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惦记中的王光祈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 識
  
  王光祈,字润屿,笔名若愚。1892年生于四川省温江县,父亲早亡,家道贫寒,读书到中学时,面对国家的危亡,立志以复兴国家民族为己任。1911年,他投入了反对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洪流,受到革命洗礼锻炼。1914年春,王光祈在众多亲友的支持下,出川赴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大学法律系。为了维持学业,王光祈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学习生活着。
  1916年秋,王光祈中学时的同学周太玄由上海到了北京,任《京华时报》编辑。在周太玄的引荐下,王光祈也到该报工作。当时,李大钊正在编《晨钟报》副刊。由于新闻界都是相通的这种关系,王光祈和李大钊由认识到相互视为知己。李大钊常对人赞赏说:“光祈是一个能想、能行的青年,极有志气。”
  1918年5至6月,大学毕业前夕的王光祈邀约周太玄等,提出了建立少年中国学会的设想,以后又得到李大钊的认可和参与筹备工作。在筹备会上,王光祈被推举为筹备主任兼会计,李大钊被荐为将要出刊的《少年中国》编辑部主任。从此,王光祈便以极大的精力投入了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工作。王光祈以自己的道德人格、组织才能和献身精神成为少年中国学会的精神领袖,对学会的活动,他热情的提出种种宏大的规划,一次次激起会友的参与热情,使学会产生了很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学会得到很快地发展,成为五四时期一个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分布最广、时间最长的全国青年社团,该组织几乎聚集了全国各地、青年社团的精英分子。
  7月,王光祈毕业于中国大学后,立即投入到北京地区的革命宣传运动之中。8月19日,毛泽东和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应杨昌济的安排,从长沙乘火车到达北京,接洽和准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到了北京,每个人都在寻找落足之处,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来源。10月间,毛泽东经杨昌济的介绍,认识了当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李大钊安排他到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每天的工作除打扫卫生外,便是在阅览室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姓名,管理着15种中外报纸。当时的北大教授月薪大多为二三百元,毛泽东的薪金只有8元,但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已是相当称心的了,最重要的是可以阅读各种新书刊,结识名流学者和有志青年。在这里,王光祈通过李大钊的关系,结识了毛泽东。北京,就成了他们美好交往的起点。
  
  相知
  
  北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特别是北京大学更是人才荟萃,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各种思想、学术在这里争奇斗艳。李大钊和王光祈等发起筹建的少年中国学会,频繁地开展社会政治活动。1918年11月,毛泽东到天安门广场亲耳听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5日,李大钊的这篇演说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面,从而使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到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在此期间,王光祈和毛泽东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起来了,他们共同探讨社会问题,对毛泽东的襟怀、学识、品格,王光祈是十分敬重的。毛泽东对王光祈的真诚、坦率、丰富的学识和改造社会的胆识与毅力也是很钦佩的。有这样的心境,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日深也就成了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年冬季的一天,因欢送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李璜等赴法勤工俭学和研究推进留法等事,李大钊在北京米市胡同便宜坊约部分少年中国会员吃烤鸭。毛泽东这时还不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但也在邀请之列。因为李大钊知道王光祈和毛泽东是好朋友,便告诉王光祈通知毛泽东也来参加聚会。于是,王光祈亲自去约请毛泽东。到了这天,王光祈早到一步,就先和一些朋友谈留学法国、谈改造社会之方略。谈话正浓,毛泽东和赵世炎并肩而来,王光祈起身相迎,向身旁的李璜介绍说:“两友有意赴法求学,闻你将往,愿一谈。”
  由于准备赴法留学,毛泽东、赵世炎、王光祈都进了李石曾开办的留法预备学校学习法文,王光祈因忙于事务,隔日才能参加一次。这是因为陈独秀、李大钊发起创办了《每周评论》,这是一个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和《新青年》互为补充的刊物,王光祈承担了该刊的主要撰稿,为创刊号写社论《国际社会之改造》一文,在文中,他热情地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无情地揭露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的虚伪性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等观点。
  1919年1月21日,王光祈应上海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的邀请到沪,在南京还见了一些朋友,作了短暂的逗留。2月由沪返京。
  这时,毛泽东感到来京已几个月了,对于他来说是眼界大开,收获不小,又结识了一批革命的激进人物,但湖南的新民学会和革命运动情况更使他挂记在心,对于是否出国留学他也还处在犹豫之中。他曾和王光祈相约过,一起赴法留学,他带着这种是否出国的不确定心情,于1919年3月12日离开北京回湖南去了。
  王光祈回北京后,没有见到毛泽东,他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务工作和为《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的撰稿之中,还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邓中夏发起的“平民教育讲演团”,经常参加讲演团的讲演活动。
  5月4日,王光祈参加了学生的爱国运动,当天下午即将火烧赵家楼和学生的爱国运动情况,专电发回成都。晚上,又伏案疾书,激情满怀地为《川报》写成一篇十分精彩的通讯稿速寄成都,这篇文章成为五四运动在四川发展的进军号角和动员令。此后,他不断向成都发消息,有时一天两三篇通讯稿。同时,王光祈还在《每周评论》和《晨报》上发表《为青岛问题敬告协约国》、《青岛交涉失败的原因》等文章,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他还在许多的讲演会上发表救国之路的策略,对于中国社会存在弊端也大胆揭露。
  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召开正式成立大会,王光祈任大会主席,报告筹备之经过。会上,王光祈当选为执行部主任兼总务股主任,负责经办对内对外一切会务之机关。这时的执行部主任,根据其职责来看,相当于现在的某群团组织的会长,但是,它的难度是远远超过现在群团组织的会长的。7月15日,《少年中国》出版,编辑部主任李大钊因事未能执行职务,实际负责编辑的是王光祈。学会成立以后,王光祈因接洽会务前往天津、武汉、上海等地,在武汉时介绍了恽代英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返回北京后不久,王光祈在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17人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当时就轰动全国的“工读互助团”。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王光祈认为,只要坚持工读,不断扩大影响,将来把各地的小组织联合起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就有可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工读互助的社会”,最终达到根本改造社会的目的。
  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代表团再次到京,又和王光祈相聚在北京。在京期间,毛泽东和王光祈等常相往来,共同探讨改造社会之方略。经王光祈介绍,毛泽东正式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毛泽东一生只参加过两个社团组织,一个是以他为主创建的新民学会,另一个就是少年中国学会。根据毛泽东坚强的性格和深谋远虑的思维,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条件下,他是不会轻易地盲从的,他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首先是对学会宗旨的认同,其次是对这个学会的发起人李大钊、王光祈等人的品格和学识的认可。在这同时,王光祈还介绍了张闻天、沈泽民等入会。
  


