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6个蛋白质含是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要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
其他文献
以铜试剂为共沉淀剂,在pH值为10.0的条件下,共沉淀分离富集茶叶中痕量金属离子Ni^2+、Pb^2+、Cd^2+和Cu^2+,并分析了铜试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最佳沉淀条件.用4-(2-吡啶偶氮)间
采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热双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发热分析,建立了电-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确定了温度场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双系统在不同电流激励下的温度分布规律、
针对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不完善,最小二乘算法对迭代初值要求较高、容易造成不收敛的缺点,深入研究了具有很好的求取全局极值和搜索多极值能力的萤火虫优化算法。将萤火虫优化
1990和1991年以Hayman4×4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
作为原生质体源的叶片的生理状态及培养基中的添加物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中观察到叶片中、上段的原生质体比基部的具较强的感应力。叶片经黑暗预处理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类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的植株定期取样分析测定,讨论了高产小麦全生育期中植株茎秆和叶片氮素含量,积累强度及积累进程的差异及变化,进而探讨了超高产小麦的合理施
<正>作物果实的形成其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穗位叶片碳的同化物.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在一些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Larson等发现三角叶杨叶
<正>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光照状况和矿质营养会对棉花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产生影响(Eaton等1953,张德颐1964,许德威1980,Asley等1972)。麦套棉与纯作春棉比较,生育前期
研究了高产小麦前氮后移的增产作用,指出这一技术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播种密度等条件有密切 关系,在生产中运用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必须与看苗管理,应变措施结合起来。
以3个提型不育系和对应的保持系为母本,5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成二套3&#215;5的NCⅡ设计组合,对这些组合的F0种子和F1籽粒发育过程中粒重和粒积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系种子的量大