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0-02
  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在那个哲学之源的最初阶段,理性主义便有了全面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理性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其间逻各斯和努斯两大概念的提出,是理性思想的彰显,为理性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思考方向;苏格拉底对善的追问,对灵魂的思考是以理性为根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勇气和欲望三个部分,灵魂特有的和基本的东西正是理性。柏拉图把理性放置于最高的位置,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朽的。他作为这一时期理性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来理性主义的发展开辟了路径;亚里士多德则延续柏拉图对理性地重视,把理性主义和他的哲学思想融合贯穿在一起。他提出人为政治服务,为其政治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简而言之,在古希腊哲学时期,理性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存在的基础和本质。
  后来发展到中世纪时期,虽然神学于当时备受重视,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且托马斯阿奎那甚至提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然而理性主义在这一时期并无断裂,其理论思想仍居于统治位置。这是因为,要想使大家承认上帝存在,也需要采用证明和推断的理性主义方法。即使在宗教神学反对哲学的中世纪时期,各理论中依旧充盈了理性主义,神学和理性是不能分而立之的。至18世纪,众多哲学家主张用理性对待一切,这一时期也被后来的哲学家们称为近代哲学开始的转折点,更进一步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权威。笛卡尔强调理性在哲学思考和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更进一步地提升了理性主义的地位。他用“我思”证明“我存在”,对整个哲学和认识的发展影响重大;培根认为在自然界中求取生存的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而斯宾诺莎尝试调和理性和非理性这两个对立因素,但最终并没有成功。
  到了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繁荣体现了理性主义发展的鼎盛,期间的多半哲学家们都持有理性是所有存在的根本的看法。哲学家康德同样承认理性地重要性,对于甄求完美理论的他在理性主义中发现了其中内在的局限性,不过并没有影响他对理性地重视且由此树立哲学普遍原则。黑格尔极度赞同理性主义,又提出“理性本身恰好在于把对立面作为观念性的环节包含于自身之内。因此一切理性的东西同时又可称之为神秘的,但这只是说,它是超出知性之上的,而绝不是说,它是完全不能为思维接受和把握的。”[1]直至今日,理性主义作为西方人文的传统概念,作为西方社会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因新的思想潮流而泯灭。
  二、非理性主义
  卢卡奇说:“19和20世纪反动哲学的决定性主流”[2],可见理性主义所处的首要地位直到19世纪才被冲击,非理性主义一反往常的附属位置,成为哲学家思想理论的主要成分。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是一切生物最深层的核心”[3],主张从意志出发认识世界和自我,他是非理性主义的第一人;柏格森提出人的生命意志只能依靠直觉延绵下去;尼采则指明并不存在绝对真理,在叔本华的对理性主义批驳的基础上,致使真正的非理性主义转折的开始;萨特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在他的存在主义中极端的认为人已经丧失了主体性,并追求绝对的自由。总之,19世纪下半叶非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哲学的发展主流。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探索对哲学家曾建树的世界图景致以破坏,政治领域的新观念对思想家曾提倡的理论框架致以瓦解,使得西方社会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们对于理性的态度最为激进。可以说,非理性主义正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出现形成的。以德里达、福柯和罗蒂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针对理性主义的主张,传达一种不确定的哲学态度。非理性主义否认本体的确定性,其中的哲学理论都是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瓦解与解构。他们主张的哲学思想是多元化的、模糊不清的,他们对理性的认识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致使这种认识方式从形而上学的领域扩展至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德里达较为著名的论断即“本文之外,别无它物”,就是说除了本文的语言和文字之外,是不存在隐含的真理,不用追求事物表面背后的本真;福柯直接宣称“人类已经死亡”,认为人在知识与社会的发张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罗蒂试图摧毁传统哲学至高无上的地位,解构传统哲学如镜子反映存在物的思维理论,宣扬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平等地位。   非理性主义的出现虽然动摇了理性主义的主导位置,但是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因为非理性主义的出现而终结。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矛盾中,两者都在寻找一条为自身找到归宿的路径,而后现代主义在对理性主义的彻底瓦解过程中确是飘忽不定的,不停地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进行解构。
  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比
  (一)本体论
  在传统哲学的理论思想中,理性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理性解释自然世界,探求一切的本质寻找真理。本体论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成长过程都有规律可循。人的理性能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缘由,因此能准确认知世界。固然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承认事物存在内在规律,但是对于其具体理论解释却各持己见:柏拉图用理念论解释存在,认为是理念构建了现存世界;笛卡尔在普遍规律的背后寻找出一个存在者——也就是上帝,并用这个全知、全善、全能的存在解释一切,作为一切的根基;黑格尔追求历史规律性,用辩证法肯定了精神自我的规律性,主体通过理性指导一切实践活动。
  情感、情绪、激情、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在非理性主义理论中作为源于人的生理本性的因素存在。非理性因素更像是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延伸,一种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不可控因素对人的影响,让主体本能地追求享乐,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意志作为世界存在的来源,一切的事物都显得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把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推向极致,延续着非理性主义之路走得更深更远。
