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要上好一堂课,有诸多的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密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针对不同课文的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精心设计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1、故事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东西不愿接受。教学中如何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呢?我认为语言的形象化、内容的趣味化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用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富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开讲方法。如教学《统筹方法》时,我就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入题,讲故事时,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新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以此唤起学生理解统筹方法的迫切愿望。
  2、温故启新法。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有助于恢复自己已有的条件反射,巩固旧的知识,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初一年级学过的《草地晚餐》中歌颂朱德哪些高贵品质和精神,待学生回答后总结道:“朱德的这些高贵品质固然是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参加革命实践的结果,但也同他母亲的教育的影响分不开,他母亲是怎样的人呢?”顺势揭示文题。
  3、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当然设置悬念要力求恰到好处。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于勒是“我”的亲叔叔,我们一家人左盼右盼希望他回来团聚,可是当我们全家人在一只游船上真的与他相遇时,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要知原委,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4、表情朗读法。像《春》、《海滨仲夏夜》、《白杨礼赞》、《听潮》等优秀散文,可通过教师、学生的表情朗读来展示课文的画面和意境,把学生领入课文,同时,还要通过场情并茂的朗读,触发潜伏在学生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最佳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追求一种既活又实的教学艺术。“活”和“实”并不矛盾,“活”是初中生的心理基础,使其增强对“双基”学习的兴趣,提高双基教学效果;“实”则是由双基教学特点和语文工具性质所决定的。在“活”的基础上求“实”,就会更“实”,在“实”的过程中求“活”,就使“活”不至于“浮”,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管什么文体、什么内容,一味采用固定程式进行教学,学生能不觉得索然无味吗?学生连听课都没有兴趣,又怎么能学好知识呢?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根据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即使同一篇课文,段落要求各异,教法也应有所差别。
  
  三、调整教学节奏,集中注意力
  
  提高课堂质量,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倘若讲者有意,听者无心,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说,能否调节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授课成败的关键一环。注意力如此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偏偏难以集中,教学节奏太慢,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据测,人的思维速度比一般说话要快三、四倍,教师讲课的速度比一般说话还要慢,这样学生听讲的内容大大落在思维的后头,不得不经常调整自己的思维,降低速度。加上教师讲述一部分内又往往重复一遍,这样学生又得再调整自己的思维。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或自控力差的学生就利用调整时间去做小动作,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专心上课的毛病。为此,只有调整教学节奏,加大课堂密度,对学生进行快速听、读、说、写训练,使学生听课如上战场,奋力拼搏,才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提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既能督促学生在课外对语文下必要的功夫,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既能节约批改、订正书面作业的时间,又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研讨,纠正错误,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几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有浓厚兴趣,但时间一久,兴趣渐渐淡了,问其原因,普遍都反应:历史知识太难记了。是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历史记忆力便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现谈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记忆力
期刊
所谓“二·四”式教学模式,是指每节课分前后两段。前段包括“引入环境”和“指导活动”两个环节;后段包括“迁移内化”和“激励延伸”两个环节。前后两段之间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或律动时间,以适应幼儿调节体力和休息。整节课,最多用时30分钟。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主体,注重游戏活动,注重语言交往,努力追求儿童体能和智力的同步发展。    一、引入环境    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儿童以班集体的组织形式进入教学
期刊
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班级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但是,每个班级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违纪情况,总会有老师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进行批评教育。那么,怎样批评学生才能被学生接受,给学生以良性刺激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控制情绪,谨防过激的言辞批评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纪律意识比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性格顽皮,我行我素,给人一种调皮捣蛋的印象。看
期刊
在数学学习中,倘若学生的直觉思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教师一味推崇逻辑思维,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对直觉思维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直觉与逻辑的关系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长期以来人们刻意把两者分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逻
期刊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图纸”,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马虎不得。我认为设计教案,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吃透教材    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一环,无不体现了编写的用意目的,反映出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在理解教材、准备资料、设计方案等过程中要从整体着手,高瞻远瞩,有的放矢。时间一久,学生接受知识多了就能融会
期刊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中,学生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开发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是落实新的课程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开发学
期刊
文言翻译是考查文意理解的较好方式,所以高考越来越重视对文言翻译能力的考查。令不少学生苦恼的是虽能领会文意,但翻译句子时仍会出现丢分现象,这说明在斟酌词义、联词成句方面还有欠缺。    一、翻译病因的类别    1、遗漏信息  指翻译时遗漏了原文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个别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没有译出。请看下例:  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  译文: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想
期刊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课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教材的具体的内容出发,“因文讲道,因道悟文”,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现行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质优美,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有
期刊
随着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激发并保护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期刊
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素材丰富多彩,学生依然写不出声情并茂的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现行教材的课文大都生动、形象,文笔优美。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强调多读,以读取代繁琐的分析和讲解。要变换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读:整体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