  毛泽东听说王光祈创办了工读互助团,向王光祈提出想参观学习一下,因为这时的毛泽东对工读式的新村改良,仍保持着一定的热情。1920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王光祈试办的女子工读互助团,并写信向长沙的新民学会做了介绍,说:“觉得很有趣味!但将来的成绩怎样?还要看他们的能力和道德力如何;也许终究失败(男子组大概可以说已经失败了)。”看来,毛泽东对工读互助运动,是既喜欢又有些茫然。之后不久,毛泽东还是作了尝试,到上海后,他和陈独秀等人筹备建立了“上海工读互助团”,在发起人中,王光祈也被列在其中。毛泽东和王光祈在北京分手,成了他和王光祈的永别。
  
  别离
  
  当毛泽东离京之际,王光祈苦心支撑的工读互助团组也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使理想主义很浓的王光祈很是痛苦。他决定远涉重洋,到當时正致力于战后复兴的德国去考察学习,以获取学问,来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
  1920年4月1日,王光祈以《晨报》、《申报》和《时事新报》特约通讯记者的身份赴德国。在德国,他开始研究经济学,继而考入柏林大学音乐系学音乐。王光祈以《中国古典歌剧》的论文,荣获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在欧洲为祖国争得荣誉的第一位音乐家。王光祈还是我国第一个用比较研究方法从事中西音乐和中西乐制之研究的音乐学家。在“比较音乐学”这一领域作了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我国“比较音乐学”的基础。他的音乐著作多达50余种。
  王光祈在德国期间,在研究音乐的同时,还十分关注国内大事。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感祖国被蹂躏,发奋编译了《国防丛书》五种,《近代中国外交史料》七种,以及其论著若干寄回国内出版。爱国热情溢于言表。王光祈在旅德16年中,备尝艰辛。完全以卖文为生,自食其力,由于过度勤奋和生活的折磨,他积劳成疾,1936年1月12日,不幸骤然病逝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医院,终年44岁。
  王光祈逝世的噩耗传到国内后,南京、上海、成都都举行了较为隆重的追悼会。南京追悼会上,徐悲鸿亲自为王光祈画像挂于追悼会堂,蔡元培在悼词中对王光祈的一生作了公正的评价,上海、成都都出了纪念王光祈的专刊。
  王光祈的骨灰于1938年辗转运回成都。1941年,在李劼人的主持下,安葬于成都沙河堡菱角堰侧。
  王光祈一生所坚持的是民主爱国主义思想,他所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然,他在革命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多样性的反映。
  王光祈英年早逝,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北京完成了新中国的建立,北京成了全国的首都。回想早年和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志士在这里共同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毛泽东的心情格外不平静。一次,陈毅向毛泽东汇报工作,陈毅的浓重川音,立即唤起了毛泽东对前些年知己、川籍人王光祈的思念。他立即请陈毅帮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陈毅从毛泽东住处出来后,很快给四川省委去信,请四川帮忙寻找王光祈,四川省委安排人员调查,不久,陈毅两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又问王光祈找到没有,陈毅回答四川正在查找。后来,毛泽东得知王光祈早已病逝时,深感十分惋惜,说明毛泽东对这位青年时期结识的朋友一往情深。
  1983年10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将王光祈的墓碑迁入四川音乐学院,并修建碑亭,以资永恒纪念。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富裕了的四川家乡人民,为了纪念王光祈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著名音乐学家,在温江区(原温江县城)修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广场,作为家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题图 王光祈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
  责任编辑 梅 宏
其他文献
天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序列中发育K2/K1、N1/E3以及Q2/Q13个重要不整合面,它们作为重要的界面并结合沉积相序组合的发育,共划分出TC-0至TC-7等8个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型沉积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Ⅰ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
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听到这个消息,我校教师个个欣喜异常,早在之前一年,我校已经将书法课作为校本课程。开展写字教学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把练字的过程当做育人的过程,使学生终生受益。2012年7月我校被教育部授予“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研究表明,松树沟岩体为一受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再结晶的层状超镁铁岩体,并保留着某些原岩面貌痕迹.其变质作用不仅导致微观上矿物变形和宏观上岩体的构造变形,而且也引起
本文对在峨眉山玄武岩省中新发现的苦橄质岩石及其共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苦橄质岩石外,与其共生的玄武质岩石均属高Ti玄武岩。其主要元素特征与大
以第一张展开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虎耳草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体系为:以培养基MS+1.0m/L6-BA+0.1m/LNAA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转接到MS+2.0m/L6-BA+0.1m/LNAA上诱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课堂高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教学模式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