  (二)认识论
  传统哲学主张用理性的方式认识世界,例如概念、推理和判断等,在他们的观念中真理不会因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改变。而非理性主义则是通过人的直觉、本能、体验去直观世界,把主体的感受、情绪、想法作为世界的本质来认识,把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看作是非理性因子的活动,强调直观感受。后现代主义在非理性主义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否认现实存在物,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所有的事物都没有被认识的必要,甚至是历史也是断裂的发展,彻底的否定消解理性主义。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一切表象背后还有真理的存在,坚信人们有了理性就可以认识世界,对真理的存在深信不疑。认为人是一切的行为的最终目的,追求人的幸福、权利等。非理性主义强调通过人的观察来认识世界,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视角就会看到不同的真理,就像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后现代主义认为一切都处在流动变化之中,否认事物背后真理的存在,对待现实只能是游戏的态度,而且没有必要制定规则的游戏。
  (三)历史观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像一条不停前进的线路,既有方向又有路径。理性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科学技术属于人类促进历史进步的一种手段。当然,除了利用科技手段之外,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理性。正是通过人的理性力量的运用,自然界才能得到应有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然而,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却不再延续理性主义者的乐观态度,他们否定历史的规律性与前进性,甚至否认人类的存在。对待科学技术、理性和人类社会三者的态度,非理性主义者则和理性主义者恰恰相反。在非理性主义者看来,理性并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只有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社会历史的发展被看成是断裂的、凌乱的、无规律的过程。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4]福柯的历史观理论是最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中心思想,他认为要做历史分析,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对不连续性的探究。
  总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为一对矛盾式的存在,研究者们必须正确把握两者内在的辩证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要求的那样,只有正确认识矛盾双方,才能在矛盾中稳步前进。当然,研究之外的实际生活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只坚持理性会让人的生活乏味、枯燥、死板,只坚持非理性的方式会使人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无规范无秩序。因此,充分明晰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在哲学研究或现实生活中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84.
  〔2〕卢卡奇.理性的毁灭[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9.
  〔3〕叔本华.悲喜人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7.
  〔4〕王潮.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37.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当前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受到了人
<正> 一、无碳复写纸的复写原理传统的也称为有碳复写的方法,是在要复写的每相邻两页纸间夹入一页涂有色蜡的复写纸,借助电脑打印头的针尖或笔写时笔尖的压力,使色蜡向下页转
<正> 西部印刷业的发展,关键之一是印刷业的高级人才问题,高级人才的培养又在于教育。目前,我国大陆高等学校中设有印刷专业的有10所,但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北京、天津
摘 要:异化消费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补偿,本文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阐述了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的关系以及采取措施缓解或减少异化消费造成的生态问题,最后实现生态社会的形成,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异化消费;生态危机;生产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44-02  生产与消费属于同一个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的信息时代,图书馆人员认清形势,提高自身业务与思想素质的重要性。
文章分析了贵州省图书馆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文献资源建设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正> 1农业信息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1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农业要实现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其关键是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在对国内外“水压裂”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长庆超低渗透储层特点,提出了“水压裂”+超低密度支撑剂的压裂改造技术思路,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初步开展了室内评价实验。分析结果表
南海东部油田&#215;&#215;探井位于白云凹陷的北坡、番禺低隆起的东部,构造断层和裂缝发育、该井测试过程中,针对中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通过作业前期研究分析和精心准备,筛选适合
储能系数(hφS0)反应了某一井点的含油富集程度,是油藏开发初期优选富集区块和预测油井产能的良好参数,与地层系数(Kh)相比,更适用于低渗透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