (1)并列式思维导图。试题提供材料,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看法、意见类的阐述性试题,宜采用并列式的行文思路。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要求考生以“新青年与新时代”为内容,谈自己的联想与思考;江苏卷要求以“语言”为话题作文。
  下面是2018年高考江苏考生写的《最美不过语言》的思维导图:
  (2)递进式思维导图。试题提供新闻材料,要求考生对新闻材料里反映的人物言行进行分析评价,这类试题宜采用递进式的行文思路。
   2019年河南六市联考作文试题,出示陈志诚等三个文明旅游新闻事件,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评论。下面是一考生作文的思维导图:
  :材料跨类,用材无序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素材跨类
  作文引入题外材料,要与试题材料大类相同,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材料是哲理类的,其隐含的哲思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考生选入的材料,不属于这个类型,就是素材跨类。
  2.用材无序
  主要指一段阐述性的文字当中,引入材料没有章法,随意堆砌,形不成论辩力。   例: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 孙赫高铁“霸座”,铁路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孙赫被限乘一切火车席别;荆轲逆历史潮流而刺秦王,最终“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漠视游园规则,私自下车导致悲剧发生;项羽逞匹夫之勇,斥退亚父范增,最终自刎乌江……事实证明,漠视规则终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考生习作《守规则,铸道德》
  “規则”是文章的话题,也是材料的类属。段旨为“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引入本段的应该是“触碰规则的人物、事件”。然而,荆客,是慷慨赴难的英雄,即便如考生认识的“逆潮流而刺秦王”,也与“规则”无关;项羽,“逞匹夫之勇”,却没有触碰“规则”,属于“素材跨类”。整段文字里,古今事例交相错杂,素材杂乱无序。
  破解方法 :依类选材,有序用材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1.依类选材
  把握好试题材料归属的“类“,依照这个“类”,引入性质相同、相反的材料,称为依类选材。上面的文段,根据“依类选材”的原则,可作如下修改:
  例:现实生活中,文明社会所施予的规则、规范并未完全生效,无视规则的冲动行为屡见不鲜。 孙赫高铁“霸座”,铁路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孙赫被限乘一切火车席别;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险些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漠视游园规则,游客私自下车受到老虎攻击,酿成悲剧。成龙的儿子房祖名不顾法律法规,求一时快乐吸毒,最终锒铛入狱,断送了自己的大好星途……事实证明,漠视规则终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考生习作《守规则,铸道德》
  更新材料八旬老太、房祖名,都属于触碰规则类素材,与原有两则素材相辅相成,丰富了内容,强化了观点。
  2.有序用材
  材料的组合讲究方法、顺序,如按照先古后今、先内后外、同类相辅、正反对比等要求组合材料。
  例:我们的时代,是把握机遇的筑梦时代。奥运的火炬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照亮了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点燃了泱泱中华的复兴梦想;“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知识在星际间传递,五星红旗在无垠宇宙中闪亮;水乡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会议,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彰显互联网时代的中华风采。 驼铃悠悠,丝路横亘亚欧;铁路长长,高铁飞驰支援异邦弟兄;烟波茫茫,海上丝带绵延万里通西洋……中国科技将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走向世界。我们这一代沐浴改革春风,看祖国把握机遇,筑起一个又一个瑰丽雄奇的中国梦。
  ——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把握机遇,直面挑战》)
  考生围绕本段中心“我们的时代,是把握机遇的筑梦时代”,采用同类相辅之法,引入北京奥运、“天宫一号”、乌镇互联网会议、“一带一路”等常见素材,体现出时间先后、由中到外的顺序。丰富的材料兼以排比句式、四字短语,气势雄壮,节奏鲜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考场作文而言,考生不仅要有快速成文的能力,还要有临考不乱、从容镇定应对考场问题的定力。
其他文献
【升格作文】(内容18分+语言18分+发展18分=54分)  鲤鱼明知饵上有钩,却抵制不住饵香的诱惑,被渔翁钓上岸。鲤鱼的悲剧,令人唏嘘,也令人深思:如果鲤鱼再坚持一下,抵挡住诱惑,那么,它依然可以在水中自由嬉戏。由此观之,禁不住诱惑,后果堪忧;而抵制诱惑,方能收获美好人生。(开篇简述材料,提出观点。)  诱惑是什么?诱惑是海妖塞壬的歌声,虽美妙动听,却引诱着你不断沉沦;诱惑是潘多拉的盒子,虽美丽
期刊
这既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又是一部让人泪流满面的悲剧。战争阴霾下,我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看到了爱情的坚贞,看到了童心的纯洁,看到了人生的美丽,当然,还看到了战争的残暴与罪恶……当一切烟消云散后,和太阳一起照亮这个世界的,是人性的光辉。  【电影概况】  犹太人圭多来到阿雷佐小镇,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他们在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终成眷属,并生下了一个儿子乔舒亚。然而好景不长,在法西斯
期刊
“身份”成了我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正如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所描寫的那样,社会阶级早已成为现实。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工人不敢接受同等的权利时,我们不禁要拷问社会:为什么?到底是什么让种种“折叠”?  是等级思想的延续化。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就让当时的人们默认了“士农工商”等各种排名概念。几千年后,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等级排名概念并没有消失。一位农民工脱鞋进银行取款只是怕弄脏了
期刊
【模板一】  并列式——要求开头引出中心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层论证,为论述的方便,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论证的几个层次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结尾深化论点。  其基本的写作模式: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主体: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结尾(总结概括,提出希望)。  运用并列式要注意:一、各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情合理;二、分论点设置一般以三
期刊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忌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爱默生《自我信赖》  麦田稻鹰:  我一直都看《求学》作文素材,里面有好多作文素材我觉得都非常好,我很想把它们运用到考场作文上,可是看了好多就是就不住,记了一些,在考场上想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坠毁,机上无人生还。其中一个遇难者是来自浙江兰溪的女孩,本打算前往非洲观光和会友,登机前发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条微博。空难发生后,许多网友在她的微博评论区留言以示哀悼,但也有人以粗俗污秽的言语对遇难女孩进行人身攻击。  3月12日,微博官方宣布关闭多个发布人身攻击内容且情节恶劣的微博账号,呼吁尊重逝者,理性讨论。与此
期刊
语言,就好比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使你的文章具有风采。然而,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我看到有较多作文存在语言幼稚、过于口语化的问题,这些作文缺乏书面化与文学化,失去了应有的文采,削弱了思想的表达,被判为低分也在情理之中。  范文示例  【低分片段】  进步了就得到奖励,退步了就要被批评,这是一种赏罚的标准。但是进步和退步的依据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看分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关联着一些物,而一些物又承载着一些情。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人会变老,物会遗失,情会变淡。对此,你的见解如何?请择一样物,抒一份情,写一篇文。  要求:请写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材料首先阐释了人与物、情的内在关联,“人关联着物,物承载着情”“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材料只抛出一个观点,将
期刊
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 可见,作文在高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也常听到一些考生私下说:“作文题能猜中碰上就好了!”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存有侥幸心理,同时又表现出他们心中存在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我看大可不必这样。在此,我想送给广大考生一句话:笑迎高考作文吧!  那么,如何去笑迎呢?  我以30多年的语文学科高考评卷经历建议广大考生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写作文要自信。  在跟踪
期刊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家发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题目已然悄悄变脸,出题导向越来越侧重思想引领意义,任务指令往往会涉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写作内容势必要与当今时代的国家发展、精神追求及价值取向相关联。这种关联要求我们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要有与以往作文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先谈作文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向来有“凤头”一说,指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夺人眼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